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张之臻结束了自己在ATP1000马德里大师赛的神奇之旅,他在一场苦战中以6-7,4-6不敌卡拉采夫止步八强。
当然还有一点,张之臻也将拥有一段时间内宽松的舆论环境。去年年底张之臻的世界排名进入前100之后,他在2023赛季却出师不利,前两个月六站比赛只拿下一场对阵300大选手的胜利,再加上曾经在社交媒体跟网友“对线”开怼,网络充斥着球迷对他的质疑、讥讽甚至谩骂。
最近我发微博比较多,但后来我发现微博不太适合我。因为很多习惯看短文字的人,很多人眼里是没有“时间感”的。所谓的“时间感”就是只能看到现状,而无法洞悉趋势,于是当一个人、一件事处在所谓“坏”的状态的时候,他们无法说服自己,状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善甚至改变,所以哪怕是暂时的逆境都会让他们产生巨大的恐惧和敌意。
但更多时候,人的心理状态更像是一个连续的图谱,很少人处于心理特别强大和特别脆弱的两极,更多人处于两极中的某个位置。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心理问题,都有空间去变得更好,但我们也要明白,所谓的“心魔”、“问题”其实也都是正常的、普遍的。
在这场四分之一决赛之前,张之臻前几轮的对手排名都挺高,他一定程度上用一种拼对手的心态去比赛,所以关键时刻确实更放得开。这几场比赛,他做到了在高手面前敢于发挥、不胆怯。而且从马德里的比赛来看,张之臻的发球能力有了进步,这也让他在比赛的很多关键节点更有底气。心理和技术的发展永远是相辅相成的。
但这次一鸣惊人是一个运动员相当重要的宝贵体验,它让你看到心无旁骛放手一搏的自己到底能有多么强大。记住这个感觉,在未来不断去寻找和复制这种感觉,就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同时毫无疑问的是,虽然张之臻今年马德里之前的成绩乏善可陈,但四个月的时间,他悄然改变了许多。
这并不是些打了鸡血的豪言壮语,却充满着力量,也透露着一些信息。人的成长有一个很重要的节点其实就是看清和接受自己的现状,无须为过去的自己辩解。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有一句名言:“我是一切体验的总和”,过去的那个“我”因我们的经历和境遇而被塑造,即便有些不尽人意,也不必太过羞耻和自责。但从与过去和解的那一刻,也意味着“我”站在了“我”之外,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看待自己,往往会从一个更高的维度的思考去重塑未来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