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的第二天,早晨,贾母的一餐饭为我们揭开了贾府的许多秘密。
贾府,显赫一时,全然一副国公府的气派,但在这碗鸡髓笋和半碗红米粥里,却透出了贾母的心酸。
儿媳孝敬却变了质,贾母礼数依旧曾经,大观园内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各房的孝敬礼品也是十分考究。
然而在今天,王夫人送来的竟是一盘椒油莼齑酱,一盘简单的小咸菜,毫无往日的奢华。
要知道,这样的菜,放到刘姥姥家里都觉得普通。
贾母看在眼里,心里自然清楚,但她仍旧笑着说:“正好想要这个,配粥吃刚刚好。”这份表面上的体面,掩藏不了她内心的失望。
这次正餐与元宵夜上奢华的鸭子肉粥、两宴大观园时的各类精致点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贾母分菜背后的悲凉贾母只是啜了几口红米粥,突然想起凤姐还病着,便吩咐丫鬟将剩下的粥送去给她。
这碗粥是皇家御用的稻米,显得异常珍贵。
吃顿饭还要如此节省,让人不得不感叹贾府如今的窘境。
随后,贾母将一碗风干果子狸和鸡髓笋送去给宝玉和黛玉,她心里最疼爱的两个孩子。
她还为贾兰准备了一碗软烂的肉,关心他正在长身体。
一顿饭,老人家千方百计为子孙谋福利,可见贾府的困境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主子的餐饭也开始捉襟见肘其实,贾母每顿饭都有丫鬟们精心准备。
然而这次因探春临时到来,失误让尤氏拿到了下人的米饭。
贾母立即责斥丫鬟,维护体面。
但实际情况是,贾府如今的精米已经供应不足,吃穿用度再也没有从前的余裕。
与曾经随便在大观园小厨房为挑食的芳官准备一大碗碧粳米饭的日子不同,现在捧来的饭食居然出现不够用的情况,这意味着贾府的经济已经濒临崩溃。
贾母长期以来的规矩,到了这个时候也需要被迫做出调整。
中秋节筹划与凤姐的无奈吃完了饭,贾母和众人聊起了中秋节的安排,如何在凸碧山庄赏月吃酒团圆。
这一边说得热闹非凡,另一边的凤姐却愁眉不展。
她为过节的钱发愁,还为宫里的小太监来借银子心急如焚,不得已,凤姐拿出陪嫁首饰去典当。
多年前凤姐风风光光地主持庶务,如今不过典当得四百两银子。
一半送去还人情,余下的二百两安排节日,她的手段和智慧在面对实际困境时也显得无可奈何。
结尾贾母的一顿饭,表面上依然维持着国公府的体面,但每一菜一粥,透着无奈,分外心酸。
豪门大族的荣华盛景逐渐呈现出破旧的迹象。
贾母一方面要象征性地维持礼数,一方面细心地嘱咐子孙,尽力保持大家庭的尊严。
这种穷途末路的努力,让人想到有时体面只是表象,内里却千疮百孔。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类似的情况,外表维持体面,内里却有许多无奈和不得已。
但是,正如贾母一样,无论多艰难,总要咬牙坚持,给予身边人关爱。
至此,我们不禁感叹,繁华尽去,真正珍贵的从来都是那份体贴与关爱。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