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97分!考研“大神”伪造“超牛”成绩为哪般?|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评论5 2024-05-18 22:31:27
有必要查清楚到底是谁在运作考研成绩造假。

▲学校发布的考研考生政治成绩97分消息,引发了网友质疑。图/社交平台截图

文 | 熊丙奇

一则“新乡工程学院学生李某考研政治成绩97分”的消息,上了热搜。此前,该校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我校超牛大神,考研政治97分”,但这一成绩却引来不少质疑:政治如何能考到97分?

对此,5月18日,新乡工程学院宣传部工作人员回应表示,经过学校进一步核实,该生的考研政治成绩“存在造假”,该考生也未考上研究生。

目前,发布相关宣传推文的新乡工程学院及某考研机构均已删稿。但对此事的处理,显然不能止于删除宣传推文,而需进一步调查,谁在运作考研成绩造假。

如果是学生出于虚荣心虚报成绩,把自己P为考研“大神”,被学校、机构作为“考研榜样”,并骗取机构的奖学金,这是严重的不诚信行为,还涉嫌诈骗。而如果是考研机构为营销,让学生配合伪造成绩,则要追究机构虚假宣传的责任。

伪造考研成绩的事,也不是第一次发生。此前,就有研究生招生单位发布通报称,有考研生伪造考研成绩,并携家长用伪造的考研成绩到学校维权。

这些考研生伪造考研成绩,是为了忽悠家长,还用伪造的成绩维权,则涉嫌伪造公章,不但要作为不诚信行为记入学生的诚信档案,还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而这起女生涉嫌伪造考研成绩事件,则与之前的伪造考研成绩有所不同,是用伪造的成绩欺骗了学校。

据报道,校方称,该考生平时品学兼优,此次考研后报给老师的也是这一成绩。学校发推文主要是为了分享学生考研成功的喜悦,并分享其考研经验。在这一成绩遭质疑后,学校曾电话联系学生本人核实,该生仍坚称成绩属实。

学校的最新调查已确认其考研政治成绩“存在造假”。那么,就需要进一步追问,这名女生为何要伪造考研成绩。

一种可能是为了虚荣心,伪造考研成绩,把自己打造为“考研大神”。在当前的考研热中,这一可能性是存在的。或出于虚荣与攀比心态,也或因平时“品学兼优”,担心考研成绩不理想而被同学嘲笑。

另一种可能,则考研机构是始作俑者。据报道,这名女生因考研政治高分,在一考研机构举办的优秀学员颁奖盛典中获得了“单科之星奖学金”。该考研机构也发了推文,并表示是有凭据的,“目前了解该考生成绩是真实的”。而之所以删稿,该考研机构工作人员则称,“可能是怕舆论太多造成不良影响”。

那么,考研机构是如何判断这名考生成绩就是真实的?如果是真实的,又怎么会担心“舆论太多造成不良影响”?鉴于宣传考研高分生,是一些考研机构的基本营销套路,也不排除是机构和考生一起伪造考研成绩,再由考生报告学校,三方都有“面子”。

这就需要有关监管部门介入调查,该考研机构是否存在虚假宣传行为,如若查实就要严肃追责。

当前,我国已禁止在中高考中炒作高分生、升学率。然而,在考研中宣传、炒作考研高分生、考研率,却愈演愈烈。高校用以展示办学成就,机构用以进行营销宣传,形成合谋。伪造考研成绩,也在这样的功利环境中有机可乘。

虽然学生没有真正考上研究生,但凭伪造的成绩,变身为榜样、获得机构奖励,来年也可以继续考研,甚至二战、三战,也“不失”考研失败后的一种“运作”。毕竟,考研还有复试,考出高分不被录取也很正常,且鲜有人去核查真实考研分数。

此次这位考研“大神”翻车了,只是因其政治成绩太过耀眼,让人不相信,加之其成绩单格式和正式成绩单格式也不同,才引发了质疑,最终露馅。

这也提醒,面对考研热带来的复杂利益诉求,有必要对高校和机构宣传、炒作考研高分生立下规矩,遏制考研应试化、高考化,禁止宣传、炒作考研高分生、考研率。同时,要加强对考研生的引导,理性对待考研,不能迷失其中。

撰稿 / 熊丙奇(教育学者) 编辑 / 何睿 校对 / 张彦君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