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地图摄影师|赛博时代扫街已经不需要相机了

玩点摄影 2024-04-03 14:19:04

赛博时代,摄影也可以用“赛博”方式进行,比如,在谷歌地图上“扫街”。

2005年,谷歌地图开始对大众开放,人们可以在谷歌地图上看到地球上几乎每一个角落,不论是街景还是自然风光,都能尽收眼底。

这么一看,使用谷歌地图还真有点拿着相机出门扫街的意思了,很多摄影爱好者和艺术家也是这么想的,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浏览谷歌地图,找寻自己感兴趣的地点,也“拍”出了许多不错的照片。

如加拿大摄影师Jon Rafman在个人项目“谷歌街景的九只眼”中,通过截图记录下了很多不同寻常的画面,他认为这是一种剥离文化背景的“真实纪实摄影”,不会添加过多的个人主观性。

而他的项目为什么叫“谷歌街景的九只眼”呢?因为谷歌街景地图是由配备了9个摄像头的采集车获取的,在全球很多地方,可以时不时地看到这些采集车。

一些喜欢“整活”的人,会在看到谷歌采集车时,特意做出一些奇怪的的动作,或者制造一些有趣的场景,希望自己的这些行为能被记录并发布出去。

也有人喜欢用谷歌地图“拍摄”风光类作品,如新西兰摄影师Jacqui Kenny热衷于拍摄各地静谧的、自然美好的场景:

用地图代替自己的双脚去寻找有意思的场景,确实是一个很方便的“摄影手段”。

不过要说这种“摄影方式”的缺陷,也有不少。

首先是地图中会出现一些Bug,如无头的人、奇怪的“鬼影”等,这些元素有些是人为的,有些是拍摄时出现了某些巧合造成的特殊效果,有部分人就致力于在地图中寻找这些Bug;

其次是地图是公开的,如遇到雷同作品,不好解释;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谷歌地图街景中的隐私问题很难避免,如路人的脸、居民的房子、店铺的信息等,虽然谷歌会为其打码,但难免会有疏漏,为此谷歌也曾多次被人起诉。

如果牵扯到军事基地、矿藏等隐私,那问题就更大了,但还真有人对这些东西感兴趣并记录了下来:

欧洲摄影师Mishka Henne根据网络公开信息及个人推测,定位并截取了51个美国设在境外的军事哨所,其中包括日本、巴基斯坦、匈牙利等。

他的项目不止于此,他还记录下了美国的境内的油田,为此他还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油田、地质等知识,以至于项目完成时,他几乎成了半个油田专家。

同时,他的项目还有记录东欧边境的失足妇女、美国饲养场等,也都很有震撼力。

他的这些作品也曾在多个地方进行展出,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也让很多人开始对这种“摄影方式”感兴趣。

疫情期间,国内不少摄影爱好者都使用这种方式来模拟真实摄影,而国内在这一方面也并不是一片空白,有不少艺术领域从业者、学者等多年研究谷歌地图,也发布了一些有想法的作品。

与其说是摄影,这更像是一种图片再创作方式,不过当以摄影的视角去审视这些普通的地图画面时,确实能给人很多启发。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