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出售的“海神之子”级两栖登陆舰,究竟是什么来历?

汽车动态评测 2025-04-28 14:27:17

近期,英国国防部已准备将仅有的两艘“海神之子”级两栖船坞登陆舰“海神之子”号及“堡垒”号,全部出售给巴西,且报价仅为2000万英镑,甚至低于该级舰之前的维护和改装成本,堪称挥泪大甩卖。

英国设计建造“海神之子”级船坞登陆舰,就是为了配合“海洋”号两栖攻击舰作战

削减计划

对于出售两艘“海神之子”级两栖登陆舰的说法,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在议会确认,这是出于节约成本的措施,一共将安排退役5艘海军舰船。希利表示,此举是对当前财政压力的回应,作为一揽子措施的一部分,削减这些海军舰船将让英国国防部在未来五年内节省5亿英镑左右。

在计划削减的舰艇中,最引人注意的是L14“海神之子”(或译作“阿尔比恩”)和L15“堡垒”号两艘船坞登陆舰,因为这两艘军舰服役年限都不长。“海神之子”号于2001年3月下水,2003年6月正式服役,并在2010年到2011年间担任过英国皇家海军的旗舰。“堡垒”号是在2001年11月下水,2004年12月服役,并在2011年到2015年间担任过英国皇家海军的旗舰。

“海神之子”两栖登陆舰

“海神之子”级船坞登陆舰长176米,宽28.9米,吃水深度7.1米,满载排水量18400吨。该级舰按照军标损管标准建造,采用传统船坞登陆舰的结构布局。上层建筑外形简洁,而且适当考虑了隐身要求,如各面呈内倾布置,转角处采用圆弧过渡,顶部2座烟囱靠右侧布置,3座封闭式桅杆为四棱台状等,但总体隐身性能并不突出。金字塔形封闭式前桅顶部突出塔架上装有对空/对海搜索雷达和导航/飞行控制雷达;2座矩形烟囱位于上层建筑右舷,排气口突出在外;封闭式主桅顶部两侧塔架上装有对空/对海搜索雷达和SATCOM卫星天线整流罩。

“海神之子”级采用传统船坞登陆舰的结构布局

该级舰的指挥控制舱设在上层建筑的前部最上端,便于瞭望和指挥。医疗救护舱在上层建筑的后部,便于运送伤病员并进行及时的抢救治疗。在上层建筑两侧中后部各有2个吊艇架,用于吊挂Mk5型车辆人员登陆艇(LCVP)。上层建筑后面是飞行甲板,用于直升机起降。在飞行甲板右前侧布置有1部大型起重机,用于在无码头设备的港口、岸滩进行物资和装备的装卸作业。

“海神之子”级船坞登陆舰的飞行甲板长约64米,宽度与舰同宽,设有2个起降点,可同时起降2架中型直升机(如“海王”HC4)或1架CH-47D“支努干”重型直升机。舰上虽然没有设置机库,但有一些支持直升机工作的设备,如飞行控制器、地面支援设备、维修保养舱以及机组舱等。由于缺乏机库,所以该级舰只是在执行任务时为直升机提供一个起降平台,本身缺乏长时间支持航空作战的能力,这也是该级舰要与“海洋”号两栖攻击舰协同作战的重要原因。

舰艉的坞舱宽大,可装载4艘Mk10型通用登陆艇(LCU)或2艘大型气垫登陆艇(如美制LCAC),每艘LCU艇能搭载35名登陆部队或两辆轻型卡车。通过舰尾的压舱物,坞舱可沉入水中,以便让登陆艇顺利驶离。坞舱前是车辆甲板,坞舱与车辆甲板之间用人工消波设备隔开,以防止舰艇沉浮时海浪涌入。

“海神之子”级船坞登陆舰的动力系统设计特别超前,是英国第一型采用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的水面舰艇。在主机选择上,该级舰选用柴油机作为主机,包括2台瓦特西拉·瓦萨公司的16V32E柴油发电机(总功率17675马力)、2台瓦特西拉·瓦萨公司的4R32E柴油发电机(总功率4216马力)和2台低速电动机(总功率16736马力)。航速最大速度18节左右,巡航速度15节,以方便两级舰更好地协同作战。

由于“海神之子”级船坞登陆舰在设计之初便定位成两栖部队的旗舰,指挥官可以在舰上指挥整个作战,因此该级舰配备了完善而先进的C3I系统,包括BAE系统公司的ADAWS2000作战指挥系统、指挥支援系统(CSS)、综合通信系统(FICS),EADS阿斯特姆公司的卫星通信系统、16号数据链及敌我识别系统等。

上层建筑两侧吊挂人员登陆艇的吊艇架

“海神之子”级的作战指挥系统采用开放式结构,通过双冗余以太局域网,将各种传感器、数据链、敌我识别系统、武器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和舰载计算机链接到一起。在遂行作战任务时,该系统能够自动跟踪目标,做出目标威胁判断,具有实时传感器数据融合和武器/对抗分配的指挥控制功能。指挥支援系统不仅具有指挥与辅助参谋能力,还能将分散在各地的海军战术群舰艇终端(共72个工作站)以两栖战司令部为中枢加以互联,实现通信网络化。

也正是因为配备了完善的指挥和通信系统,“海神之子”级的两艘舰才能在2010年到2015年间,轮流担任英国皇家海军的旗舰,直到担任新旗舰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服役。

均衡装载

装载能力方面,“海神之子”级船坞登陆舰较好地体现了“均衡装载”思想,就是把成建制的登陆部队及其作战装备、物资等均衡地装在一艘舰上,这样既能保证建制兵力快速登陆作战,又能避免在航渡中因一艘舰艇失事而影响整个登陆战役全局。

“海神之子”级舰体内部的海军陆战队员住舱可载运325名海军陆战队员,同时还能装载其全部装备;如果执行较近距离的作战任务舰上还可临时改装简易住舱,将载运的海军陆战队员人数增加到650名。车辆甲板上可停放6辆“挑战者”-2主战坦克和6门L118型105毫米榴弹炮,或30辆BV206/BV10全地形车,或67辆战术支援车辆。

“海神之子”级船坞登陆舰的飞行甲板不仅能支持大型直升机起降,还可以搭载车辆装备

为保障快速抢滩登陆能力,该级舰还对登陆通道进行了优化设计,车辆甲板在首部设有通道及右舷首舱门,可保证全部车辆快速进入车辆甲板。装载车辆时,轻型车辆停放在左舷半层车辆甲板的上面和下面,重型车辆停放在中央和右舷车辆甲板上。

登陆作战时,海军陆战队员们在其住舱前部集中区集合分批通过宽敞的通道到达上层建筑左、右舷吊艇架上的MK5车辆人员登陆艇旁登艇;或由住舱下到坞舱,搭乘MK10或气垫登陆艇;或向上到达飞行甲板搭乘直升机。与登陆人员一样,登陆部队配备的装备和物资也由这些登陆工具运载上陆。

“海神之子”级虽然因没有机库而不能长时间携载直升机,但其宽大的飞行甲板在垂直登陆作战时却能发挥较大作用。飞行甲板可同时供2架“海王”或EH101“灰背隼”舰载直升机起降作业,而这些直升机具备装载24名以上海军陆战队员的能力。这样每艘“海神之子”级船坞登陆舰一次至少可投送48名海军陆战队员进行垂直登陆作战。

如果使用皇家空军装备的CH-47D重型直升机,则每艘舰不但能一次投送33~55名海军陆战队员进行垂直登陆作战,而且还可以靠该机较强的吊挂能力快速将火炮、轻型装甲车辆、战术卡车等输送上陆,增强登陆部队的支援火力、防护力和机动力。

假若2艘“海神之子”级船坞登陆舰与“海洋”号两栖攻击舰一起作战,每波次便可同时投入l0架“灰背隼”直升机,可让一个营级规模的海军陆战队员进行垂直登陆。如果再加上MK1O、MK5登陆艇等平面运载工具,那么不但登陆样式增多,而且登陆部队的人员和装备数量还将翻两番,完全可以满足中等强度的登陆作战需要。

“海神之子”级船坞登陆舰尾部设置有大型坞舱

结语

总的来说,“海神之子”级船坞登陆舰既能利用登陆艇和直升机进行登陆作战,也可以通过集成的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协调两栖作战行动。此外,由于该级舰装载能力强,设备完善,所以英国皇家海军除赋予其与“海洋”号两栖攻击舰共同实施立体登陆作战的任务外,还赋予其许多其他任务,包括海上运输、海上救护、维和、人道主义救援等。“海神之子”号就曾在2010年前往冰岛,接回了因受火山喷发被迫滞留的公民。但由于“海神之子”用途有限,再加上近来来英国海军实力衰减,经费有限,只能将其卖掉。

0 阅读:2

汽车动态评测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