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学过的手工

闲云说文化 2024-04-15 04:33:36

我十一岁的时候,母亲就得病了,从此我穿的鞋,不是大姐过年时给我做一双,就是二姐抽功夫给我做一双。反正每年只有一双鞋。 小时候的我像个男孩子,用乡间话说,很废的。一双新鞋穿不到半年,不是鞋头破了,就是别的地方被什么东西挂破了。为此没少挨二姐骂。 大姐二姐都要上工的,做鞋都是利用下雨天或者晚上时间做。大姐家有老人有三个孩子,也是忙里偷闲给我做鞋。二姐是个一丝不苟的人,她做出来的鞋不仅样子好看,做工也是极细致的,她深知做一双鞋的难度,所以她自己一双鞋从新到旧起码要穿两三年,除了鞋底磨损了,鞋帮都是好好的……

那个年代,女孩子十六七岁,就要学着做手工了,包括做鞋织毛衣都要学的。我十七岁的时候,二姐便教我纳鞋底,纳鞋底不仅是手工活儿,也还需要力气的,一针一线都要用力拉紧,鞋底纳出来才会平整好看,也会经久耐穿。

可是我总是纳不好,纳完了的鞋底不像二姐纳的硬硬的平平整整的好看。我纳好了的鞋底,很软乎,还是軸成弧状的,用乡下话说,軸之八国里去了,总之不大好看。母亲说鞋底纳不好是功夫没有到家,我像个野小子不是做鞋的料。因我自己做不好鞋,穿破了洞的鞋也是常有的事。二姐见我已经会做了,但不能用心做好,为了逼我一把,后来不再管我穿鞋了。 好在市面上有了塑料鞋底,或许纳不好鞋底不是我一个人,于是就有人创造了塑料鞋底,解决了纳鞋底的难题。做鞋帮对于我来说不是难题,只不过是做得好不好的事情。有了鞋样子,照着二姐教我的步骤做就行,虽然我做不出二姐那样漂亮的鞋帮,我觉得这活儿还是可以接受的,最起码不像纳鞋底那样的费劲吃力还整不出顺眼的样儿来。塑料鞋底的问世,从此我不再穿破鞋。后来有了泡沫鞋底,还有牛筋鞋底,这些机制鞋底不仅造型好看穿着轻巧,还不怕走湿地,渐渐的机制鞋底就将手工做出来的布鞋底赶到一边坐冷板凳了,直至前些年,那些精致勤快的人家都有好多积余的布鞋底无法处理……

九十年代的时候,经济开始好转,乡间也没有什么人做鞋了,穿鞋大都是买。但此时毛衣盛行,谁家姑娘的毛衣织的好看,就是村里的能手。对于编织一窍不通的我,看到别人会织毛衣很是羡慕,心里想着要是自己会织多好啊!也可以买线织出漂亮毛衣穿。 织毛衣我问过二姐,她也教过我,可我只学到了基础起头编织,至于一件毛衣到哪儿加针,什么地方减针才能成型好穿,我是一点不懂。多问几遍二姐不乐意再说了,她说说了你也不懂,除了二姐,我不好意思向别人求教……

有一次进城,买了一斤很好看的毛线,想让二姐帮我织一件毛衣,谁知二姐不给我织还骂我说,这么大老个子,自己不学着织毛衣,还让我织,我哪能帮你织一生啦!二姐的话虽是轻描淡写说的,但已深深的刺痛了我,是的,我已经长大了,不能再依赖二姐了,自己会织多好啊!我在心里暗暗决定,我一定要学会编织…… 靠 别人教是难以学会的,也许我生来就是伴书型的,正巧上县城的时候,在县新华书店看到了仅有的一本《上海棒针编织花样五百种》,便花了一元八角钱买了回来,年少的我没有向人求教的勇气,却有向书求知的耐心。每天只要一闲下来,我就泡在这本编织书里。 从怎样起头到花样编织,还有一件毛衣的加针减针,长度宽度都有具体的介绍,这本书就像是静默的老师,文字的介绍很详细,跟着它后面学,直到自己觉得满意为止,至于翻嘎(就是丢袖笼)的尺寸是二姐点拨我的,就这样织了拆,拆了织,我终于学会了棒针编织,并跟着书上学会了好多种花样编织,有什么不懂的织法就可以看看书,弄不懂多看几遍,照着介绍操作,直到弄懂为止。自此我可以自信的说,织毛衣难不倒我了,我家里有个好老师。后来在新华书店看到了钩针花样编织大全,同样的价格我又买了一本,跟着书上慢慢领悟,从一针一针笨拙的慢动作到娴熟自如的快速钩织,我不知花费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有时候半夜睡不着起来还看看编织书。书上有路勤为经,就这样经常看看书琢磨琢磨,终于我又学会了钩针编织,我不仅学会钩织小孩鞋子帽子,还学会了钩织围巾衣服,九十年代的时候,我钩织的奖杯花型的围巾戴在脖子上,伙伴们都羡慕得不得了。有时穿上自己钩织的美人蕉花型马夹到县城去,城里的女孩子有的也会近前来看看问问。自从我有了编织书,学会了编织,二姐也对我另眼相看了,有时也拿着我的编织书看看……

受伤后极度困顿的那些年,孩子秋冬的外衣大都是买来廉价的毛线,自己编织成各种各样的漂亮图案,比请人做的衣服省钱,孩子穿着也很别致,看着孩子穿着我自己编织的衣服 ,心里也会略感欣慰……

做鞋,九十年代的时候,就集体停工了,市面上的鞋,四五元就可以买一双,价格便宜,要什么样的鞋都有,谁还会去耗时耗力的去做手工鞋呢?爱好穿手工鞋的人,也可以买到工厂加工出来的布鞋,只不过是机器生产的,仅仅是保留了手工鞋的样式……

紧跟着时代的潮流,毛衣人们似乎更喜欢时尚柔软舒服的机制羊毛衫。手工编织的毛衣也被撂进了冷门。孩子们都大了, 我的手工编织,丢了很长时间了。前几日在网上看到有钩织的鲜花,样式很美观,也想重拾钩针,钩几束家中摆放。找出绒线,刚起头不到十分钟,眼睛就胀涩得难受,大手指的手股也胀痛得难以自如,手也没有以前那样灵活轻巧了,年龄渐大,加上长时间没有拿过钩针的原故。这东西还真不能冷落,久不沾它,和你就生疏了。想想那些年精心学过的编织,连同我那渐行渐远的青葱岁月,别有一番感触,

时光匆匆过,岁月不饶人啊!

0 阅读:7

闲云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