假如国宝“活”过来

爱看头条 2024-05-18 08:20:28

红星新闻网(记者 李慧颖)5月18日报道

文物静默无声,却藏千言万语。

万物有灵,深刻于华夏文明进程中。假如国宝化身“器者”活过来,你能认出他们吗?让我们顺着时间的河流去感受……

“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

器者:越王勾践剑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春秋晚期的越王勾践剑,深藏地下两千载,出土时仍锋利无匹。剑身修长,菱形花纹饰黑,蓝色琉璃与绿松石点缀其间。两行鸟篆铭文透露其主:“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剑魂未散,诉说着古越的辉煌与谜团。

“乐者敦和,理者别宜,我是礼乐的代表”

器者:曾侯乙编钟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战国曾侯乙编钟,礼乐重器,青铜铸就的文化精髓。65件钟组合成曲尺形,每钟可发双音,堪比现代钢琴。错金铭文揭示其名:“曾侯乙作持”。编钟之音,穿越时空,回荡在历史的长廊。

“好运连绵不绝,山河万里常在”

器者:“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膊

现藏于新疆博物馆

汉代遗珍,见证了精绝国的兴衰。18.5厘米长的方寸之间,织就了八个汉隶文字,星象吉祥语映射着古代天文学的智慧。锦绣中华,尽显于这小小的织锦之中。

“有什么洒扫照明的活都可以交给我”

器者:长信宫灯

现藏于河北博物院

汉代宫廷之光,以铜为骨,龙凤纹饰华丽。它是唯一的人形灯具,被称为“中华第一灯”。灯上“长信”二字铭刻其名,照亮了汉代的夜晚,守护着流转的历史。

“盘舞砖约了下午团建,三缺一,来不来”

器者:东汉制盐画像砖

现藏于四川博物院

一段来自东汉的记忆,记录了盐工的辛勤与风霜。画像砖揭示了制盐工艺,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历史的脉搏在这方砖上跳跃,生活的温度在画面中流淌。

“哎呀,我这良药可不苦”

器者: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

现藏于山西历史博物馆

出自唐朝工匠的杰作,金银光辉映照着那个时代的繁荣。罐内墨书记载了炼丹药材,它可能是储药之用。它的存在,定格了唐朝的富贵与豪迈。

“雀踏花枝出素纨”

器者: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织中之圣”,南宋的艺术巅峰。细腻线条、丰富色彩描绘了生机勃勃的莲塘景象。水波、翠鸟、乳鸭、红蜻蜓,仿佛南宋的自然之声在缂丝间回响。

“为善最乐,心安理得”

器者:扯淡碑

现藏于淇县摘心台公园

一块来自明代的顽皮留念,逆流而立。碑文“再不来了”与“泰极仙翁脱骨处”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激发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探索欲望。

“桃子代表长寿,红色的蝙蝠代表洪福。”

器者: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蝠桃纹瓶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雍正年间的粉彩蝠桃纹瓶,景德镇的窑火孕育了这份艺术。蝠与桃的组合,寓意着福寿延绵。它传递着古老祝福的同时,也让我们触摸到那个时代的温暖。

文物沉静,历史悠响。

让我们的相遇不止于“5.18”国际博物馆日。

让我们时刻倾听这些无声的史诗,与古代的珍宝相遇,与未来相拥。

红星新闻网特别策划 H5|国宝我“养”成,扫码与国宝相遇——

编辑:邓思璐 责编:高婷 覃峰 审核:马兰 黄佳琪 监制:赵若一 王晋升 总监制:李天翔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