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出生的人,今年已经43岁;而1995年出生的人,今年也快30岁了。可以说在这15年间出生的人,是社会中婚姻主力军。而我也是其中一员,我们都或早或晚的面临家庭经济压力与子女教育问题。而随着消费降级的进行,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开始变得突出。

但是哪个父母又甘心让自己的孩子在教育上吃亏而落于人后呢?毕竟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于是不少家长面临两难,一边是捉襟见肘的家庭收入,一边是疯狂内卷的教育环境,到底该怎么办呢?

知名教育博主海北老师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力劝大家一定要先考虑饭碗,再考虑孩子教育,那背后的理由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视频源于网络,本文旨在探讨家庭经营策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80-95年生人可能是时代牺牲品海北老师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了上述观点,父母双方来源于不同的小城镇,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大城市生活。家庭分工是:男方工作赚钱,女方全职主妇,现在家庭经济压力越来越大,在孩子教育问题上逐渐产生分歧。

女的觉得不如就把孩子带回老家上学,但又纠结是回男方老家还是自己老家;而男方觉得自己好不容易从老家走出来,现在又把孩子送回去,那自己的努力又算什么?但是在大城市呆着钱又不够用,于是就僵在这里。

海北老师说在1980年-1995年出生的人,都经历了中国快速城镇化发展,无形中的压力逼着这些人去往大城市,但是消费降级又提供不了足够的经济支撑。
这样的家庭里的四个老人又大概率提供不了什么帮助,现在年老了,还不能生病,一旦有一位老人生病,这个家庭就很难维持运转了。对上有无形中的养老压力,对下又有看得清的育小责任。所以要求了我们必须果断做出抉择,稍微拖泥带水一些,对这个家庭都是一种内耗。
因此最优解只有一个海北老师说,在这种两难的境地下,最优解只有一个,不是带着孩子回老家,而是想办法另一半也去工作,以此来增加家庭收入。因为就算回老家,家庭的收入也不会增加。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省钱,而是想办法去赚钱。

如果一个家庭只靠一个人支撑是很危险的事情,因为四个老人看病要钱,孩子上学要钱。所以首要重要的是想办法保住或增加饭碗,再去考虑孩子教育问题。只有家庭能够稳定运转了,一切才有可能,一切才有希望。
没人不希望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教育,可是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更好的教育。或者换句话说,在稳定家庭经济收入的情况下,才能够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我无比赞同海北老师的观点,与其去纠结,不如果断做取舍。不要被外部一些环境所影响,比如谁家孩子又报了什么班了,学了什么课了,那都与你无关。你的首要任务是提供一个稳定的有安全感的家庭环境,这才是最大程度的帮助孩子成长。

对此你怎么看?你是否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你又是什么观点和理由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一起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