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太阳悄然行至黄经45°的方位,立夏节气便应时而来。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位成员,它同时奏响了夏季的序曲。

随着立夏的脚步,炽热的夏季正式拉开帷幕。那么,今年夏季的气温走势究竟如何呢?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立夏连酉三伏热,重阳遇戊一冬晴。”其中,“酉”指的是十二地支中带有“酉”字的日子,如癸酉、乙酉等;“戊”则是指十天干中带有“戊”字的日子,如戊子、戊寅等。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若立夏当天恰逢“酉日”,则预示着当年的三伏天将异常炎热;而若重阳节当天是“戊日”,则预示着冬季将以晴朗为主。

今年的立夏定于5月5日,正值五一假期的尾声。当天的干支日期为乙巳年、辛巳月、甲戌日,并未与“酉日”相逢。据此推测,今年三伏天的炎热程度或将相对缓和。
然而,需注意的是,三伏天本应是酷热难耐的时期,若反而显得凉爽,可能是阴雨连绵所致,此时需警惕洪涝灾害的潜在风险。

至于今年三伏天的起止日期,依据传统推算方法——“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四庚数中伏,秋后一庚数末伏”,可确定今年三伏天将从7月20日开始,至8月19日结束,共计30天。
那么,今年三伏天究竟热不热呢?老祖宗留下的农谚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立夏凉飕飕,三伏热死牛。”若立夏当天天气凉爽,则预示着三伏天将异常炎热,连耐热的老牛都难以承受。

“立夏无雨三伏热。”古人通过长期观察发现,立夏当天若晴空万里,往往预示着三伏天将酷热难耐。反之,若立夏当天阴雨绵绵,则三伏天可能会相对凉爽一些。
“立夏天晴伏雨多。”这句谚语意味着,若立夏当天不下雨,则三伏天期间降雨天气可能会比较频繁。阴雨连绵的天气虽会降低温度,使三伏天感觉不那么酷热,但同时也需警惕洪涝灾害。

“早立夏热死牛,晚立夏冷飕飕。”立夏在阳历上的日期相对固定,但在农历上则有所变动。民间将立夏出现在农历三月称为“早立夏”,出现在四月则称为“晚立夏”。今年属于“晚立夏”,预示着夏季可能相对凉爽一些,但同时也需注意防范阴雨天气可能带来的洪涝灾害。
对于今年夏季的气温走势,您有何预判?古人留下的这些农谚又是否准确呢?期待您的分享与交流,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