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养生:阳长阴消,养心为要

蒋济谈健康 2024-05-03 02:18:18

5月5日立夏,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来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立夏后,农作物开始进入生长旺季,同时作为春夏交替的节气,标志着春季的结束,夏天的开始。

到了立夏节气,植物的生长到了茂盛期,天气会变热,雨水会变多。随着季节的更替,我们的养生方式也要随之改变,那么,立夏应该如何养生、调理呢?

一、饮食:食宜清淡

立夏后,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消,相对于人体脏腑来说,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的饮食原则应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故饮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为主,应多吃蔬果、粗粮。

二、起居:注重午休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中医认为,立夏后,昼长夜短,人们作息时间要顺应气候,晚上睡觉时间可比春季稍晚些,以顺应阴气的不足;早上应早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盈。重视午休,午餐后休息半小时至1小时。

三、运动:适当增加运动量

中医养生讲究“冬藏夏放”,也就是说冬季要注意营养和能量的积累,而夏季就要多锻炼身体,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因此,夏天要多增加室外活动,适当晒太阳,不要怕出汗。但要防止剧烈运动而大汗导致伤津耗气,宜选择慢节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练八段锦、五禽戏、打太极拳等。

四、情志:心静安神

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心藏神,心乱则神乱。因此立夏节气后要注意调节情志,通过各种怡情养神手段使自己心情平静、愉悦。

比如看书、绘画、听音乐、下棋、垂钓等。

五、中医:冬病夏治

1.常按三穴—保心

立夏后,养生重点在养心,我们要常按压着三大穴位。这三个穴位是大陵穴、劳宫穴、内关穴。常常按揉这三个穴位,可以使我们安神宁心,还具有清热泻火的功能。

2.艾灸推拿

一般人群立夏养生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艾灸大椎、心俞、膏肓、身柱、气海、关元、足三里、涌泉、命门等穴位,即可达到温阳驱寒的效果。

3.足浴祛湿

足浴:足是人之根,夏天泡脚,降火祛湿补气正当时。“夏天泡脚,暑湿可祛”,夏季暑多夹湿,脾恶湿,夏天人体阳气旺盛,用艾草等中草药,加水煎后兑入温水,然后进行泡洗,有助于祛除暑湿。

来源: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中医科吴晓丹
0 阅读:17

蒋济谈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