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陈平:靠“批美”捞金数亿,晚年赴美住豪宅,女儿嫁白人

南方寻过去 2024-05-19 08:28:34

几年前,北京大学的教授陈平,顶着着眉山剑客的名头,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他以充满攻击性的话语,对美国政治问题理解深邃,以鞭辟入里的评论所为人熟知。因此、成功的在当时互联网舆论场上占得了一席之地。

被当时的一些网友称为“眉山狂战士”、“反美斗士”、“国士无双”等等,而靠着反美批美,也成功为他带来了巨大的流量,使他赚的盆满钵满,如果只是如此倒也没什么。

但是就这样一个嘴上对美国深恶痛绝的人,却被爆出早年在自己妻子生孩子的时候,选择千里迢迢跑到美国,只为女儿出生得到美国国籍,随后更是把女儿嫁给了一个美国人,甚至就连自己的晚年,都选择了在美国颐养天年。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只这一条、就给他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上,搏了个“半圣”的称号。与之相比的陈老师,却因为自己行动和言论的表里不一,惹出了不小的争议。甚至被人说成“反美是工作,赴美是生活。”。

水无常势

时代的变化日新月异,这一点在互联网上更是如此。而不同的时间段,就会有不同时间段的舆论风向。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跟西方的巨大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也就导致了在当时互联网出现了“这国怎,定体问,我陷思”的公知群体。

那是一个牛鬼蛇神齐出,到处群魔乱舞的混乱时代。不管是德国的油纸包,还是东京湾的后备隐藏能源,不管是日本小学的夏令营神话,还是美国小学生的热水理论,以这些来论证西方远远优于东方。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日新月异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开眼看世界。这就使得很多人都有了直接或间接接触西方的渠道。当年那些听着公知言论长大的人,在他们自己去睁眼看世界的时候。

突然发现了,被去魅后的西方各国,远并不是如同公知嘴里说的那么美好。破烂的街道,糟糕的治安,停滞的基建,毒品横行,药物滥用,枪支泛滥。这一桩桩一件件都让越来越多的人清醒过来,感叹到原来西方的月亮并不圆。

就是在这个时候,以陈平为首的一大批“反美”专家,走进了网友的视野里。“入关学”、“赢学派”在新一轮的网络舆论战里大行其道,上个时代对西式民主的吹捧,对中国体制否定的公知们,则是被打的溃不成军。

甚至还被戏称为“古墓派”以表示其落后。不过也有当时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并不愿意支持NGO组织,一门心思忙着“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在这样的情况下,舆论场近乎一面倒的成了入关派舞台。在这场中文互联网的舆论狂欢里,陈平这批以反美为口号的专家,随着这个巨大潮流被一举推上了“神坛”。

暴论频出

互联网有句话是很实用的,那就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用经济学的话来说那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做内容做的再多再好,也不如一句暴论,标题党有曝光量。而陈平更是早早的就抓住了这个流量密码。这也使得他提供了很多,充满争议、话题度拉满的“暴论”。比如著名的“我认为在中国用2000人民币,可以生活的比美国3000美元更好”。

这个奇特的理论,被网友称为“陈平不等式”,后来面对网络巨大的质疑声,陈平先生给自己的经济学理论打了个补丁,“三千美元在洛杉矶是无法生活的,而两千人民币在上海郊区的新农村,完全可以活的好的多”。当然,时至今日“陈平不等式”依旧是争议不断。

随后、陈平教授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论点,那就是“和亲论”,在一次视频访谈里陈老师曾说过,为了吸引大批的国外学者跟技术人员。

中国当务之急不是光给一笔钱就够了,还应该提供好的生活设施,让他们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其中也包括配备医院,这样年轻的护士姑娘也有了。

更是说“中国如果实行和亲政策的话我敢说全世界的精英都会被中国的和亲政策所感化,然后文明冲突就没有了。”这些很容易让人产生有端联想的话,颇有种“美人计”的意味。

不过相比较这种偏狗血八卦的论点来说其实还好。真正把陈平推上风口浪尖的,其实是他关于“警惕美国拜登政府打马克思牌、恩格斯牌”。

作为一个我国知名大学的大学教授,却说我国一个用《共产党宣言》当执政纲领的社会主义国家,去警惕一个资本主义龙头美国用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反过来来打压中国。不管是从字面意思,还是实际含义,都充满了辛辣讽刺跟黑色幽默。

在陈平的视角看来,西方把在中国定为高收入国家其实是一个陷阱。对高收入国家而言,收入越高,福利越高,就越容易把人养成懒汉。那么,对中国来说提高收入会马上让中国用工成本激增,使得我们丧失掉国际竞争力。

反倒会让中国陷入停滞,落进“中等收入陷阱”。不过我想在陈平教授的眼里,每一个做为独立个体的人,都不过是作为所谓的“人口红利”,这个大命题的组成部分罢了。

反美是工作,赴美是生活

1979年陈平在中科大读研究生的时候,曾经在人民日报发表《小农经济是中国贫穷的病根》。这在当时引发了激烈地讨论,引起巨大反响。次年在中科大校长严济慈的支持下,他得以公派赴美留学。

并在德州大学普里戈金教授门下学习,五年后获得了物理学博士的头衔,1987年更是担任了留美经济学会会长。1994年因北大创办经济研究中心而选择回国。

陈平教授在美国长期的学习跟生活经历,使他对美国社会有了充分的认识。在后续的工作时间里,他更是一边带着研究生学习,一边多次赴美研究考察。

陈平教授曾多次在公开场合里细数美国的社会问题,说那里的官员腐败严重,人民水深火热,社会动荡,治安糟糕、枪击案频发。更是直言不讳的说主动去美国,那就是“跳火坑”。

并在有一次访谈里表示,如果中国有钱人把自己小孩送到美国留学那就跟“找死”没什么区别。不过,其实陈平教授早年也说过:“我在美国待了那么多年,我经历过两次金融危机,我买房子就是赚的金融危机的钱。房子的价值不是供求关系决定的,美国基本上没有什么富豪会囤积房产,我非常不赞同劳动者变成食利者,连亚当斯密都是反对的。”

陈平教授自己计算的数据

而时过多年之后陈平教授却又这样说“美国大多地方没有地铁,中国住在三环五环外也可以坐地铁,而美国人通勤只能开车,开汽车成本很高,保险这些东西算起来,所以你在美国才是水深火热。”这种前后不一致也贯穿了陈平教授的后半生。

他曾在她夫人怀孕的时候,带着马上要生产的老婆,前往了他嘴里,谁去谁就是“找死”的美国。只为了自己孩子出生后的美国国籍。

在疫情来袭后陈平更是晒出了他自拍表示一切安好。细心的网友在看着明显与国内不符的建筑风格,对陈平教授的所在地表示了疑问。

面对网友的质疑,陈平表示,因为疫情的突然发生,原本计划立马回国。结果、因为一系列手续耽误了回去的的机会,使得他不得不滞留在美国。

面对着这个回复,起码在当时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泥塑的金身也是金身,也都没有说塌房,一天内就马上塌房的。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疫情对全世界的经济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大量的失业人口,严格的封禁政策,以及伴随着恒大债务的暴雷,躺平摆烂越来越流行的冲击下。

不管是“入关人”还是“赢学派”都退出大环境了。取而代之的是“降临派”,“加速派”等鼠鼠文学的兴起。连带着整个互联网行业都开始了抽象文化,土味文化的“文艺复兴”。

做为上个互联网版本答案的陈平老师,自然也成为了这个时代互联网舆论场的一个新的靶子。许多当年的诸如“中国2000人民币超过美国3000美元。”“警惕美国马恩牌。”等言论又被重新拿出来上秤。

而作为坚定反美派的陈平教授,却呆在他嘴里的“火坑”美国那里,选择迟迟不归。更是给这场舆论反转狠狠添了一把火。不管陈平老师是否真的言行不一,靠着引导汹汹民意成为一个时代的嘴替,那自然在这个时代消亡后光芒不在。目前陈平教授的个人账号依旧在互联网平台保持更新,依旧在互联网里侃侃而谈,但其实早已热度不再。

文章的最后就让我用陈平教授自己对学成后不归国的回应做文章的结尾吧!

“中国要不改变科学体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很难缩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科研经费的发放、中国领导人对科学人才的识别,都不是以个人成就为标准的,而是以单位地方为标准的,看你是科学院的还是清华北大的。

这样一种组织方法是没办法在世界上得到他人承认的。这也是我走上最前沿以后回不去的一个原因,回来的话,基本就是为国内具体的任务服务。”

0 阅读:37

南方寻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