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溥仪被赶出皇宫前,到底带走了多少珍贵文物?

史说新读 2025-03-12 17:08:39

溥仪出生于1906年,身份尊贵。在慈禧太后的安排下,年仅两岁的他登基成为“宣统帝”。然而,在位仅三年的溥仪,就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在六岁时被迫退位。虽有复辟之举,但最终还是在1924年2月,被北洋军阀冯玉祥逐出紫禁城。

在溥仪的生活中,文物的命运从一开始就与他紧密相连。1922年年底的溥仪婚礼,这本是一场皇家盛事,却成了文物散佚的开端。为了筹备婚礼,内务府搜刮大量金银珠宝、字画古玩去抵押换钱,即便如此仍入不敷出。婚后,为还贷款,内务府开始拍卖部分珍品,那曾为庆乾隆帝八旬大寿而铸的13000两黄金编钟被抛售。

随后,文物被掠夺的情况愈发严重。内务府人员私自拍卖皇家藏品,太监和官员则与古董商勾结,许多珍贵的钧窑瓷器、和田玉器、明清名家字画流失。更严重的是,建福宫还发生纵火事件,数万册古籍、上千尊金佛、无数字画被焚毁。

随着局势的发展,溥仪的文物被掠夺的情况变本加厉。在军阀割据、政局混乱之时,溥仪在北洋军阀的胁迫下,不得不“主动”上缴馆藏。1920年,溥仪无奈把“乾隆白玉印”赏赐给军阀曹锟。他的弟弟溥杰也暗中窃取珍品,早在辛亥革命后就外运了溥仪赏赐的藏品,这让溥仪十分恼怒。1924年,溥仪被迫离开紫禁城时,随身带走了一部分收藏品,其中就有乾隆帝的“田黄石三联印”。而乾隆赐予溥仪的檀香盒也命运多舛,原本盒身精雕细琢,镶嵌无数宝石,现在却只剩残片。

溥仪离开紫禁城后的逃亡之路,也是文物厄运之旅。他乘坐列车从北京前往天津时,同车的北洋军人抢夺他携带的文物。到达天津后,日本军人盘查,剩余文物被进一步洗劫,连乾隆御用宝镜也未能幸免。文物在转移至山东时,颠簸中箱筐摔打损毁,在山东又被当地军阀洗劫,最后只剩很少一部分寄身于小庙。1945年抗战胜利后,溥仪被押解回北平时,手中只剩两件物品。他颠沛流离数年后于1925年定居山东,为了生计开始出售文物。1928年,他将檀香木盒送给画家,未能兑现送乾隆玉镜的承诺。1948年,他也将最后一批文物售出。

除了出售,溥仪的文物还被劫掠。1945年被扣押时,他珍视的乾隆玉镜被当作“战利品”带走,好在民间藏家助力使其得以保全并被国家馆藏。还有他的一批乾隆御赐钤印,被民间收藏家获得后几经辗转,如今在香港富商手中,期望能回归国有。溥仪的一生,见证了无数国之重器的散佚和颠沛流离。从皇宫中的尊贵收藏,到被掠夺、变卖、劫掠,这些文物的命运反映出那个动荡时代的混乱与人性的贪婪。溥仪被赶出皇宫前带走的文物,本应在国家的保护下成为研究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却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

1 阅读:77
评论列表
  • 2025-04-30 20:17

    满清十大酷刑、闭关锁国、不思进取、文字狱、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剃发易服、驱使奴隶、鞑子一人管十家,银乱中国女子,欺男霸女、康熙乾隆六下江南挥霍奢靡、四库全书篡改禁毁15万册古籍、隐藏满清罪恶事实、抹黑明朝历史、禁锢思想、打断人民的脊梁骨、误人子弟,误导国人成为奴隶、阉割中华文明,使我国回到漆黑蒙昧的原始社会、凡有水旱,坐视不管、重徭役、纵贪官污吏,官以贿得邢以钱免,腐败,卖官鬻爵,贪赃枉法国库空虚、圈地运动,百姓流离失所、民族压迫、宁与外邦不与家奴、割地赔款、不战而败、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百年屈辱、祸国殃民、扼杀维新、残暴专制、种族灭绝、赵州之屠、畿南之屠、潼关之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江阴八十一日、常熟之屠、四川大屠杀、金华之屠、南昌大屠杀、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汾州之屠、大同之屠、广州大屠杀、潮州之屠……几乎将明朝全境上下屠了个底朝天,整个华夏大地十室九空!屠杀人数甚至比日本鬼子侵华战争死亡总数多出数倍!中国文明领先世界几千年,直到满清统治时期才急剧衰落到世界贫穷国家。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亡国的四个时期之一,洗满清和洗日寇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