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套 攻战计
第二套为攻战计,适用于敌弱我强、我方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敌方的行动往往受到我方的制约,而我方则需要运用巧妙的计谋,以确保能够轻松取胜。此套计谋的核心在于示假隐真、诱敌深入,通过积极的攻势或巧妙的伪装,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八种计谋的排列顺序,依据敌方内部的阴阳矛盾,从太阳、少阳、少阴到太阴进行二重复排序,以应对不同的敌情。
第九计 上屋抽梯
●原书解语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译文:给予敌人方便,用利益引诱他们前来,然后切断他们的外援和补给,使敌人陷入绝境。这就好比偷吃了别人的腊肉而中毒,只能怪自己品行不端。
●原书批语
唆者,利使之也。利使之而不先为之便,或犹且不行。故抽梯之局,须先置梯,或示之以梯。如慕容垂、姚苌诸人,怂秦苻坚侵晋,以乘机自起。
译文:所谓唆使,就是用利益引诱对方。若不先给予对方方便,对方可能会犹豫不决而不会轻易上当。因此,实施“上屋抽梯”的计谋,必须先准备好“梯子”,或者将“梯子”放在显眼的位置。例如,慕容垂、姚苌等人怂恿前秦苻坚进攻东晋,正是为了乘机起兵自立为王。
●计谋精要
“上屋抽梯”,又作“上楼去梯”或“上房抽梯”,语出《孙子·九地篇》:“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此计用于军事,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引诱敌人进入伏击圈,随后切断其退路,从而将敌人围歼的谋略。这种诱敌之计的高明之处在于,敌人通常不会轻易上当,因此需要先为敌人准备好“梯子”,即故意给予其方便。当敌人进入已布置好的“口袋”后,立即撤掉“梯子”,将敌人围歼。根据敌人的不同特点,安放“梯子”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对于贪婪的敌人,可用利益引诱;
二、对于骄傲自大的敌人,可用示弱迷惑;
三、对于愚昧无知的敌人,可用佯败纵之。
总之,要根据敌情灵活运用,巧妙地安放“梯子”,使敌人中计。此外,还需注意“屋子”开有窗户,并在下方布置陷阱,以瓦解敌人的军心,防止其负隅顽抗、拼命反扑。

●用计锦囊
一、用计前后敌我态势的质变及其制胜机要
阴阳协变的制胜关键在于:示假隐真,诱敌入瓮。《易·泰》曰:“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意思是:我方得胜而其道长盛,敌方失败而其道消亡。
二、计谋的深层含义
1.抽梯断后:利用敌人的弱点,引诱敌人进入我方事先设好的包围圈内,然后迅速切断敌人的来路,使其无法逃脱。使用此计时,我方在兵力或地势上要占据绝对优势,否则可能会被敌人拼个鱼死网破。
2.断粮困敌:包围敌人之后,切断其后勤补给,使其陷入无水无粮的饥饿绝境,逐渐丧失战斗力和抵抗意志,最终只能束手就擒。
3.围点打援:敌人落入陷阱之后,我方围而不攻,设伏消灭敌人的援兵,抽掉敌人突围的救命“梯子”,彻底断绝其脱逃的念头,致敌于孤立无援的死地,使其无力坚守而不攻自溃。
●经典战例
单于骄横轻率被诱入瓮
李牧示弱惑敌关门捉贼
公元前244年,一日清晨,赵国北疆雁门关外,尘土飞扬,旌旗飘扬,鼓角震天。能征善战的匈奴单于亲自率领15万骑兵,发起了对中原赵国的掳掠战争。
“嘿嘿,李牧这个懦夫,今天别想再缩在窝里高悬免战牌了。”“对,今天我们一定要踏平李牧的老巢,省得每次用兵总让我们感到碍手碍脚。”“赵军该不会设下埋伏吧?”“你也太多虑了,李牧有胆量埋下伏兵,也不可能在前日被我数百骑兵打个大败啊。”“这倒也是。”
单于和部将们骑着战马,一路谈笑着向前进发。前天,单于派小股部队前往李牧营中骚扰,李牧的军队不战自败。匈奴兵不费吹灰之力便抢得百十头牛羊,还劫持了几十名赵兵。一连数年,李牧在雁门关安营扎寨,从不出战。单于认定李牧胆怯畏战,他那几十万驻边守军根本无须放在眼中。因此,今天单于调集精骑15万,从正面发起了对赵军的进攻。
匈奴前锋部队已攻入李牧大本营。“启禀君主,赵军营中空无一人。”先锋官前来向单于报告。“嗯,李牧这胆小鬼大概早已逃跑了。”单于不无得意地说,“命令部队全速开进。”
正当匈奴主力全部进入赵军阵地之时,忽听军营四周号角齐鸣,杀声四起。只见四面八方无数的赵军步、骑兵似从天而降。“啊!我们陷入包围了,快撤!”单于急忙下令撤军。可哪里还来得及,过去一向畏敌如虎的李牧军兵,似乎个个变成了雄狮,呐喊着,举着利剑枪械,似潮水般向匈奴兵冲杀过来。一场激烈的屠杀之后,单于扔下10多万具尸首,带着数千人马,丢盔弃甲地逃了回去。从此10多年里,匈奴再也不敢进犯赵国边境。
原来赵将李牧熟知匈奴兵骄横跋扈的习性,便对匈奴兵将采取了示弱惑敌,使其轻举妄动的策略。他命令部队坚守不战,甚至在军中规定:一旦匈奴入侵,全体将士务必回营自保,不得迎战,有敢捉拿匈奴人的处死!久而久之,不仅匈奴人说他胆小如鼠,而且士兵也在暗地里埋怨他是“胆小鬼”,就连赵王也责怪他无能。但李牧依旧只守不攻,终于欺骗、麻痹了单于,使其被诱入瓮,“胆小鬼”将军就这样打了大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