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为啥一定要除去吴广?司马迁《史记》说出原因,年轻人要牢记

科普博物馆 2024-05-14 22:44:27

公元前209年,900多个徭役因延误了行程,当场揭竿而起,发动兵变,随着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到来,中国史上第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此开场了,这便是轰轰烈烈的“大泽乡起义”。

大泽乡起义的开始,是极其震撼人心的,只要一个机会,一个口号,两个领导人,就能让天下的农民起兵抗秦,逆天改命。

不过到了起义的中期,人们却发现事情有点不对劲了。这就好比是两个合伙人在创业,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的确是有满腔的热血,朝着共同的梦想前进,然而等事业做大做强之后,内部就开始出现矛盾了。

而大泽乡起义的结局,则是以惨败收尾,两个领导人也都身首异处,吴广的头献给了陈胜,陈胜的头献给了秦朝,令人惋惜。

但问题是,吴广之死真的和陈胜有关吗?为何大业未成,吴广就在途中被杀害了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从整个起义的经过,来分析一下杀死吴广的真正凶手,他到底是谁?

陈胜、吴广的创业史

秦二世时,全中国的人口还没有两千万,但先后被征集去修长城、建阿房宫、驻守岭南、造秦始皇陵和其他劳役的平民,合起来就有将近两三百万人,人力财力消耗巨大,致使天下百姓哀怨不断。

前209年,阳城地方官派遣两个军官,将九百个民夫押送到渔阳驻守,同时从这批壮丁中选出了两个身强力壮、办事利索的人当屯长,让他们管理这几百号人。

这两个人,一个名叫陈胜,雇农出身,一个叫吴广,是贫困的农民,两人相识于这次徭役,一见如故,不久后就成了情同手足的挚友。

陈胜年轻的时候,心怀大志,有一次耕田时,他对身边的伙伴们说:“假如将来谁发达了,大家都别忘了对方。”(苟富贵,莫相忘),大伙一听都乐呵了,说:“咱们就是给人耕田的,哪来的富贵呢?”陈胜叹息道:“哎,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远志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根据史记的记载,那年七月,天降大雨,道路堵塞,陈胜一行人眼看到达渔阳的时间将近,都十分急切,不知如何是好。因为按照当时的秦律,凡是征集驻守边地的兵丁,不能按时到达都得砍头。

在这种危急关头,有“鸿鹄之志”的陈胜便想着起兵谋反,于是在当天夜里,他便说服吴广和他一起干一番大事业,吴广答应了。

随后,陈胜以两位被秦二世杀害的人,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义招募义士。

吴广则去找人占卜吉凶,并在一块白布上写下“陈胜王”三个字,塞进了入网之鱼的腹中,等徭役们买了这条鱼准备吃的时候,就会发现鱼肚中的布条。这样一来,人们都会将陈胜视为天选之人。

选定了代言人,附加了神鬼属性后,吴广便设计杀了军官,接着来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农民便揭竿而起了。

故事发展到这,我们都能发现,陈胜是一个很有谋略,颇具野心的人。

实际上,根据“睡虎地墓”中的秦律原稿来看,秦律虽然严苛,但不至于到了延期就砍头的地步,而且当时的徭役不好找,不可能因此诛杀九百人。

但陈胜却抓住了这一点,将惩罚往重了说,以此将徭役心中的怒火彻底引爆,然后又暗中立人设,让所有人都心甘情愿追随他。

吴广则是一个有情有义,勇猛刚烈的人,在当时,他敢拿自己的性命做局,以故意逃跑为借口激怒军官,然后奋起夺剑反杀军官,也正因此,戍卒中有很多人都甘愿为他效力。

之后,这支农民起义军的队伍越发庞大,他们一路从大泽乡,打到了战略重地陈县,这是曾经楚国的国都,秦朝之后又将其定为郡治,可见它的地位有多重要。

等成功拿下陈县后,起义军已经拥有六七百辆兵车,一千多骑兵,数万步兵,颇具规模。于是乎,陈胜自立为王,将国号定为“张楚”。

到了这里,陈胜、吴广的创业似乎已经成功了一半。然而,此时距离他们起义才不到三个月,历史常常告诉我们:胜利来的太快,也未必是件好事。

据记载,在吴广率主力军攻打荥阳的时候,由于久攻不下,于是陈胜又派出将领周文领兵十万直奔咸阳。结果,因周文孤军深入,六国贵族又无一人支援,导致形势急转直下。

几个月后,起义军在渑池惨败,数十万秦军发起反击,吴广身边的将领田臧等人见周文大败,荥阳又迟迟未克,便认为让吴广继续领兵,恐怕会大败,于是便假借陈胜的命令,将吴广给杀了。

田臧当时说的是“今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

从这段史料来看,杀死吴广的真凶似乎就是田臧,但田臧之后做的一件事,却让吴广之死变得扑朔迷离。

在吴广死后,田臧将其首级献给了陈胜。然而,当陈胜得知自己的合伙人死后,非但没有怪罪田臧,反而是封他为上将:“陈王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陈胜对吴广的死并不意外,或者说杀吴广的指令就是陈胜下达的。

实际上,自从陈胜当了王之后,便开始任用亲信,苛刻监视臣属,妄杀以前的那些故人,导致将士离心,和吴广的关系也不像从前那般融洽,而身边的人又说:“今假王骄,不知兵权”,眼看着吴广越来越骄横,陈胜也就有了诛杀吴广的想法。

而且,即便吴广不骄横,是个“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的好合伙人,武断骄傲的陈胜同样会处死他,因为这就是人性。

最后的结果就是,田臧兵败而死,陈胜在逃亡的路上被车夫庄贾杀害,其首级被庄贾献给了秦军,此时距离大泽乡起义不过六个月的时间。

其实啊,历史上很多农民起义都像陈胜、吴广那样,来时轰轰烈烈,走时悄无声息,因为胜利来的太快,人也很容易迷失方向,一旦欲望占据了上风,就很难在回头了。

这样的道理每个人都懂,但却还是在历史上重复上演着。

16 阅读:7434
评论列表
  • lee 4
    2024-06-13 22:16

    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在于对世界的认识不够,更多本能行事而不懂管理之道,这种几个月的起义,领导人根本就没有蜕变的时间,会出现问题也就很正常了

  • 2024-06-11 17:17

    这就是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