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掉自己人,它讽刺欧盟太狠

抽屉电影 2024-01-26 07:22:26

当下,人们更愿意谈论公平,似乎所有的问题最后都会归结到公平二字。然而怎样做才能最终凸显出来公平,这是一个历史难题,人们在追求不同的制度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规避自己所遵从的制度的弊端,然而就目前为止,并没有哪一个制度能真正的做到民众们所期待的那种公平。因为更多的时候,公平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面对相对的公平,我们该如何面对?或许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是一种回答。

《核磁共振》是一部讲述对待不公平现象的群像。男人从德国的屠宰场回到了家乡罗马尼亚,本来期待着能在自己的村庄找到一丝安慰,然而村庄的变化让这个男人依旧是难以寻找到归属感。首先,自己的妻子带着自己的儿子生活着的同时还在期待着自己的情人能再次出现,而对于男人来说,在自己的村庄找到一种方式活下去似乎才是最重要的,然而这样重要的选项却没有办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罗马尼亚的颓败的村庄并没有足够的产业来养活像男人一样的青年人,为什么不能养活?因为传统的打猎以及农业都无法再继续下去了,剩下的产业就是一家靠着拿补贴的面包厂,而面包厂对于男人来说是一种屈辱,猎手是无法容忍自己成为面包生产线上的流水线小工的,于是,有想法的年轻人纷纷离开了家乡寻找生计,男人就是其中一员。

然而在国外,男人却成了被排斥的那一个,整日的机械性的重复劳动使得男人早早的失去了对于生活的激情,然而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作为一个外国人,在异国他乡被排斥才是让男人彻底心灰意冷的诱因。然而回到了自己的村庄的男人,在面对面包厂的外来务工人员的时候,却变换了自己的角色,此时此刻,男人似乎重新找回了自信。

《核磁共振》讲述的依旧是一个现代社会的弊病,这个无法消解,无法排除的弊病,如同幽灵一样盘旋在每一个试图从中找到答案的人们头顶,看似近在眼前,实际上却是没有办法抓住。

男人之所以离开家乡去国外打工,就是因为家乡已经没有了适合青年人从事的产业了,而唯一的面包厂也只需要流水线上的小工,这样的工作,家乡的青年人是看不上的,不仅仅工钱少,而且待遇低,且对于崇尚狩猎的男人们来说是一种屈辱。他们没有办法想想自己可以跟女人一样整天在和面中生活。于是,对于生活有着期待的男人们纷纷离乡寻找生计。

然而离乡并不能带来理想。离开了熟悉的地方,到了陌生的国家,男人们依旧是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在别的国家,他们也只能被当作是一个外来务工者,他们同样的没有任何的社交圈,没有办法被当地人所接纳。男人在别的国家从事的依旧是一种流水线上的作业,这种作业看似高技术,实际上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螺丝钉,男人是一个屠宰的好手,但也无法忍受长此以往的机械性重复。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结局。最糟糕的结局来了之后,男人再也无法立足。

如同被当作垃圾清理了一样,男人在德国的遭遇就如同那些罗马尼亚乡村中,那些外来务工人员的遭遇是一样的。外来者始终是外来者,他们并不被本村人接受,且因为他们存在的缘故,本村人失去了太多的就业机会,这是他们被仇恨的根源,然而这个问题能解决吗?自然是不能的,因为即使没有了这些外来务工者,本村人也不愿意从事这样低端的产业。即使自己不愿意做,也不愿意被别人抢走,这就是现代人所拥有的矛盾项。

男人回村后,仿佛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灵魂,那种之前被别人随意驱赶的状况被掉了个。这个时候的男人自然成为了一个掌控了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命运的人。于是,任由公平无法给予,最终,他们选择的是挥刀向更弱者。

男人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这正是身处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所具有的一种属性。在表达某种无能为力的同时给自己找一个发泄的窗口,即使这种窗口并没有能力缓解自己的任何问题,但也因为这是一个窗口,它最终使得那些想要发泄情绪的人的情绪得以抒发。缓解了他们暴动的可能。

保守主义一定程度上会让这些问题愈演愈烈,面包厂的老板看似短期内利益和受损,实际上这对于他来说是可有可无的,因为他开动面包厂为的只是获得补贴。而关闭了面包厂,他完全可以从事别的行业,然而对于这个颓败的村庄来说,破坏了仅有的生气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当这个仅存的面包厂被关闭,下一次的更弱者会是谁?这或许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你好,再见

1 阅读:141

抽屉电影

简介:每天为你推荐一部经典电影,风雨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