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元帅被直接降为列兵,折磨3年才枪决,斯大林却真不该背这锅

历史小博主 2022-03-15 11:24:19

当下,我们都知道在工作中绝对不能得罪领导,就算是与领导有分歧,也要选择恰当时机用恰当的方式提出来。生活中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在一个国家的权力核心了。众所周知,二战前苏联因为种种原因,自身实力遭到极大削弱。尤其是军队,军官素质大幅下降,这让敌人看到了可乘之机。俗话说得好,国不可一日无君,军队也不能没有统帅,为此,斯大林不得不临时提拔一批将领。

在这个过程中,斯大林以他对将领的了解与信任程度作为基础,提拔起一大批军队统帅。这其中大多数都是他信得过的人,包括许多曾经与他一同在察里津地区并肩作战过的战友都得到重用。然而,这些将领后来大多表现奇葩,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一溃千里,身为最高领袖的斯大林自然要担负一定责任。二战期间苏军军纪严格,奖罚分明,为了鼓舞士气,不少态度怠慢、犯了错误的将领都被依法处决,这其中就包括曾颇受高层青睐的巴甫洛夫大将。

有些将领的判罚至今也争议很大,但其中有一名元帅,因作战失利而直接被斯大林将为列兵,虽然看在战友情份上暂时免于一死,最终却仍难逃被处决的命运。不过在此人的处理上,几乎没有人质疑斯大林的做法,完全表示理解和支持。这个听上去非常倒霉的家伙名叫伊万诺维奇·库利克,然而回看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库利克真是自己作死,完全不值得同情。

二战期间,士兵数以百万计,元帅却只有那么百十个,能爬到元帅的层次,没有两把刷子是不可能的。如果说库利克有过人之处,那么有两点是比较客观的:其一是打仗勇猛拼命,其二是运气实在是没的说。早在苏俄内战时期,当斯大林还在察里津地区当领导时,库利克就与其建立了战友关系。性格坚毅的斯大林偏爱擅长打仗、敢打硬仗的将领,而库利克偏偏又是那种喜欢带头冲锋陷阵的主,于是,斯大林对这员猛将印象深刻,库利克还获得了“察里津炮王”的美誉,一时间风光无两。

随着斯大林成为最高领袖,库利克的职位也一升再升。1926年,他被任命为军械部部长,负责监督苏军军工研发与武器生产。对于军队来说,武器研发这一环节可谓是重中之重,由此可见,斯大林对这位老战友有多么信任。然而,库利克老掉牙的军事理念却在这个重要的位子上暴露得淋漓尽致,他主张研发的几款武器放在一战都非常落后,更别说二战了。更要命的是,被斯大林视为宝贝的喀秋莎火箭炮,差点因为库利克自作主张的决定而停止研发,他给的理由很简单:大炮不应该用马车来拉吗?喀秋莎用车辆来拉算咋回事?

虽然这些事迹贻笑大方,但并没有影响库利克的仕途。1940年,库利克与功勋卓著的铁木辛哥、苏军战略大师沙波什尼科夫一起晋升为元帅,库利克还成为苏军最高统帅部的代表,被派遣到战区直接负责方面军的指挥。二战爆发后,斯大林满怀信任地将库利克派往前线,希望这位作战勇猛的统帅能够给德军以重击,振奋苏军士气。库利克的第一个对手便是曼施坦因,当时库利克手握多个集团军,而曼施坦因手里只有一个装甲军。然而,库利克战略战术能力的平庸导致苏军在交战一开始就陷入混乱,各部相互失联,库利克本人都不知所踪。

库利克一失踪,最高统帅部立刻陷入慌乱。斯大林担心他兵败被俘,把苏军机密透露给德军,便派出大量人手寻找。当库利克被发现时,这位苏军元帅居然正在前线抓逃兵,抓住逃兵后就苦口婆心地劝他们别跑了,赶紧回到阵地上。斯大林对库利克的表现非常失望,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反而又给了后者一个机会。当德军进攻刻赤半岛时,负责防御的苏军指挥依旧时库利克。当他听说曼施坦因正带着部队杀过来时,当即就失了魂,赶紧下令撤退。最终,连曼施坦因都没有把握能顺利攻下刻赤半岛,库利克却将这一战略要地拱手送人。

接连的白痴表现令斯大林忍无可忍,一怒之下,斯大林亲自下令剥夺库利克的元帅军衔和所有勋章,直接将为列兵。虽然听起来很惨,但对比一下巴甫洛夫的下场,斯大林对这位老战友已经相当不错了。尤其是二战后期,斯大林怀恋旧情,又给了库利克少将军衔,还发配到朱可夫手下担任军级职务。不过,朱可夫实在是也忍不了这个蠢材,斯大林又将其调到一个没啥存在感的军区任职,曾经有重大过失的他能得到这样一个结局,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然而,库利克却贪心不足,不知回报反而满腹怨言,经常跟同事私下喝酒,讨论高层和最高领袖的是非,也没少说难听的话。最终事情败漏,库利克罪名落实,被判有“组织反苏活动”、“发表背叛性和恐怖性的言论”等罪行。这个曾经光荣一时的苏军元帅、威风凛凛的中将,在遭受了长达3年的折磨后才被处决,下场可谓是非常惨。历史上下场黯然的元帅不在少数,但被直接将为列兵的,恐怕也就仅此一家了。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库利克的遭遇令人震惊,但无论是苏军其他将领还是后世的议论者,都很少认为斯大林在此事的处理上太过残忍。相反,不少人认为斯大林的做法完全没错,反而是库利克有些太没分寸,不知见好就收,落得这样一个悲惨结局完全是咎由自取。

0 阅读: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