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行政区划版图一直处于不断的动态演变之中,没有任何一个区划能够长期保持不变,而是根据特定的历史、环境以及发展的需要,形成最优组合。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内陆地区,这里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易守难攻,自古以来被誉为“天府之国”。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四川已经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同时也是西部地区的门户和科教金融中心。四川总面积为48.6万平方公里,下辖21个州市,常住人口8372万。2022年经济数据显示,四川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749.8亿元,人均GDP为6.7万元,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6位。尽管目前四川的人均GDP在我国排名并不是很靠前,但作为一个西南内陆地区,特别是过去经济基础薄弱,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绩实为不易。
如果说江苏是“东邪”,山东是“北丐”,广东是“南帝”,那么四川无疑就是“西毒”,作为西部地区经济重镇,对推动我国“一盘棋”的发展大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国家大力发展四川,符合四川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国家区域协同的需要。四川虽然面积较大,但多为高原、山地和丘陵,仅以上三大地理板块就占了90%。四川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以及中东部地区,该区域也是四川工业、农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城市数量最多的区域。由于历史、地理等多种原因,目前四川共有21个州市,但从这些年城市一体化协同发展以及推动区域合作,资源共享等角度看,打破四川传统行政区划,优化行政布局,将成为未来重点思考的一个课题。为此小编建议,在大力发展四川实体经济,提升省域竞争力的基础上,尝试做一定调整,或将成为推动四川经济发展新的有益探索。建议一:支持成都“合并”资阳、眉山、德阳(不含罗江区)成都市,四川省会城市,是副省级城市和超大城市(城区人口1000万)以上,同时也是我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科研教育基地,金字头衔比较多。2022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817.5亿元,人均GDP为9.8万元,综合经济实力稳居四川第一位,与重庆一起成为西部地区三大门户城市之一和支持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
从商业角度来看,目前成都是仅次于北上广深“超一线城市”之后,排名第一的“新一线城市”,从经济总量来看,成都位居全国第7位。如果说,从省会“一城独大”来说,这些年成都通过小规模的区划调整,无论是城市面积,还是人口等方面已经很大了,无需再进行扩张。这句话对于中西部其他一些省份来说,小编认为非常实用,但对于四川来说,其实还是存在一些不足,理由如下:成都自身定位不同于其他省会城市,成都与重庆是我国重点打造的“第四经济增长极”,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因此四川与重庆肩负着带动西南地区乃至西部地区发展的重任,看作是一个“准直辖市”也不为过,成都做大符合四川发展实际。
为此建议,重点推动成都都市圈内城市一体化发展,将资阳、眉山、德阳(不含罗江区)并入成都,合并之后,常住人口接近3000万,一跃成为仅次于重庆的全国第二人口大市,为成都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建议二、支持自贡、内江“合并”自贡和内江这2个城市历史上有着密切的关系,两地之间的交流交往密切,特别是城区之间相隔约20公里,自贡—内江一体化同城化发展符合发展实际。内江有“川南咽喉”之称,是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和老工业基地,而自贡也是川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圈南部中心城市。一旦这2个城市合并,综合经济实力将大增,成为成渝经济圈经济动能转换点,发展前景广阔。建议三:建议南充、广安、遂宁3市“合并”南充、广安、遂宁是四川北部地区对接成渝经济圈的前沿,目前遂宁与南充城区距离较近,但南充与广安、遂宁与广安城区较远,总体来说城市一体化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这3个地级市合并之后,以南充为主城区,遂宁、广安为副中心,形成“一主二副”发展格局,常住人口预计达到1200万左右,GDP总量接近6000亿元,打造成为四川又一个副中心城市。
建议四:建议攀枝花、凉山州南部地区与云南昭通互换尽管攀枝花作为四川重要的工业城市,整体经济发展较好,但从经济关联度来说,攀枝花融入云南,并扩大城市区划,将会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另外昭通市作为云南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拥有云南、四川共同的文化、语言等习惯,可以说是一个多元的城市,昭通融入四川,更有利昭通经济更好发展,加快推动昭通对接成渝经济圈。此外,支持做大做强绵阳市,建议以绵阳原区划为基础,将德阳罗江区并入,进一步拓展绵阳主城区发展空间,加快融入成渝经济圈,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副中心城市。通过行政区划不断优化,达到减少6个,保留15个,形成高效资源配置,减少行政成本,推动四川经济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