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研究证实:人类大脑存储能力可能比之前的认知要高出近10倍

葫芦科普 2024-06-08 17:18:39

人类大脑的到底有厉害,科学家一直在不断的探索,最近的一项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人类大脑的存储能力可能比之前认为的要高出近10倍。

人类的大脑,可以说是这个地球上最复杂的信息处理“机器”,不但有出色的计算能力,而且其存储能力堪比电脑硬盘。大脑的存储也是以“比特”为单位衡量记忆的容量,而这些记忆的存储空间,取决于神经元之间那些微小而强大的连接——突触的数量和质量。长久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突触的大小和强度变化有限,这似乎成了制约大脑存储容量的瓶颈。但这一传统观念在近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最新的研究突破性地证实,我们的大脑实际上拥有远超以往的存储能力,能够容纳大约10倍于先前估计的信息量。

在这项开创性的研究中,科学家们精心开发了一种极其精细的测量技术,用以评估大鼠大脑中神经元连接点——突触的强度。这些突触是构成学习与记忆的基石,它们是脑细胞间沟通的桥梁,负责信息的存储与传递。通过对突触强化与弱化过程的深入洞察,以及对这些变化精细程度的精确测量,研究人员能够更准确地计算出这些神经连接所能承载的信息量。这一发现不仅为我们理解大脑如何进行信息编码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探索大脑的潜能和复杂性开辟了新的路径。

这项分析发表在4月23日的《神经计算》杂志上,展示了这种新方法如何不仅能增加我们对学习的理解,还能增进我们对衰老和侵蚀大脑连接的疾病的了解。这些方法触及了神经回路信息处理能力的实质,能够估计潜在的信息表示量是理解大脑执行复杂计算能力的重要一步。

在人类大脑中,神经元之间存在超过100万亿个突触。而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通过化学信使在这些突触间传递,实现信息的交流。当我们学习时,特定突触的信息传递增加,这种现象被称为突触的“加强”,使我们能够保留新信息。

通常,突触会根据其连接的神经元活跃程度而加强或减弱,这种现象被称为突触可塑性。然而,随着年龄增长或在患上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时,突触的活跃度会下降,从而削弱。这种变化会导致认知能力的下降,以及记忆存储和检索能力的减弱。

突触可塑性是大脑学习和记忆的基础。研究表明,当神经元频繁活跃时,连接这些神经元的突触会变得更强,从而增强信息传递的效率。这种增强是通过增加突触间的化学信使数量以及突触本身的结构变化实现的。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元的活跃度会逐渐降低,导致突触的强度减弱。这一过程与记忆力减退、反应速度变慢等认知功能下降有关。对于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人来说,突触活跃度的下降尤为明显,导致严重的记忆丧失和认知功能障碍。研究发现,人如果持续学习新技能、保持社交活动、规律运动以及健康的饮食习惯都有助于促进突触的可塑性和大脑健康,所以,上学时,老师让大家做题多动脑子,真是有用啊!

了解了突触可塑性的机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学习和记忆的过程,还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例如,通过促进突触的可塑性,有可能减缓或逆转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进展。因此,突触的研究在神经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家可以通过观察突触的物理特征来测量突触的强度。此外,一个神经元发出的信息有时可以激活一对突触,科学家可以利用这些对来研究突触可塑性的精确度。换句话说,面对相同的信息,这对突触中的每一个突触是否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加强或减弱?

过去测量突触可塑性的精确度以及任何给定突触可以存储的信息量一直存在困难,新的研究改变了这一点。

为了测量突触强度和可塑性,研究团队利用了信息论,这是一种通过系统传递信息的数学理解方式。这种方法还使科学家能够量化可以通过突触传递多少信息,同时考虑到大脑的“背景噪声”。这种传递的信息以比特为单位,具有更多比特数的突触可以存储比比特数少的突触更多的信息。一比特对应于突触以两种强度发送传输,而两比特允许四种强度,以此类推。

研究团队分析了来自老鼠海马体的突触对,海马体是大脑中在学习和记忆形成中起主要作用的区域。这些突触对是邻居,它们对相同类型和数量的大脑信号作出反应。研究团队确定,面对相同的输入,这些对以完全相同的量加强或减弱——这表明大脑在调整给定突触强度时非常精确。

分析表明,海马体中的突触可以存储4.1到4.6比特的信息。研究人员在早期对大鼠大脑的研究中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但那时他们使用了不太精确的方法处理数据。新的研究有助于证实许多神经科学家现在所假设的——突触携带的远远不止一个比特。

这些发现基于大鼠海马体的非常小的区域,因此目前尚不清楚它们如何扩展到整个大鼠或人类大脑。、确定这种信息存储能力如何在大脑中变化以及在不同物种之间变化将是很有趣的。

将来,研究团队的方法也可以用来比较大脑不同区域的存储容量。它也可以用来研究大脑的单一区域在健康和疾病状态下的情况。

0 阅读:59

葫芦科普

简介:来自星星的小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