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1606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小时候吃得香,长大后吃得慌。”说的就是猪油渣。这个曾经家家户户餐桌上的“香脆零嘴”,如今却像“过街老鼠”一样,被很多人避之不及。
有人说它是“血管杀手”,有人却说它“防癌抗衰老”。那到底吃猪油渣是自杀式进补,还是被冤枉的营养宝藏?今天,就来扒一扒它的真相。

猪油渣并不是“零食”,它是炼猪油后的副产品。猪板油下锅熬,脂肪熬出来变成猪油,剩下的渣滓就是猪油渣。
它的口感香脆,油香扑鼻,小时候撒点盐,蘸点酱油,能干三碗饭。但你知道吗?它的脂肪含量高达70%以上,其中大部分是饱和脂肪酸。

答案是:确实有这个风险。猪油渣里的饱和脂肪酸比例高达40-50%,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饱和脂肪酸摄入应控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内。
摄入过多,会升高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报告(2019),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高达400多万,其中高脂饮食就是重要诱因之一。
3. 那为啥有人说猪油渣“防癌”?事情没那么简单。某些研究确实发现,猪油中含有共轭亚油酸(CLA),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一定的抗癌作用,特别是对乳腺癌、结肠癌细胞有一定抑制。

但注意了:这些实验大多是动物实验,且CLA主要存在于瘦肉和乳制品中,猪油渣里的含量并不高。
更重要的是,猪油渣中高温反复加热,会产生杂环胺、苯并芘等致癌物,这反倒是明确的致癌因素。所以,所谓“防癌”更多是误传或过度解读。
4. 猪油渣为啥越来越少见?除了健康担忧,还有两个原因。

第一,生活水平提高了,植物油便宜又健康,几块钱一瓶的花生油、菜籽油,谁还天天炼猪油?
第二,饮食观念变了,如今讲究“低脂饮食”“控油健康”,再吃油渣多少有点“原始人返祖”那味儿。
而且,城市化进程快了,很多人早已不会自己炼猪油,猪油渣自然也就成了“稀罕物”。
5. 那还能不能吃猪油渣?不是不能吃,但要看怎么吃、吃多少、吃给谁吃。

第一,不建议高血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人吃。这部分人本就血管脆弱,再加上猪油渣的高饱和脂肪、胆固醇,等于火上浇油。
第二,健康人群偶尔吃一点问题不大,但绝不能天天吃。比如炒菜的时候放一点提香,或者和青菜一起炒,别干吃,更别当零食猛嗑。
第三,孩子和老年人不建议吃。孩子肠胃功能弱,猪油渣太油太硬,消化负担重。老年人血管弹性差,吃多了更容易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6. 猪油渣和植物油,哪个更“安全”?
植物油不等于“万无一失”,猪油渣也不一定“十恶不赦”。
关键在于:摄入总量、脂肪种类和使用方式。植物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友好,但不耐高温,反复加热也会产生有害物质。
猪油渣虽然香,但高温下更容易形成致癌物质,尤其是反复加热的残渣。所以,真正健康的方式是——多样化用油,控制总量,避免高温反复烧油。
7. 医生怎么说?我给出三个忠告
第一,不要迷信“传统饮食”。老祖宗的吃法不代表就适合现代人。过去人劳动强度大,饮食结构单一,吃点猪油渣是补充能量;现在多数人久坐少动,再吃碳水再来点猪油渣,三高不是梦。
第二,别被伪科学带节奏。“猪油防癌”“天然就是好”这种话,听听可以,信了就出事。营养学和医学讲证据,不讲情怀。
第三,关键不是吃不吃,而是怎么吃。想吃猪油渣?可以,但得精打细算。比如一个月吃一次、控制量、别用高温多次加热、别空嘴干吃。
8. 说到底:猪油渣不是毒药,也绝不是保健品
它曾是年代的味道,但时代在变,饮食也该升级。对健康人来说,偶尔吃点没问题,但不能当主角。
对慢性病患者来说,最好敬而远之。别用一口“香”赌一生血管的通畅,那不叫怀旧,那是拿健康开玩笑。
参考文献:①.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