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一个终结了汉末历史的地方,魏朝没有完全统一天下,多半的原因都在于这个地方。
01吴国历史方面的记载主要集中在周瑜身上,周瑜和程普等人和刘备达成合作,准备联合抗击曹操。孙权辈分年纪比曹操刘备这些老枭雄小很多,但本人非常的硬气,在天下群雄都束手畏惧曹操的时候,他喊出了著名的口号:“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好样的,孙权这个时候还是非常有骨气的,曹操二十万大军下江南的时候没有被吓到,反而敢对曹操使者发脾气,是继承了孙策和孙坚血脉的人。比起刘表两个儿子直接投降要强大太多了。
当时刘表儿子登基的时候,实力比孙权是要强大很多的,如果有荆州的抵抗的话,曹操也不敢托大,荆州如果在刘备手上的话,刘备估计自己的势力就可以抵抗曹操的入侵,也用不着联系孙权,可惜的是历史没有如果。
刘备得到一份完整基业时间实在是太晚了。得到基业虽然比较晚,但刘备并不是无能,相反历史之中的刘备非常的全能,比起刘邦要强大的多,演义之中的刘备被弱化太多了,正史之中字数太少,没有直接的证据,很多学者提出了赤壁之战都是刘备打的,这个观点并无错误。
02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江南诸郡。
曹操第一人称视角到达赤壁之后,是和刘备军队作战的,曹操军队人数当时是北方军队加上荆州投降军一共是20多万,而刘备军队才5万左右,这5万还有3万多是从孙权那边借过来的军队。
5万对20万,没有什么疑问,都是20万那一边赢,更何况20万军队首脑还是之前百战百胜的曹操,可这一次历史出现了偏差,曹操20万军队决战刘备5万人,最后打的昏天暗地,结果居然是曹操这边不利。
难以想象会是这样,于是大疫,这段记载就更加的诡异了,明显可以看出来是在为曹操找借口,20多万打对方5万多人还不利,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不利呢?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下来,其实这里可以仔细的从心理学角度去推导了。
如果只是小部队单方面的不利,如先锋进军不利,那于整体无损,就算损失几万人,还是可以暴打刘备,但后果就是没有暴打刘备,反而是被刘备5万人暴打,那这就不是不利了,应该是“大败”。
为了掩盖这个大败,后面才会出现大瘟疫,曹操损失的军力不是被刘备暴打消灭的,而是被瘟疫消灭的,是天灾,而不是人祸,这样听起来就顺口多了。
这样曹操的心理也会舒服很多,自己打不赢的不是刘备,而是上天,那个时代,人人敬畏上天,没有人敢和天抗衡,输给刘备很可怕,曹操十几年积累起来的威望都有可能扫地,但输给老天降临的瘟疫不可怕,是个人都会输。
03这个史官很聪明,是一个会记录历史的人,这样记录历史,不仅满足了曹魏方面的需要,为尊者隐。同时间也保留了真实的历史,后世的人看到这里,只要去动脑筋思考,就会明白真相是什么,古人把答案留给我们了,但不会直接说出来,他也要为他的九族着想。
刘玄德真英雄也,前半生近二十年的时间都没有基业,一直都是蝇营狗苟,被诸侯不耻,刘关张三兄弟去讨伐董卓的时候,被十八路诸侯都看不起,最后十八路诸侯没有一个能打赢董卓的。
这些诸侯都后来一个个都被曹操收拾了,只有曾经带着三个人的刘玄德没有,他虽然从最北方流落到了最南方,但他始终是抗击曹操的中流砥柱,曹魏方面最重视的也就是刘玄德。
赤壁之战开打的时候,刘备连一份像样子的基业都没有,一个州,一个郡,甚至于一个县都没有,刘备当时还不如孙权的一个地方太守。
但曹操依旧视刘备为最大的对手,真是应了那句话:“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汉末群雄,真的能够配得上做曹操对手的也就是刘备了,袁绍不够,孙权不够,其他的都不够资格。
刘备少的只是一份基业,少的是自己的军队人马,这些都有了的话,刘备潜力不可限量。所以在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基本上都是懒的去管孙权的,要集中所有的精力去盯着刘备才行,搞不好刘备就会给自己一个惊喜大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