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解放军开始评军衔那会儿,皮定均当时在福建军区当副司令员,按理说,凭他的资历,给个少将军衔那是稳稳的。但毛主席在查看上报的名单时,却特意写了个批示:“皮定均有大功,少将不够,得提中将。”结果,皮定均就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这不仅是对皮定均在中原突围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的高度赞扬,更是认可了他多年来南征北讨、不断创造惊人功绩的努力。
不过皮定均也有失手的时候,在抗战那会儿,皮定均作为司令员,押着一帮日军俘虏回师部,打算交给刘伯承,好领点奖赏。结果奖赏没捞到,反倒挨了一顿狠批:“你这司令员,别干了!”
这事儿到底咋回事儿呢?皮定均明明立了大功,怎么还会被刘伯承一顿狠批呢?这里面到底有啥说道?
【皮定均解决了刘伯承的“大麻烦”】
1931年,皮定均加入了共产党,第二年就当上了红4军10师28团3营1连的连长。他带着连队第一个冲进了通江县城,因此组织上给了他们连一个“先锋连”的荣誉。
1935年开头那会儿,红四方面军动手打了嘉陵江那场大战。这时候,皮定均已经升官成了3营的营长,他带着自己整个营还有其他的兄弟部队,一块儿硬着头皮过了嘉陵江。经过整整24天的苦战,他们终于打垮了敌军12个多团的兵力。
在反围攻的仗里,红10师最前线的位置被敌人的大炮给轰了。眼尖的皮定均一下就看出了敌人炮兵在哪儿,他立马带着全营的兄弟绕到敌人屁股后面,对着他们就是一顿猛冲猛打。皮定均这一出手,把敌人打得七零八落,还把炮兵团的头头王友三给干掉了,给全师的反打创造了特别好的机会。
三天后,团部让皮定均带着部队去拦住往西边逃跑的一股敌人。但挺遗憾的,皮定均没接到这个命令,结果敌人跑掉了。红10师后面的医院里有100多位伤员,他们被敌人的逃兵给突袭了,结果有20多位伤员不幸遇难。
师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立马做出决定,要撤掉皮定均的职位,甚至要对他执行枪决。皮定均赶紧跟师里的领导说明,他压根没收到那个命令。他还说:“要是有谁能拿出证据,证明我接到了命令却不照做,那我死了也没话说!”
经过一番详细调查,结果证明皮定均其实没错。问题出在半路牺牲的那个通信员身上,命令因此没能传达到位。虽说这事儿跟皮定均不沾边,但他的职位还是没能官复原职。好多战士都觉得皮定均挺冤枉的,但他自己却看得开:“通信员还有二十多号兄弟都为国捐躯了,我这不过是被撤了职,跟他们的牺牲比起来,这算哪门子事儿啊?”
过了三个月,皮定均接到了一个新任务,他成了师政治部干部科的副头儿,不过是个副科长。他赶紧跟上面说:“我这人读书少,文化水平有限,怕干不好这活。其实吧,我还是更喜欢在前线带兵打仗。”结果,上面就让他去红27团的2营当营长了。
千佛山那仗,皮定均带着战士们跟敌人干了两整天两整夜。就算皮定均左边胳膊挨了一枪,他也死活不肯离开战场,还叫一连的兄弟绕到敌人屁股后面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敌人压根儿没料到红军会突然来袭,一下子乱了阵脚,赶紧撤退。皮定均见状,立刻带着队伍冲了上去,从前后两个方向一起攻打,最后成功干掉了800多名敌人,还缴获了12挺轻重机枪、600多杆步枪和8000多发子弹。
皮定均因为这仗打得好,被方面军的二把手王树声副总指挥给叫去见了面。王树声对皮定均那是赞不绝口:“皮定均啊,你可是个了不起的指挥官,在千佛山那场硬仗里,你可是立了大功了!”
皮定均的贡献可大了去了,不光如此,他在张国焘想要“拆散”红军那会儿,也是立下了不小的战功。
1935年6月份,红四方面军跟中央红军在四川的懋功碰头了。那时候,红军总部搞了个红军大学教导师,把好些年纪大、身体不太好的中下级干部都拢到教导团里。他们在那里既能学习,也能得到特别的关照。皮定均呢,他就当上了教导师第2团的团长。
不久后,两河口迎来了中央政治局的重要会议,28号那天,大伙儿一致决定要北上抗日。可偏偏这时候,张国焘有了别的想法,他硬是不赞同北上这个主意。朱德、刘伯承他们,跟着张国焘走左路,但心里头可不认同他的看法,他们跟张国焘据理力争,还跑到部队里头,跟干部、战士们一遍遍讲,中央北上的决策才是对的。
教导2团里的学员,大都是来自四方面军的团、营、连级干部。他们被张国焘给误导了,所以就跟着瞎起哄。朱德和刘伯承心里明白,教导团这些学员的思想认识,对整个左路军的战士们来说,那可是影响大着呢。所以他们好几次找皮定均聊天,一遍遍地跟他讲清楚,党中央决定“北上抗日”那是多么的正确,还强调了团结一致有多重要。
听了朱德和刘伯承的耐心指导,皮定均一下子就想通了。他也没让总司令和总参谋长失望,认真地向教导2团的学员们传达了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针,还说道:“党中央是咱们全军的头儿,谁要是跟中央对着干,那肯定没啥好果子吃!”
给教导2团那些被误导的战友们指条明路,皮定均一番苦心劝导后,他们很快就明白了过来。张国焘那套把戏,他们也看穿了,接着就站到了党中央的正确道路上。
教导团的思想觉醒给左路军带来了正面的推动,大家慢慢看清了张国焘的真实嘴脸,对他的不满也越来越强烈。由于没有支持者站队,张国焘只能妥协,让红四方面军北上。最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西北成功汇合。
从那会儿起,一直到豫西抗日根据地建立,皮定均始终在刘伯承的指挥下做事,成了刘将军麾下的一名猛将。
【在刘伯承眼中,皮定均就是自己的“孩子”】
在刘伯承心中,皮定均可不光是个能干的下属,他更像是自己的孩子,是那种总需要自己去引导和关怀的人。
正因为这样,刘伯承把教育手下当作自己的责任,他不仅教怎么带兵,怎么打仗,还教他们怎么做人。刘伯承在教育手下时,大部分时候都是耐心细致、慢慢引导,但也有时候,为了教育他们,会直接严厉批评,一点面子都不给。
皮定均曾这样说起过:“刘帅老提醒我,行军打仗时,得把‘任务是啥、敌人咋样、自己啥情况、在哪儿打、啥时候打’这些事儿都弄明白,这是赢仗的关键。要不,那就成了‘瞎狗碰砂锅,到处乱窜’了。”
1938年3月份,刘伯承打算在河北邯郸到山西长治那条路上的神头岭,给日军来个突然袭击。拿定主意后,刘伯承自个儿跑到那片地方踩点看地形,结果他发现,地图上标的是公路从神头岭下边绕过去,但实际上,那公路是直接穿岭而过的。
刘伯承心想,这是个给手下长记性的好机会,他便对皮定均他们讲:“要是光照着地图上的计划来,把队伍都藏在山底下,那敌人要是从山岭上头溜过去了,咱还傻乎乎地在山底下候着呢!说不定还得挨敌人一顿揍呢!”
刘伯承离开后,准备打仗的那几位领导又去神头岭仔细看了看地形,这给后来赢得神头岭那场大战的胜利打下了挺不错的基础。
1939年那会儿,日军想“清剿”咱们的太行根据地。为了保护八路军总部和第129师师部东边的安全,皮定均接到命令,带着特务团跑到潞城、黎城这些地方,发动老百姓一起搞游击战。目的就是要守住邯郸到长治这条路,好好教训一下那些嚣张的日军。
12月12号那天,上头下了命令,让咱们全线攻打邯郸到长治那条路上的日军。皮定均一听,立马带着队伍冲到了大道中间那段。在接下来的十天里,皮定均的队伍跟日军干了七十多仗,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最后他们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占领的地方。
打完仗以后,皮定均就升官了,变成了太行第五分区的头儿,专门负责指挥林南那一带的抗日活动。
大家都知道,皮定均在战场上那叫一个勇猛无敌,可要是玩起智谋来,他可能就不是敌人的菜了。刘伯承心里明镜似的,清楚皮定均这块短板,所以他打算好好练练他,让他变成一个既勇猛又聪明的将领。
皮定均一到第五分区,马上就接到了刘伯承的指示:“赶紧来129师师部一趟。”皮定均接到这指示心里直犯嘀咕,不明白刘伯承为啥这时候要见他,但他还是按照指示去了129师师部。
刘伯承一见皮定均,开门见山地问:“你从五分区一路过来,路上有啥新发现没?”皮定均被这么一问,有点懵,站在原地,嘀咕道:“一路上除了山就是林子,真没啥特别的呀……”
刘伯承严厉地说:“你个指导员,首要任务就是得把战区情况摸透。哪儿藏着山洞,哪儿树林子厚,这些你都得心知肚明,还得比别人都门儿清!”
皮定均被刘伯承一番话说得脸上泛红,他默默低下头,闷声不响。刘伯承看他这样,语气也变得柔和了些:“记得我之前让你多瞅瞅地图吗?要是打起仗来,因为你的地形不熟悉,让战士们送了命,这事儿算谁的?是算你头上,还是说他们自个儿不小心?”
皮定均赶紧回应:“师长,我明白您的一片苦心,您的话我一定牢牢记在心里!”刘伯承微微颔首,道:“行,那你先回去吧。”
回五分区的途中,皮定均心里一直琢磨着刘伯承的叮嘱,他仔细观察路上的每一处细节,连一花一树都不放过,默默在心里描绘着周围地形的轮廓。一到司令部,皮定均立马动手,把路上看到的东西都记了下来,想着以后打仗时能派上用场。
从那以后,皮定均就养成了个爱观察地形的毛病。不论是去过多次的老地方,还是头一遭去的新地界,他都会拉着警卫员出去溜达一圈,把跟地图上不一样的地方都给记下来。也就是靠这个习惯,后来皮定均才能在三十万敌军的包围里杀出一条血路。
【皮定均俘虏日军,却被刘伯承大骂:你这司令不用当了】
1940年,百团大战轰轰烈烈地打响了。那时候,日军死硬得很,宁可自杀也不肯低头投降,这给我军抓俘虏带来了大难题。面对这种情况,刘伯承将军果断下令,让每个军区都得想办法去抓些俘虏回来。
皮定均收到上级指示,就领着几个聪明的士兵悄悄摸到日军占着的一个小车站。为啥选这儿呢,主要是因为这火车站挺小,日军看守的人也不多,就一个日本军官带着几个伪军,抓他们应该挺轻松的。
那要怎么才能不用动武就把日军抓住呢?皮定均脑子一转,突然想到了个主意。
皮定均一踏进车站,就扯开嗓子喊:“快来人瞧瞧,我逮着一个共产党啦!”车站里的那些假士兵一听,慌忙往上面报告,接着就凑过来想看个究竟,日本军官也紧跟其后。就在他们快走到皮定均跟前的时候,他做了个暗号,躲在旁边的战士们立马就把那个日本军官和几个假士兵给团团围住了。
结果呢,皮定均没用上一个兵,一颗子弹,就把那些日本军官给抓回来了,这让他心里头别提多乐呵了。他琢磨着,得把这些俘虏带回师部,找刘伯承要点奖赏。可皮定均压根儿没想到的是,他不但奖赏没捞到,反而被刘伯承狠狠地训了一顿。
皮定均带着战士们,把那位日本军官和伪军扭送到129师师部时,整个师部瞬间炸了锅。大家都兴奋不已,因为皮定均这回可是立了大功,他不仅抓到了敌军俘虏,而且还是个级别不低的高官。
皮定均把抓到的俘虏送到师部后就回去了,没过多久,他就接到了刘伯承打来的电话,刘伯承在电话里问:“皮定均,我听说师部那几个日本兵,都是你带回来的?”
皮定均心想,刘伯承师长这通电话不会是专程来夸自己的吧?他乐呵呵地回应道:“师长,不瞒您说,那些日军可都是我亲自带着兄弟们给抓回来的!”
刘伯承一听皮定均那高兴劲儿,嗓门儿一下就大了:“皮定均啊皮定均,我真是小看你了,你这本事可真不小,待在五分区当个小头头,不是大材小用了吗?得了,你这司令员的位置先别坐了,来我这儿,侦察排排长归你了!”
刘伯承话说完,“咔嚓”一声就把电话给撂了。电话另一头的皮定均一头雾水,心想自己立了大功,咋没等来夸奖,倒是挨了一顿批呢?估计大伙儿看到这,心里也直犯嘀咕。皮定均可是头一个抓到日军俘虏的,还是按上级指示办的,刘伯承为啥要批评他呢?
打完电话后,皮定均琢磨了一会儿,忽然就懂了刘伯承为啥那么恼火。原来,抓俘虏这事儿是侦察兵干的。皮定均自己是五分区司令员,压根儿不用亲自动手,他的活儿是管好整个军分区。
皮定均知道自己这回真的搞错了,赶紧抓起电话打给师部。刘伯承接起电话,皮定均就连忙认错:“师长,这回是我错了,麻烦您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下回一定注意,绝不再犯!”
刘伯承感觉到皮定均话里有歉意,便也放慢了语速,讲道:“你得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儿要干。你是司令员,你的任务就是管好咱这军分区。抓俘虏这事儿,不归你管,要是大家都去干这个,师部还怎么运转呢?”
从那以后,皮定均就再也没参与过化装侦查这类任务了。
【中原突围显神通,飞机失事以身殉职】
1946年1月10号那天,国民党违反了停火协议,还集结了30万大军朝中原地区打过来。咱们在中原的部队呢,只有6万人,这敌我人数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能不能打赢这场仗,当时谁心里也没底。
6月23号,中央和毛主席给中原局下了指示,说为了大局,得牺牲点兵力,然后得赶紧行动,用最快速度突围出去。中原军区党委琢磨了一下,决定派皮定均带着一旅的兄弟们,去当这个掩护全军区往西边冲的先锋。
6月26号那天,国民党军队突然对我们中原的部队发起了超猛的攻击,他们打算在两天之内,也就是48小时,一口气把我们中原的部队给围住并消灭掉。
国民党反动派发起进攻时,我军主力部队迅速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分头向西快速推进。皮定均立刻下令,让一旅的战士们负责殿后,准备挡住追兵。他想了个妙招:让两个团的兵力晚上悄悄往西走,白天又假装往东行动,这样来回折腾,好让敌人误以为我们的大部队都在往东边集结,想把敌人给带偏了。
皮定均预判得没错,敌人真的掉进了陷阱。他们误以为我军大部队要往东边逃跑,于是火急火燎地就往东边攻打。等敌人发现中计,再回头往西边追赶时,却撞上了皮旅的埋伏。
敌军人数虽比皮旅多出几十倍,但皮旅就是紧紧缠住他们不放,怎么也摆脱不掉。就这样,靠着皮旅的阻拦,我军的主力队伍顺利过了平汉江,一路向西飞奔而去。
6月27号那天,皮旅的先头部队一直跟敌军硬扛,打了整整三天阻击战,总算是把上头给的任务漂亮地完成了。到了28号,皮定均下令开始突围,他叫战士们拿布条把刺刀绑起来,搪瓷碗用布包好,马蹄也得裹上棉布,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离开了阵地。
那时候,皮旅部队总共有七千多人。他们过了潢麻公路,没走那条好走的路,偏偏挑了个最难啃的骨头——就是往东冲,要跑到苏皖解放区去。
虽然这条路又险峻又难走,敌人兵力是我们的十多倍,还布满了重重封锁线,但这路线跟主力部队逃跑的方向正好相反,最适合用来掩护他们。这样一来,就能让往西走的主力部队轻松不少。
皮定均这回又使了个妙招,他先故意往西边做了个样子,像是要跟大部队一起往那边撤。敌人又被他给耍了,以为皮旅是想追上大部队,于是拼了命地往那边追。可谁成想,皮定均带着一旅的人,晚上趁着黑灯瞎火,悄悄躲进了草丛里头,一点动静都没有。等敌人追丢了他们的踪影,皮定均马上下令,让一旅的人立马调转方向,开始往东边挺进。
皮旅的士兵们,每天狂奔200多里,跟敌人较上了劲,硬是把敌人远远甩在了后头。这次中原的大突围,前后花了24天时间,总共走了2000多里路。皮定均带着他的一旅,把敌人的围追堵截一一打破,圆满完成了保护主力部队的重要任务。
皮旅一到华中,没多久就卷入了守护华中根据地心脏淮阴的战斗。他们先锋部队刚摸到淮阴边上,敌军第74师的前锋就嗖的一下过了运河,抢了渡口,还霸占了桥头,淮阴眼看着就要不保了。
接下来两天,张灵甫的队伍使劲攻打,皮旅那边则拼死抵抗,两边都损失惨重。不过张灵甫作为国民党里的厉害角色,他脑子转得快,马上把硬碰硬的打法改成了巧取。他瞅准皮旅跟其他队伍的连接处,钻了空子,就这么把淮阴东关给拿下了。
9月19号那天,皮定均没办法,只能带着队伍离开淮阴。那时候他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说啥也得把整编第74师给干掉!
在接下来的涟水防守战斗中,皮定均瞅见涟水边上有座老塔,位置挺好,能压制住敌人,他立马就让战士们在塔上架起一挺重机枪。靠着这塔上的机枪火力,解放军战士们硬是把已经溜进城的整编74师给撵了出去,拿下了涟水保卫战头一仗的胜利。
1947年年初那会儿,1月份左右,皮定均告别了第一旅,转头去做了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的副司令。第六纵队的一把手是王必成,这家伙在华野可是出了名的勇猛,跟张灵甫干过好几仗,你来我往,各有输赢。王必成心里头有个愿望,跟皮定均不谋而合,那就是一定要击败整编第74师。
没过多久,第六纵队又跟那个第74师干了一仗,结果张灵甫带的那第74师这回是彻底输了,张灵甫自己也被打死了。
新中国一建立,皮定均就成了解放军第24军的领头人。到了1952年9月十几号的时候,皮定均带着24军的将士们去了朝鲜打仗,那是朝鲜战争快结束的时候,但他们还是打了很多胜仗。
皮定均这个人,军事上那叫一个厉害,而且人品也相当过硬,为人正直,品德高尚。虽然他职位很高,但一直保持着当兵时候的样子,不摆架子。他不太喜欢坐上面给他配的红旗专车,总是说:“这车油耗大,还太招摇。”
皮定均去下面查看工作情况时,从来都不会先跟那边的头头们说一声,更不许他们弄啥特别的招待。
在兰州上班那会儿,皮定均有次得去银川。宁夏军区的朋友想给他安排在挺好的宾馆里,可他却非得去连队住。他还说:“那种高档房间我可住不惯,省下那钱给战士们用多好啊!”
有次,后勤那边从南边弄了些桔子过来,给皮定均送了一整筐。他晓得这事后,火一下就上来了,立马叫通信员把桔子搬到司令部办公室。到了那儿,他冲着后勤的同志说:“我作为司令员,还差桔子吃?全军区都送了吗?你们可不能惯着我们搞特殊待遇啊!”说完,皮定均就把战士们都叫了过来,让大家一起吃那些桔子。
皮定均心里一直装着老百姓,对他们感情特别深。
1971年那会儿,宁夏固原碰到了大天灾,皮定均二话不说,把自己所有的便装还有一些存款都拿出来捐给了受灾的老百姓。等他到了甘肃省委书记的位子上,听说张掖那边很多人都没衣服穿,他就赶紧组织干部们一起搞了个捐赠活动,给大伙儿送去了衣物鞋子啥的。
皮定均这辈子坦坦荡荡,心里装的全是老百姓,可惜啊,他走得太早了。
1976年夏天7月份,皮定均刚做完眼部手术,可因为心里装着党的事业,他还是毅然决定乘飞机去查看军事训练情况。谁都没料到,飞机竟然出了事故,皮定均就这样牺牲了,当时他6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