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成瘾,古镇查重率99%,这三样成必备三件套

李砍柴 2024-05-25 23:40:38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可谓是热闹非凡。

有数据表明,在假期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

并且,随着近几年全民文化认同感与自信心的增强,一些特色古城凭借其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风格成为旅游业的红人,在这场旅游大战中拼出一条新路,赢得大众的关注与支持。

但与此同时,许多游客表示,一踏进古城镇,就闻到了扑面而来的商业气息,浓浓的“钱”味,还有到哪都能看到的大鱿鱼、臭豆腐和“我在XXX很想你”。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古镇旅游得到大力支持与发展,各种特色古镇在全国遍地开花,并且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千镇一面”已经成为当下古镇的“特色”,许多网红古镇已经陷入亏损危机,甚至有的刚刚建成就被叫停荒废……

中国的特色古城真的无药可救了吗?

古镇同质化现象

今年的五一假期,相比起往年来说,最大的不同就是下沉旅游趋势格外显著。

三四线城市旅游订单增速远高于一二线,并且以安吉、桐庐等热门县域作为旅游目的地的订单平均增长36%。

越来越多的游客倾向于“反向旅游”,彰显个性与文化的小众目的地开始“异军突起”,特色古镇倍受青睐。

例如老牌古城镇乌镇和西塘古镇,接待游客分别达到47.14万人次和30.59万人次,营收颇丰。

图源小红书@笑blue齿

但如果你有去过两个及以上的特色古城镇,那么恭喜你,你肯定能从能在里面找到熟悉的回忆:

比如下面这两张图,

西塘古城

周庄古城

如果我不说,谁能认出来这是在西塘和周庄两个古镇拍摄的?

小桥流水、青砖绿瓦,还有1:1等大复制来的船舶和高高挂起的红灯笼,相似的建筑风格让许多人迷了眼。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

并没有!

不管你是去云南,还是去河南,或者是浙江,不要担心自己吃不惯当地口味,因为古城里的淀粉肠、臭豆腐和烤鱿鱼三件套永远会给你满满的安全感。

而且,去年泉州“簪花”习俗爆火后,不管走到哪都能看到年轻人身穿汉服,头戴簪花在古城里美美拍照,一系列汉服写真荣登古城“顶流”。

当然,今年除了还刮着“想你的风”之外,还吹来了手工漆扇的浪潮,再搭配点不知道从哪批发来的手镯、冰箱贴、钥匙扣做点缀。

经过一整套无脑操作后,这股复制粘贴的美感让每个古镇看起来都长一个样,如果不拍个地名或者注上标签,估计没人能认出来这是去了哪。

就连整体的运营模式也出奇地一致,许多古镇表面上是文化古城,实际上就是披着外衣的商业街一条龙。

过度同质化的古镇并没有给人更多的新鲜感和旅游体验,反而让人们感到失望和无奈。

许多网友直呼:“逛完真的很想直接打开反诈APP。”

同质化的根本原因——向钱而生

明明我国地大物博,可以挖掘的文化历史资源不在少数,但为什么古镇一直在朝“同质化”方向发展呢?

根本原因还是一个字——“钱”。

发展古城镇旅游的方式,已经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

从上世纪开始,一大批有特色有底蕴的古镇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凭借自身的独到美丽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前来参观。

图源微博@背着书囊去旅行

它们从过去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小镇摇身一变成为国家级乃至世界级旅游景区,这一颠覆性的成功也让许多地方和开发商察觉到巨大商机和一系列效应,纷纷开始加入古镇开发中来。

许多地方选择照搬照抄最省时省力的流水线模版,而这一大规模开发也使得古镇模板化严重,在失去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也使得古镇数量激增,供过于求。

例如在2016年投资3.5个亿打造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在刚开业当天达到10万以上的客流量,曾经一度兴旺。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导览图

但由于这一民俗文化村过度商业化,只注重商业盈利与流量,恰恰忽视了民俗文化村最重要的一点:“民俗文化”。

失去了文化传承的民俗文化村慢慢变了味,短短两三年时间就迅速落败,于2020年宣告拆除。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现状

特色古镇出路何求?

去年,央视新闻曾经报道过甘肃天水古城花费大价钱修缮文保院落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在商业化运营后,不仅文物没有得到相应的保护,古镇也失去了原本的韵味。

“古镇不古”不只是天水古城自己存在的问题,也是现下诸多网红古城共同面临的处境,随之而来的还有游客稀少、商户关门的亏损危机。

但这些仿古城镇被市场淘汰也是有据可依的:

由于地方开发商的盲目跟风,这些在流水线上生产的模板化古镇早已失去原本文化底蕴,古镇内的消费又坑又贵,性价比极低,而且只注重引流打卡,项目拼凑感强,不真诚的做法也让一大批游客对其敬而远之。

并且随着时代更迭,人们对于旅游的要求更高。

例如从最近在年轻群体内兴起的citywalk文化来看,人们已经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旅游转为探索当地、融入当地的方式,近距离感受其中的温度和内涵。

而面对这些风格千篇一律的“孪生兄弟”,游客又怎么会轻易买账呢?

比起一味复制粘贴模版,开发商应该早日从利用古镇暴富的美梦中醒来,认清现实。

如何才能挖掘古城自身的文化核心,围绕风格打造差异化特色,找准古城自身定位才是地方与开发商最该做的事情。

本文作者 | 希尔责任编辑 | 蓝橙策划 | 蓝橙

0 阅读:222
评论列表
  • sqs 1
    2024-05-26 07:05

    江南古镇的标配,一条小河,沿河有房,河上有桥,镇大一点,则河多一点。

  • 2024-05-26 05:16

    鬼镇过100年就是古镇!!!

李砍柴

简介:一边写作养家,一边浪迹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