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误区多,如何科学有效地减肥

丽霞说生活[已注销] 2021-01-25 13:25:38

很多人会陷入减肥的误区,很多人会迷茫自己为什么瘦不下来,其实,如果你知道了一些应该避免的事情,会让你的减肥更有成效。

误区一:经常吃水果会变瘦。虽然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而且对人体有益,但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表示,水果中的营养成分比较单一,尤其是缺少必需的蛋白质。

一颗果子长时间瘦身,必然会使人体内各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矿物质等流失,慢慢,人体便会发出危险警报。身体长期缺乏全面均衡的营养,对健康有害。

误区二:运动的强度越大越好。瘦人运动应遵循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原则。

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状态的肥胖患者,因人而异,应区别对待,采取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方法。循序渐进原则即逐渐增加运动负荷,有一定强度的刺激可使机体适应发生变化。运动量过小不利于运动,但运动量过大则会损害身体机能。不能在运动中“吃得太多”,运动突然增加或者运动突然中断。掌握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

误区三:慢跑30分钟就能变瘦。如此苗条也不科学。

这一发现表明,只要运动持续时间超过40分钟,人体内的脂肪就能与糖原一起被调动来提供能量。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脂肪的消耗量可达总消耗量的85%。研究发现,短于40分钟的运动无论强度多少,对脂肪的消耗量均不显著。

误区四:吃油腻食物会变胖。与适量摄入脂肪的人相比,不吃乳制品、高脂肪或低脂肪食品的青少年更可能肥胖。

在减肥过程中,脂肪并不总是起反作用。进食后的脂肪不仅不能迅速转化为储存于体内的脂肪,其分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体内脂肪的合成。研究人员建议的最佳饮食包括适量的脂肪,多吃水果,蔬菜和乳制品。

误区五:吃减肥药能立刻起作用。其实减肥并非一日之功,也不是吃几粒减肥药就能达到目的。

这种减肥药副作用很多,药物不同,副作用也可能不同。普通抑制食欲药物可引起轻度失眠、口干、眩晕、抑郁、乏力、便秘、恶心等。有些减肥药可引起血压升高和心动过速,还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减少肠道脂肪吸收的药物会引起诸如腹泻、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等副作用。通便药物能导致身体脱水,严重时会导致电解质紊乱。更何况很多肥胖者服用所谓的减肥偏方治疗肥胖症,成分不清,危害不言而喻。循序渐进,以控制饮食,合理锻炼为基础,根据医嘱进行药物配合,是可行的。

每周两天素,有益身体健康?

一些人认为,加了青菜的豆腐,既补充蛋白质,又含有维生素和植物纤维,可以保证人体营养。曾青山说,豆类和蔬菜中的氨基酸不完全,要想产生完全的氨基酸,就需要配合素菜。另外,植物性食品中含有人体难以吸收的锰元素,只有肉类食品中含有的锰元素才容易被人体吸收。

一个人如果完全不吃素(也包括不吃牛奶蛋),营养不均衡,免疫力较弱,很容易患上各种传染病,还很容易发生贫血,骨质疏松症等。与正常人群相比,每周选择一至两天吃素食,少吃素食中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清肠,对心脑血管更有益。由于素食者的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含量较高,饱和脂肪(有害脂肪)明显减少。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