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肝科普|孙国友到底是治沙英雄还是荒漠骗子?万字长文揭开真相

飞哥笔记 2023-04-01 21:50:05

荒漠种树,破坏环境;沙漠开矿,千秋万代?看到这句话,你做何感想?

从“治沙英雄”到“荒漠骗子”,孙国友只用了一夜便完成了“角色”转换,到底是原因导致如此反转?我历时15个小时用万字长文爆肝科普一下~

起因

这两天一个面部黢黑,嘴唇干裂,呼天抢地跪地“求水”的60多岁老人,火遍全网,引起网民和央媒等国家部门高度关注。

一开始大家几乎清一色是同情支持他的,毕竟这位名叫孙国友的老人,自述是2003年就从四川来到宁夏这里治沙种树,到今天散尽千金家财,坚持20年了,已经种树过万亩。

但是由于和当地矿业的水源之争,协商说好的矿场今年3月27日开始供水,但是到时间后又突然说供不了。面对即将被渴死小树苗和辛苦20年才建成的万亩林场将要被毁(据说已经有三分之一干枯了),老人情绪一下崩溃了,才不顾脸面和尊严,面对媒体镜头跪地磕头“求水”。

这个事件快速传播,很快就上了热榜热搜。连央媒都发声敦促地方赶快协商调查,同时先把水源供上,不能让项目林场毁于一旦。

正当大家都以为央媒发话,事情肯定毫无悬念的解决了的时候。舆论却在一夜之间开始反转。

3月30日网上突然冒出来很多各路“专家”“当地人”“过来人”以及“明白人”等对孙国友开始或明或暗的指责抹黑的言论。明显感觉是幕后大佬开始发力,要水漫金山。

一时间,“伪公益真商业说”“假治沙真破坏说”“靠三农骗补贴说”“靠卖惨绑舆论说”,各种论调甚嚣尘上,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呐!他们把这位耗在沙漠植树造林20年的治沙汉子,说得是如此不堪,明显是想把他人品搞臭,把不利于他们的舆论扳回来,如此混淆视听、颠倒黑白,简直就是“良心都被狗吃了”。

飞哥呢,今天就针对上面几个论调,发表一下我的个人看法。有意见我们可以评论区各抒己见哈。

01 谬论一:伪公益真商业说

“伪公益真商业说”,这个是说孙国友口口声声说是植树造林是做公益,可是他名下有好几家公司(本篇文章只做定性分析,不做定量研究,性质确定了,数量属于次要),意思是说孙国友明显是打着公益的幌子,在靠种树大肆赚钱。这招是道德绑架法。

这种说法,把做公益和赚钱严格对立起来,明显是不符合人性和经济规律的。有句话怎么讲?“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出自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的一句话,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天下人为了利益蜂拥而至,为了利益各奔东西。

还有一句俗话“赚钱嘛,不寒碜”。当然,这里要有个前提条件,就是不做违法乱纪的事。也就是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孙国友的承包合同

那基于这个普世价值观,为啥要把做公益和赚钱对立起来呢?当然,如果有人就是分文不取,乐意无偿做公益,那也没得说,那是家财万贯、资金雄厚的圣人做的事,普通人做不到。因为他们也要首先保证自己活着,才能继续做下去。

所以说,故意拿做公益就不能赚钱的论调来道德绑架说孙国友不合适,也不正确。如果孙国友真能把做公益和赚钱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那他就是发现了一个“致富秘籍”啊,那估计世界要给他颁个“诺贝尔社会经济特殊贡献奖”。那样就能更好的吸引更多人来做公益,才会人人都想做公益,这个世界才更美好。

就比如孙国友这个植树造林治理荒漠的事情,如果真的他靠这个发大财了,那很多有这个意愿,想要公益赚钱两不误,名利双收的人都跑来大西北,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各大荒漠、沙漠地带来植树防沙了,那世界上岂不就没有沙漠了?到处都是绿洲,又因此产生很多的大富翁,那人类该又多出多大的生存空间啊?那些因植树治沙富裕起来的人又该多么幸福啊?!可是事实是这个样子吗?看看现实就知道了啊!

孙国友扎根毛乌素沙漠20来年,谁能算算他因此赚了多少钱?发了多大财?反正据说他已经投进去上千万肯定是有的了。那又有多少人跟随孙国友的“致富密码”和他“抢”沙漠植树造林,一起发财致富呢?

所以说,即便孙国友在自己合法承包的荒漠地上种树有盈利赚钱行为,那也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这是人家辛勤劳动挣的干净的钱

02 谬论二:假治沙真破坏说

“假治沙真破坏说”这个说法最有蛊惑性,它是披着专业、科学的外衣,很有釜底抽薪的功效,迷惑了很多网友。

它就是说孙国友种的树是大型速生乔木,也就是那种速生经济林(靠此发财),这种树根深叶茂需要大量充足的水源才能存活。也就是说在水源匮乏的沙漠地带,本来就缺水,你还种这种需要大量“喝水”的植物,明显是故意要抽干有限的地下水,更会加剧区域缺水,造成地面低矮植物缺水而干枯致死,从而加速地表沙化。你这不是防沙治沙,你这是适得其反加速沙化啊!

他们认为应该千篇一律的这样治沙才对

看到没?这逻辑严密,环环相扣,釜底抽薪,一记绝杀!直接把孙国友种树治沙的合理性打没了,他不是在治沙环保,而是在破坏环境,加剧沙化。够不够狠?!

这个说法,我们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因为从理论逻辑上,人家说到的确是那个理儿。

那,我们首先要问,孙国友为什么要在这里这种树(也就是他的种树动机是什么)?

据了解,孙国友20年前是干工程的,在宁夏赚得人生第一桶金。在宁夏这里又遇见了自己的老婆,所以老孙把这里当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他从她老婆口中以及自己的切身经历感受到这里风沙肆虐的危害,出于一种知恩图报、回馈社会担当和责任感,就想着能为这里做点什么?

曾经的沙尘暴和上个月的北方沙尘暴,是否还心有余悸?

他2003年在这片荒滩修公路时,发现了这里地下有水源,就想既然有水为啥荒着不种树(种树治沙)?他就取样送检,检测报告中说这里的水可以灌溉、种树,于是他就承包下来近两万亩荒漠准备种树。

OK,讲得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孙国友承包土地种树的初心是想把他风沙肆虐的“第二故乡”变成绿水青山。因为这里让他发了财,娶了当地老婆,他不想让她老婆以及他生活在这里的子孙后代,以及当地居民们一直生活在这种沙石遍地跑、黄沙漫天舞的环境中(老孙是四川的,他知道山清水秀的环境多美好)。

如果说老孙初心就是想靠在这荒漠上种树发财,我感觉他是脑子被驴踢了。他放着好好的工程、房地产等好干、又不用他亲自动手的发财方式不干,偏偏作死一样,20年来天天风吹日晒把自己晒得煤球一样,为发点这小财?换个正常人你感觉可能吗?就问这样质疑他的那些“大聪明”们,他们干不干?

其次,他是在哪儿种的树?

大的范围说就是毛乌素沙漠,小的范围应该就是毛乌素沙漠的边缘地带(灵武市马家滩),靠近水源的荒漠地带。因为他说发现地下有水源,那肯定不是沙漠正中间,中间也办法种树。并且科学的植树治沙也不可能选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冷不丁在大沙漠中间种一片树,后勤跟不上,那没办法管理。

为此,我还特意用百度地图看了下马家滩以验证我的推测,用1:500米的比例,我没有发现有明确标注林场的地方,但有看到一个吴忠洗煤场双马分厂和双马煤矿供应站,大概率是新闻中提到的那个煤矿附属设施(如有偏误欢迎知情人士指正)。发现该地附近有洪咀子小湖、双毛头湖等湖泊。所以这里周边若干公里的某个区域应该就是孙国友的林场了。

好,这样看的话,老孙植树的地方虽然是毛乌素沙漠,但是相对环境好一点的沙漠边缘地带,并且距离水源也不是特别远,所以地表下的水源相对较多,一定程度上也适合种树。

最后,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关键,也是某些“专家”攻击的核心要点,他种的是什么树?

据媒体报道及公开信息,孙国友林场中种植的有速生杨、丝棉木、国槐、沙柳、梭梭树等树种。攻击孙国友的“专家”们就是单拎出这个“速生杨”以及“丝棉木”“国槐”等所谓的乔木,来说他植树不是治沙,反而是在破坏当地生态。

他们眼中只有这柠条、梭梭、胡杨三种植物可以治沙

那我们就挨个说说“速生杨”“丝棉木”“国槐”这些所谓的“乔木”是什么。

先拿争议最大的“速生杨”来说。我在头条搜索“速生杨”,是快懂百科词条显示的解释。前面一大堆,看到首句一句“速生杨树均属黑杨派无性系,是从美洲黑杨和欧洲黑杨中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品种有美洲黑杨69、72、南抗1号、南抗2号,中汉杨17、22、578、592等,都是近年来选育的优良杨树品种。”由此我们可知,速生杨它是指叫“速生杨”的一系列树种,不是单一的某一种,并且后面列举了好几类优良品种。

然后看到分布区域,显示“全国适宜”,还特别提到了“西北、华北”等地。请问宁夏灵武市马家滩属不属于我国西北?如果有人反对,OK,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我们继续往下看。

在“生长习性”中,尽管首句有说“其特性是要求温暖的气候和充足的雨量,速生杨树适合在湖区和山区、丘陵区河谷冲积滩地及“四旁”种植,土壤以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为宜。”但是咱往下看“107杨、108杨等新品速生杨特点:抗病虫、耐旱涝、适应性强等特点受到种植户喜爱。”

前面咱说了,速生杨是一系列的品种合称,不是单一一个树种,这个“107杨和108杨”就是“耐旱涝、适应性强”。所以,它种到靠近水源的老孙荒漠地带,没有什么问题吧?首先这些树活着没有问题!

然后,我们继续往下看。它又提到了“混交林”概念。顾名思义,就是多树种混合种植。那为啥要“混交”呢?“混交林,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营养面积,能较好地发挥防护效益,可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立地条件,提高林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划重点,这里提到了“充分利用空间和营养面积,能较好地发挥防护效益,可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立地条件”,这是不是荒漠地带需要的特性呢?在那种恶劣的环境防风固沙,肯定要“充分利用空间和营养面积“才能“较好地发挥防护效益,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立地条件。”

至于“提高林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这属于治理荒漠的附带好处,暂时不是主要的(因为最适合的肯定不是那里,但是那里可以种植,并有改善环境的功效,所以要种“速生杨”发财,最好的地方也不是那里,那里只能先让它活着,树木质量肯定不如最适合的地方好)。

那混交林有什么优势呢?

1、可以充分的利用土地资源和光照资源,达到经济利益最大化;

2、混合林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林内光照减弱,水分蒸发减少,可以形成林内的小气候

3、混合林的根系更加发达,在保持水分和防风固沙的效果会更加;

4、混合林叶冠层厚,枯落物比较多,单位面积落叶更多,比单纯林更能提高土壤肥力;

5、混合林品种多,生境比较好,病虫害的天敌比较多,从而可以有效的抑制病虫害的繁殖和传播;

6、由于混交林温度低、湿度大、风速小,火灾的危险系数更低;

7、混交林的主要树种在伴生树种的辅助下,主干可以长的更加通值、圆满,干材质量更好。

看到没?这里面的第2/3/4条,都是说的跟治理环境密切相关的优势!单从这几点,各位友友有没有联想到孙国友的“聪明”?也就是说老孙他种“速生杨”不是“单兵作战”,而是“高科技合成旅”“混编集团军”,是想通过找到速生杨的最佳“搭档”让他们扬长避短,发挥他们各自的最佳效能,就如同打仗“步坦协同”“空地协调”“陆海空协调立体”。他是“系统化”“体系化”的治理思路。

然后,再看两个重点介绍的速生杨品种“中涡1号杨”和“中林46”。

“中涡1号杨”它突出的是“成活率高”和“抗逆性强”,“具有一定的抗旱性、抗寒性、耐水性,在山区平原大面积种植中,均表现出较高的品质”。

重中之重“中林46”来了!

从词条中,我们可以很明显明确的发现“中林46”是完全且非常适合西北宁夏种植的,它“该品种扦插繁殖容易,育苗成活率高,适应性很强,生长速度极快”,“中林46杨是第一批通过国家技术鉴定的速生杨品种,早在1989年和1990年被列入林业部及国家重点推广计划。”“在宁夏全区,在陕西省北部的黄土高原、关中地区,在甘肃省的河西走廊、定西、天水,在青海省的平安、乐都,在新疆的乌鲁木齐、奎屯、石河子,在西藏的拉萨河谷等广大西北地区广泛推广”,注意,这里说的是“宁夏全区”哦!

重点来了!词条末尾还特别指出:“宁夏区林业局、区计委、水利厅等部门编制的宁夏百万亩速生杨纸浆原料林基地建设方案中明确推荐中林46速生杨作为主要品种。因此,中林46速生杨是北方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工业原料林建设、薪碳林建设、饲料林建设、生态林建设、道路绿化的优良树种。”这里一方面强调是“宁夏区林业局、区计委、水利厅等部门”官方推荐的主要品种,另有指出适用于“生态林建设”。

OK,讲到这里,各位老铁明白且放心了吧?孙国友种的“速生杨”(我在此推断,孙国友大概率,且90%以上用的速生杨品种就是这个“中林46”)到底合不合适?

你要说老孙在这里种树20年,连宁夏政府官方推荐的适宜种植品种都不知道,那我打死也不信!我一个对植树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一搜就出来浅显知识,他种了20年竟然不知道?即便他不知道,那他女儿孙悦,那可是专门读的“农业”专业啊?她还不知道?!

我们再看说的“速生杨前景”,这里重点提到“速生杨与泓森槐的混交林”,环境治理优势是:

1.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分配不同层的光照,水分和养分”;

2. “林内光照减弱,水分蒸发减少,可以形成林内的小气候混合林的根系更加发达,在保持水分和防风固沙的效果会更佳”;

3. “冠层厚,枯落物比较多,单位面积落叶更多,比单纯林更能提高土壤肥力”。

好了,结合孙国友种植的树种还有一个什么“国槐”,具体是不是词条中提到的那个“泓森槐”,我暂不得而知,但我想大概率是或者是和这个接近的一个树种,毕竟也有一个“槐”嘛。说到这里我就不用多说了吧?真相水落石出啊!

因为一些所谓的“专家”“大聪明”主要是拿“速生杨”攻击孙国友种错树种,所以我们就大篇幅重点解读了一下速生杨到底适不适合在当地种植。接下来,我们快速说一下其他两个乔木。

2.丝棉木

新闻中提到老孙大量种植丝棉木,近期栽种的有890棵,加上尚未栽种的1000余棵,可见即便不算之前栽种的,就近期计划的便有近两千棵了。所以,这个“丝棉木”也是孙国友重点种植的树种。

搜索“丝棉木”,在“农业种植网(详见丝棉木的生长特性 - 农业种植网)”发现有如下描述:“丝棉木生长环境:生于山坡林缘、山麓、山溪路旁、喜光,稍耐荫;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也耐水湿,以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之土壤生长最好。根系深而发达,能抗风;根蘖萌发力强,生长速度中等偏慢,对二氧化硫的抗性中等。”

里面也有提到“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也耐水湿”,这说明这个丝棉木在老孙所处的环境是可以生存,我们强调是可以生存,而不是“最适宜”,因为我们看种的是对当地环境有无改善改良作用,能活着就是前提。“最适宜”是对其经济价值的追求和强调。

“根系深而发达,能抗风;根蘖萌发力强,生长速度中等偏慢,对二氧化硫的抗性中等”说明可以固定流沙,适合荒漠、戈壁等需要保持水土的环境。

在“湖南省林业局(详见乡土树种 | 丝棉木可塑性强应用广 - 湖南省林业局)”的网站上,也提到“丝棉木耐寒、耐旱、耐盐碱,对土壤要求不严。”种植区域中也提到“宁夏银川”,所以,这个树种种在这里也没问题。

3.国槐

这里说是国槐,是因为新闻中多次提到老孙种植的有“国槐”,我们不明确到底是“国槐”,还是上面混交林提到的“泓森槐”(两者幼苗有可能比较像,搞混的可能性也是有的,毕竟大多不是专业的。但是也不排除某些“专业的”指鹿为马,故意把“泓森槐”说成“国槐”),所以两个一起说一下。

还是快懂百科(头条默认搜索),国槐才词条还没有,但是分支品种的挺多,由此第一印象,这也是有很多分支的一大种群。

然后全网搜索,发现了“槐”的词条,原来“槐,又名国槐。”

然后又看到它的“主要价值”:里面首先提到“可做工矿区绿化之用”,由此想到老孙林场附近有煤矿,他这是为煤矿环境量身定制啊。为啥呢?因为槐树“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你想挨着煤矿,这个二氧化硫毒气会少吗?然后还提到“又是防风固沙,用材及经济林兼用的树种”,谁说国槐不适合“防风固沙”来着?

再往下看:“国槐也是可以选作为混交林的树种。”是不是和上面提到的速生杨混交林又联系上了?

我们继续,在讲国槐的发展价值中特别提到了“国槐与泓森槐混交林,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营养面积,能较好地发挥防护效益,可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立地条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照资源提高林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可见,即便孙国友种的就是“国槐”,不是那个“泓森槐”,它也是适合作为速生杨的搭档种植混交林的。

那,为了一探究竟,我们再看一眼“泓森槐”是何方神圣?看到这个“泓森槐”词条这几行的说明,大伙儿是不是又秒懂了?“泓森槐”几乎就为“水土保持树种、荒山造林”量身定制的。那新闻中所说的国槐到底是不是“泓森槐”其实不重要,因为无论是国槐还是“泓森槐”,都一样可以起到相应作用,只不过“泓森槐”更适合,更专业。

不信咱们接着看。

这是词条中“泓森槐”的“八大特性”。

看到没,几乎每一条,无论是生态治理方面还经济价值方面,都是绝对的最佳选择。

然后,还有关于“林下经济”的部分,提到了“林禽模式”“林畜模式”“林菌模式”“林菜模式”等多种模式。这就和有网友说孙国友在直播间卖他林场养牛羊肉等,说他这样搞就是破坏生态。

那是他们孤陋寡闻不知道这其中还有科学道理啊。这种混合林和动植物混生模式,他就是在打造一套有机有活力的生态系统。

不要喷孙国友承包荒漠抵就是为了赚钱,即便是为了赚钱,人家赚钱的同时还把生态改善了,这有啥不好?你们是羡慕人家这么巧妙的两者有机结合的“双赢”模式吧?然后自己想搞又搞不了,所以才羡慕嫉妒恨,心生怨气?

如果你是老孙头,作为一个植树治沙20年的老治沙人,你选哪个树种呢?答案也不言而喻了吧?“泓森槐”这个治理环境和赚钱这个“双赢”的选择,你会放弃?

唉,没想到本想简单分析一下各种荒谬言论,结果搞了将近一天一夜。昨晚搞到凌晨五点也没弄完,我发现越挖越有意思了。本来稍微还有存疑,现在是越来越坚定了。

这里小结一下:

首先,综上可知,孙国友种的这些速生杨、国槐、丝棉木等乔木的确是可以种在荒漠中种植的。并且孙国友采取的不是让他们“单兵作战”,而是根据当地特点选择合适的搭配树种形成“混交林”,进行“多兵种合成化”集团作战策略。也就是系统的思路,从恢复和打造区域小的生态循环系统开始,按部就班的一步一步逐步扩大战果。

其次,速生杨、国槐、丝棉木等乔木和沙柳、梭梭树等灌木以及后续自然生成的野草,可以形成高中低层次搭配的“混交林”可以形成一个层次丰富,互利共生的生态体系,从而逐渐完善成一个独立的生态循环系统。

再次,的确,乔木根系深且大,会消耗很多水资源。但是真是这种树大根深,才能把地下深处的水源吸上来,让地表也逐渐湿润,从而更好哺育扎根不深的灌木和草丛。落叶乔木的落叶腐化可以变成肥料,逐渐改善贫瘠的沙地,让野草等动植物直接丰富。

还有乔木的蒸发,也会把部分地下水抽出来,蒸发到大气中。增加空气中的水分含量,逐渐改造干燥的大气,也可以增多降水。如此只要循环起来,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群落就可形成,良性循环建立,生态就会逐渐改善。

当然,我们现在说的是理论,实际的形成需要各方面协调配合,比如水源的供应。从当地可以建设煤场、洗煤场可知,当地其实水源不是最缺的,如果当地人的饮用水都不够,他们还建啥洗煤厂?洗完让大家喝煤水吗?所以现在事情的本质不是当地没水,而是煤场垄断和污染破坏了水源,让林场用不上水。

03.谬论三:靠三农骗补贴说

“靠三农骗补贴说”,这个说法其实本质还是“发财说”,意思是说孙国友靠承包荒地种树,蹭国家的扶持及政策优惠的补贴。

我们分三点看:

一是老孙即便是蹭国家政策有没有错?国家为什么会有优惠?还不是某方面比较欠缺、薄弱(比如被老美卡脖子的芯片领域),想要大力发展,需要给与优惠政策和补贴,刺激人的逐利行为,让认为此处有钱赚而蜂拥过去大力发展吗?

我们习大大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战略说要大力发展“三农”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老孙闻风而动,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这个有错吗?莫非国家喊半天、刺激半天没人动才是应该的?这就是思想迟钝而且行动懒惰的懒人才这么说的。响应国家政策要求去植树治沙,那不是应该的事吗?这也被他们说,那你说是国家的政策有问题,还是你人有问题?

二是,老孙该不该拿这个补贴?国家优惠政策也好,发放补贴也罢,肯定是有一定标准的,不是说你随随便便就能拿的。像前几年有些不良公司做做样子骗国家发展芯片的补贴,那种是绝对可耻,要谴责和惩治的。

但是我们对比2003年时的那片区域,和这20年来那片区域的地表植被变化。一目了然的,他种没种树?环境有没有改善?这个不像芯片那样不到最后你看不出什么来,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可不可以用。植树这事,他种了就有,没种谁也骗不了。如果人家种了也起到效果了,拿补贴不是应该的吗?

况且现大家说孙国友是“治沙英雄”,这个称呼也不是网友现在才给他戴上的。那是大概2014年的时候,宁夏当地的媒体和央媒新闻及《东方时空》等媒体还大力宣传孙国友是“治沙英雄”,如果没治理效果,那些当地政府媒体和央媒是空口无凭说假话吗?

那些称老孙骗补贴优惠什么的,先不管是不是“当地人”,他心理肯定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是羡慕嫉妒恨的心态。要么就是拿钱办事故意散播谣言。

三是,老孙拿的补贴或优惠,和他投入的成不成比例,能否靠这个发财?老孙说过他没有拿国家的一分钱。我们暂不说是否真的没拿,即便是拿了,那也是应该的,是国家给他的补助和奖励。即便是拿了,国家给的补贴能否追平他这20年来的长期投入?或者是否比他投入超千万的投入还多?

我们再退一步,他拿的补贴也好,优惠也罢,奖励也行,都加起来是否能超过,如果老孙沿着当年干工程的发财路径走,所赚的钱?想象对比一下国家给那些在科技研发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奖的那些科学功臣们的奖励有多少?超过一个亿了吗?那老孙可以和他们比吗?奖励比那些科技功臣还多嘛?不太可能吧?

按老孙说的,他九十年代就上千万资产了,之前干工程也干房地产,那些之前和他同样干房地产的如今身家都起码几亿,几十亿了。想想他植树治沙能挣这么多嘛?

再退一万步,即便果真可以同样挣这么多,那看那些房地产大佬,比如王健林等,再看孙国友,他们的形象差距,生活质量。如果纯粹只为挣钱,且挣同样多的钱,王健林的状态和孙国友的状态你选择哪个?脑子被门夹了才会选老孙这种即伤身体又“毁容”的挣钱方式吧?

如果孙国友不是有一股信念、情怀和精神,要为他的“第二故乡”做贡献,要改善当地的风沙肆虐的环境,他凭啥会选这条路呢?不但他一干就是20年,还让他的女儿学农业专业,一毕业也被召唤到这个荒漠里一起干,做起了天天被风吹日晒的“沙二代”,她明明完全有条件在城市里过富裕优渥又舒适的“富二代”啊!这种精神是那些只会昧着良心血口喷人的键盘侠可以理解想象吗?要换他们,他们肯定不会选这条路的。

04.谬论四:靠卖惨绑舆论说

“靠卖惨绑舆论说”,是说孙国友故意化妆成这黝黑而又脏兮兮的糟老头子形象,然后故意对着镜头磕头卖惨。是要博取大家的同情,绑架舆论,便于争取自己的利益。

呵呵,提这个说法的,我只能说他们“入戏”太深了。他们演习惯了,也说人家是演的。

孙国友这个样子,即便是真的,那他能演戏欺骗一时,还可以欺骗几年几十年吗?那么多当地人看着,迟早会露出马脚,到时舆论的巨浪肯定把他反噬,能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再说了,他有必要那样吗?那个水源的事情,据说都协商了十几年了,一直拖而不决,还不是因为煤矿出尔反尔、言而无信,先给其希望,再让其绝望,逼得孙国友情绪崩溃失控所致?如果卖惨有用,老孙还用忍到现在吗?

反倒是出了“60多岁老人孙国友跪地磕头秋水”这个事件后,央媒也发声,本来倾向孙国友的舆论,一夜间突然爆出那么多抹黑孙国友的上述言论,明显的有背后水军运作带风向的痕迹。

如此看来,本就劣迹斑斑的煤矿方面,才是更喜欢和擅长这种“违规操作”的一方。

据相关报道,在2008年的时候煤矿是无证开采的违规企业,还毁坏孙国友的一千多亩林场挖矿,被告后赔了俩孙七百多万。按照相关法律,违法毁林达到一定面积后是要判刑的,但是,这个后台够硬,赔了钱后至今没事。

然后媒体还有报道煤矿排放不达标的污水污染当地水源和土地。该煤矿的违规报道频频见于诸报端。这种屡教不改、知法犯法、被告上法庭也不执行判决的的企业,你和他们讲理,讲得通吗?

事件的本质

其实这个事情的本质并不复杂。抛开孙国友植树治沙的“环保光环”就是两家企业争夺当地水源的纷争。从2003年孙国友承包荒漠到2008年双马煤矿成立前,孙国友的林场可一直都是相安无事,既不缺水,也没矛盾。

但是当某一天发现林地下方和附近发现煤矿后,事情就起了变化。煤矿开采是有权有势有背景的,孙国友个人是无力对抗的。即使后来他们有法院协商的《供水协议》说要煤矿保障老孙林场的绿化供水,煤场也因处理污水成本太高,而不愿执行他的义务。

他们每天只处理2000方,而孙国友则需要每天最少得用5000方。污水处理每方大概8块钱,所以,煤矿觉得每天处理5000方,他们太亏了,不肯升级扩容设备,保障林场用水。煤场宁可处理不了的不合格污水任意肆流污染环境,也不出钱处理好给孙国友使用。这就是根本症结所在,也是企业资本逐利的本质。

由于林场地下有煤矿,也不排除现在的煤矿故意不给老孙的林场供水,渴死毁掉林场逼走孙国友后,他们正好毁林开矿,这对他们来说太有诱惑力了。

现在是煤矿仗着自己有权有势又有钱,欺人太甚,要把孙国友的林场逼上绝路。因为孙国友想着自己艰苦奋斗20年的林场要功亏一篑,本是想着尽一份心力回馈造福当地,结果好人没好报,情绪崩溃,才导致最终事件爆发。

事情的是非曲直也很简单,就是人为的故意搞复杂了。大家基于长远利于还是短期利益,是造福荫及子孙后代还是祸害殃及子孙后人,很明显就可以判断到底是荒漠采矿富了一部分既得利益者好,还是植树治沙恢复生态,让整个生态环境好起来,造福当地以及整个西北西南的大环境,甚至利于全国整体的生态文明建设好!

习大大很早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战略,近年又提出“高质量发展”战略。真不知道当地主事部门是怎么学习领会和践行落实的。并且这个屡罚屡犯、屡教不改的企业还能一直存在发展十几年,至今还在嚣张运营。这背后,“不是缺水”的问题,而是“水太深”哦。其本质都是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

最后

好了,洋洋洒洒,拖拖拉拉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厘清这个事件其中的关系,拨开云雾见明月。防止被别有用心的人蛊惑带节奏。

如今,这个事件也引起了央媒和市级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希望他们能够分别承担起各自的责任,督促监督他们快速解决核心问题,也不要再遗留什么小尾巴。

最后,用鲁迅的一句话结束我们这篇文章:“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自由开辟道路者,不可使其困顿于荆棘。”沙子可以扬,人心不可伤。愿孙国友这位“当代愚公”“治沙英雄”不要流汗流血还要“流泪”,成为这个时代的“孤勇者”。

#好内容我来评#

7 阅读:319
评论列表
  • 2023-04-01 22:37

    除了部分网友声援,当地政府、媒体、国企、相关企业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支持,也不说这么做到底对不对,沙漠治理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简直让人心寒

  • 2023-04-01 22:15

    才几天,热搜榜都没了。让人心酸。

  • 2023-04-01 22:56

    好文章!

  • 2023-04-02 12:58

    支持为正义发声

  • 2023-04-03 08:23

    文中的一段话很有深度,可能是林场地下有煤样,老孙要是真的坚持不下去了离开了下一步开发就简单多了

飞哥笔记

简介:有趣有料有电影,一家之言话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