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4月12日,也门多个省份遭美军空袭。而此前,胡塞武装对美军发起反击,致使美国损失惨重。 自巴以冲突爆发后,胡塞武装便以支持加沙为由,在红海频繁行动,对与以色列相关的商船以及美军舰艇展开袭击。3月16日,胡塞武装高调宣称动用18枚导弹和无人机,对美军杜鲁门号核动力航母发动袭击,虽美国官员否认航母受损,坚称威胁均被拦截,但这无疑加剧了双方冲突。
此后,类似的袭击时有发生。胡塞武装之所以敢叫板强大的美军,自有其底气。从军事装备来看,他们拥有多种武器。自杀式无人机造价低廉,使用民用零件组装,航程根据型号在150 - 1500公里不等,既能携带爆炸物撞击目标,也可用于侦察定位,还曾成功击落美国MQ - 9察打一体无人机。反舰导弹如Noor/C - 802、Qader等,具备一定射程,可低空掠海飞行,能对中小型舰船构成威胁。
美军(资料图)
还有基于伊朗技术的弹道导弹,如Burkan - 1/Burkan - 2,射程可达1000公里以上 ,以及巡航导弹Soumar,射程约2000公里,可低空飞行躲避雷达。此外,他们还运用水雷与快艇,水雷隐蔽性强,可漂流至商船航线,自杀快艇则利用速度突袭目标。 在战术运用上,胡塞武装采用“低成本战术”。例如在2023年,其用无人机袭击沙特油田,导致全球油价飙升;2024年,通过封锁红海迫使商船绕道南非,推高国际航运成本。
也门扼守红海门户曼德海峡,胡塞武装控制着也门西部重镇荷台达港,捏住了国际航道的“咽喉”,就算军事上难以硬碰硬击败美军,也能通过袭扰商船、制造航道危机,迫使美国回到谈判桌。而且,胡塞武装利用也门多山的地形与地下工事网络,削弱了美军的空中打击效果。像2025年3月美军B - 2轰炸机投下30吨弹药摧毁据点,次日胡塞便用新导弹反击,展现出强大的武器储备和机动能力。
特朗普(资料图)
从近段时间的冲突结果来看,美国损失不小。仅在武器消耗上,美军为应对胡塞武装的袭击,发射了大量昂贵导弹。据估算,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美军为这场冲突投入巨大。例如,胡塞武装多次击落美军造价不菲的MQ - 9“死神”无人机,每架价值约3000万美元。有数据显示,从冲突发生以来,胡塞武装已击落近20架MQ - 9无人机,直接财产损失就高达数亿美元。
据澎湃新闻消息,仅仅三周时间,五角大楼就动用了价值2亿美元的弹药,此外还投入了巨额的运营和人员成本,包括向中东部署第二个航母战斗群、调用B-2隐形轰炸机,以及更多的战斗机、爱国者导弹和萨德防空系统。多名国防部官员透露,这次军事行动的总成本已经达到了10亿美元。也门问题专家伊丽莎白·肯德尔在接受CNN采访时,对美国军事行动的最终结果提出了质疑。她表示,“在过去十年中,胡塞武装遭到了数万次轰炸,但仍然没有被吓倒。这种结果会让很多人以为,美国的空袭很大程度上成了‘一场表演’。”
美国航空母舰(资料图)
美国对胡塞武装的军事打击陷入困境。高频空袭未能摧毁胡塞指挥体系,反而促使该组织采用“蜂巢式”地下仓库与“弹性阵地”结构,有效分散空袭风险,其在红海岸线布设的大量可机动发射的反舰导弹与无人机群,持续对美舰构成难以完全防御的饱和打击威胁。在舆论方面,胡塞武装迅速公开袭击视频,鼓动也门民众上街游行,营造“抵抗入侵、全民皆兵”的氛围,在萨那、荷台达等城市,群众高举反美标语,表达对加沙等地反美武装的声援,构建“反帝联盟”叙事,将战略目标指向把美国势力逐出整个中东。
如今,美国在也门的军事行动骑虎难下。继续打击,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果,且损失巨大;若选择撤离,不仅意味着战略失败,还可能导致盟友体系崩盘,沙特、阿联酋等地区盟友对美国保护伞的信心已在动摇。而胡塞武装则凭借自身的勇气、独特战术以及民众支持,在与美军的对抗中持续占据舆论和战术上的部分优势,让美国在中东的军事权威受到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