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得知当选中央候补委员,怀疑电报搞错了,反复核实:没有错!

春哥的剪辑 2025-04-28 15:33:16

1945年,延安那儿开了七大会议,选出了44名中央委员,还有33名候补委员。跟解放以后比起来,这一届的委员和候补委员要求可不低。

在候补名单里,你可以看到粟裕、陈赓、罗瑞卿、黄克诚、谭政、肖劲光这些后来成为大将军的人物。此外,还有几位未来会成为上将、中将的将领,包括王震、宋任穷、乌兰夫、吕正操、张宗逊、万毅等人。

这些备选的委员里头,有的人压根儿没出席会议,因为他们正忙着在前线干活儿呢。一听说自己被选上了候补委员,心里头那叫一个惊讶,都不敢相信是真的。就像宋任穷和万毅,他们就是这样。

大会开始的时候,宋任穷是冀鲁豫军区的头儿,也就是司令。1944年那会儿,冀南军区和冀鲁豫军区合到一块儿,宋任穷就当上了合并后的军区司令,王宏坤和杨勇是副司令,苏振华则是副政委。后来抗日战争打完了,这个军区又分开了,重新变回冀南军区和冀鲁豫军区,但这都是以后的事儿了。

能够成为委员或者候补委员的,大都是根据地里的大领导。比如陈赓,他是太岳军区的司令员。再说宋任穷,他跑到冀南地区,一手创办了冀南军区,后来又将冀南军区和冀鲁豫军区合并,成立了新的冀鲁豫军区,并挑起了大梁,成了那里的主要头头。

吕正操和万毅这两位,都是在抗战刚开始那会儿,还有快结束的时候,才加入到革命队伍里的。他们能当上候补委员,也是因为遇到了一些特别的情况。

候补委员选出来后,名单会在报纸上登出来,同时还会发电报直接通知到他们本人。

万毅在读报纸时,意外发现有个人的名字跟自己挺像。梁兴初还打趣说:“老万啊,你再加把劲,说不定就成了委员了。”过了几天,报纸上的名字更正成了万毅,他这才明白,自己竟然被选为候补委员了。这在革命队伍里可是受到重用啊,要是在国民党部队,他可不敢想,在那里顶多就是个旅长。

宋任穷一看到电报,说自己成了候补委员,心里头一愣,压根儿没想到这事儿能落到自己头上,还琢磨着是不是电报发错了。他连着核对了好几遍,结果没错。他心里头还是犯嘀咕,觉得有些人比自己条件强,更该当选。

当了委员或者候补委员,就能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直接跟中央说,这是他们的特权。黄克诚当上了候补委员,在想要去东北这件事上,他先是跟华中局讲了,但那边没同意,于是他就直接给延安发了电报。到了东北以后,关于部队在东北的各种情况,他也是这么直接跟中央报告的。

通常情况下,如果当上了委员或者候补委员,那下一届也很有可能继续留任。

新中国一建立,到了1956年,就开了八大会议。那时候,宋任穷从候补委员升成了正式委员,他还是接着干自己的那份工作。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