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900于2025年3月25日开启预售,共推出四款车型,预售价区间为33万至43.5万元,计划于4月底正式上市。作为领克品牌的全新旗舰SUV,该车定位大型六座豪华新能源市场,直接对标理想L9、问界M9及腾势N9等热门车型,以越级尺寸(车长5240mm,轴距3160mm)和高阶配置切入竞争激烈的中高端SUV领域。新车预售首小时订单突破8200辆,展现出较强的市场关注度。其核心卖点包括基于SPA Evo架构打造的三套插混动力系统(最高纯电续航280km,综合续航超1400km)、英伟达Thor智驾芯片,以及灵活多变的“移动智能客厅”空间设计。在新能源市场加速内卷的背景下,领克900以差异化技术布局和相对亲民的起售价,试图在高端SUV红海中开辟新赛道。接下来就结合预售信息一起看看吧。
一、外观设计



领克900的外观设计通过“都市对立美学”理念与THE NEXT DAY设计语言的融合,塑造出既具辨识度又充满未来感的视觉形象。前脸部分,对称式贯穿灯组与梯形进气格栅形成黄金比例分割,日间行车灯带在引擎盖前沿勾勒出锐利的折线,配合数字像素科技灯光系统,夜间点亮时呈现出如星河流动般的动态效果。这一设计不仅强化了品牌的科技属性,更通过可自定义灯语功能,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的情感表达空间。车身侧面展现出雕塑般的立体感,隐藏式车门把手与电容感应式电吸门在提升空气动力学性能的同时,也暗含了领克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值得一提的是,车身尺寸达到5240×1999×1810mm,轴距3160mm,已超越传统中大型SUV范畴,为内部空间布局提供了充裕的物理基础。车尾设计同样充满巧思,电动天地尾门支持天地双门独立开启,地门承重达300kg的设定,既满足户外露营时的实用需求,又通过智感流光交互尾灯强化了夜间辨识度。此外,新车还将提供牵引装置、电动侧踏板等装备。
领克900的外观设计是一次大胆的转型尝试。其方正造型与悬浮车顶的组合,既保留了传统豪华SUV的稳重感,又融入了新能源时代的科技元素。不过,前脸的横向线条可能略显冗余,尤其是密集的LED灯珠交互屏虽然提升了辨识度,但在日常使用中可能面临维护复杂或视觉疲劳的问题。总体而言,领克900的外观设计在气场与创新之间找到了平衡,但细节的实用性仍需用户适应。
二、内饰设计









进入座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30英寸6K一体式大屏,其32:10的宽屏比例配合无边框设计,营造出IMAX级的视觉沉浸感。Flyme Auto系统针对双8295芯片进行了深度优化,多任务处理流畅度堪比主流平板电脑。更值得关注的是,领克将第三排乘客纳入智能交互体系,通过30英寸6K分辨率悬浮式娱乐屏、后排控制屏实现后排娱乐系统的独立控制,这种“全车平权”的设计思维,打破了传统SUV的座舱等级制度。此外还配备了车载冰箱、遮阳帘等舒适性配置,音响系统为23扬声器哈曼卡顿搭配杜比全景声。内饰材质的选择堪称教科书级别,金属珠光面料与半透明真空电镀工艺的组合,在阳光照射下会呈现出3D景深效果。
领克900的内饰设计在豪华感与科技感的结合上表现突出。30英寸一体屏的视觉效果震撼,但在强光环境下仍存在反光问题,建议后续增加抗反射涂层。双骁龙8295芯片的算力,系统交互逻辑是否足够简洁仍需验证。此外,仿麂皮材质显高级,长期使用后的清洁难度可能成为痛点。音响系统的配置堪称越级。总体而言,领克900的内饰诚意十足,但细节体验的打磨才是决定用户口碑的关键。
三、座椅空间











在座椅配置方面,领克900配备了 “2+2+2”六座布局,座椅表面采用Nappa真皮与仿麂皮织物拼接工艺,不仅提升视觉层次感,更通过不同材质的摩擦力差异,优化乘员身体固定效果。三排均支持电动调节,特别是第二排座椅支持550mm超长滑轨调节,配合腿托、小桌板等配置,已具备商务舱级的舒适性。中央过道宽度达280mm,配合B柱辅助扶手和降低65mm的地台高度,有效解决了第三排进出便利性痛点。第二排座椅支持180°电动旋转,配合550毫米超长滑轨与纯平地板,可切换“对坐商务”“亲子互动”“星空大床”等模式。前两排均支持加热、通风、记忆、按摩等功能,第三排宽度达1.1米,也支持加热与按摩功能。储物空间设计展现出领克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全车42处储物空间包含中控台15L大容量抽屉、门板雨伞槽等创新设计。特别是第三排座椅下方的隐藏式防水储物格,为户外装备提供了专属收纳空间。后备箱容积在六座模式下达225L,支持1070L拓展空间,电动天地门更将露营场景的实用性提升至新高度。
座椅与空间是领克900核心的差异化优势。180°旋转座椅与多场景模式的结合,突破了传统SUV的功能边界,尤其适合家庭用户与商务人士。然而,旋转座椅的机械结构复杂性和长期使用的耐久性值得关注,例如滑轨的顺滑度与电机稳定性。第三排的舒适性优于多数竞品,横向宽度仍受限于车身尺寸,两人人并坐时可能略显拥挤。总体来看,领克900的空间设计以场景化为导向,兼顾实用性与趣味性。
三、动力性能




在动力系统配置上,领克900提供三种动力组合,1.5T+双电机:综合功率530kW,零百加速4.8秒,纯电续航220公里,综合续航1355公里。2.0T+双电机:综合功率540kW,零百加速4.6秒,纯电续航280公里,综合续航1350公里。2.0T+三电机:综合功率630kW,零百加速4.3秒,这一数据已媲美超跑,纯电续航268公里,综合续航1443公里,支持蟹行模式与原地掉头,车辆展现出超越级别的灵活性,特别是在狭窄车位泊车时,蟹行模式可横向移动15°,有效解决了大型SUV的操控难题。更令人称道的是其动力响应的平顺性,DHT Pro变速箱与双P4电机的匹配,在全速域内都能提供线性的加速体验。底盘系统采用领克Super AI数字底盘,结合双腔空气弹簧和CDC连续阻尼控制,在舒适模式下可过滤90%以上的路面震动,运动模式则能提供清晰的路感反馈。
领克900的动力配置覆盖了从经济到性能的全场景需求。三电机版本的4.3秒加速能力虽强,但对一台大型SUV而言,过高的动力储备可能牺牲部分能效表现,更适合追求驾驶乐趣的用户。强劲的动力输出也对轮胎和制动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议用户在激烈驾驶时关注轮胎温度。双腔空悬与CDC系统的组合上能兼顾舒适与操控。此外,快充技术缩短了补能时间。总体而言,领克900的动力与底盘技术展现了传统车企的工程积淀,但在能效与续航优化上仍有提升空间。
四、智能互联








领克900配备极氪千里浩瀚智驾系统,标配车顶瞭望塔式激光雷达,H5方案采用Orin X芯片(254TOPS),支持城市/高速NOA功能;H7方案则升级至Thor芯片(700TOPS),可实现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智驾。高速NOA展现出优秀的决策能力,自动上下匝道、规避障碍物等动作流畅自然。但在城区复杂路况下,系统对突发状况的应对仍有提升空间,偶现接管提示延迟现象。MLM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可实现自然语音交互,例如“旋转座椅并打开星空顶”的多指令联动。
领克900的智驾系统以硬件冗余为亮点,特别是在高速场景的成熟度上表现突出,功能落地节奏需要加快。Thor芯片的算力虽高,但软件算法的成熟度与本土化适配仍是关键挑战。此外,语音交互的多指令联动虽新颖,但用户学习成本较高,且需依赖稳定的网络环境。此外,用户界面交互逻辑较为复杂,对于非科技爱好者存在学习门槛,期待后续OTA升级能简化操作流程。总体来看,领克900的智驾系统具备技术前瞻性。
总结
最后,领克900预售价区间为33万至43.5万元,最终价格还要看4月底正式上市的情况。目前,它的主要竞争对手主要为腾势N9(指导价格为38.98万起)、问界M9(指导价格为46.98万起)、理想L9(指导价格为40.98万起)等同级别车型。



领克900起售价33万元,比腾势N9(38.98万起)、理想L9(40.98万起)和问界M9(46.98万起)更具吸引力,尤其在顶配车型上,其43.5万元的定价仍低于竞品高配版本,形成明显的“错位竞争”优势。
动力与操控上,领克900基于SPA Evo架构,配备2.0T插混系统,支持双腔空悬、后轮转向及蟹行模式,操控性能优于对手。智能化方面,搭载英伟达Thor芯片和双8295座舱芯片,智驾系统支持无图城市领航,但实际表现仍需验证;相比之下,问界M9的华为高阶智驾系统已成熟,理想L9则侧重家庭场景功能。
空间与舒适性上,3160mm轴距和88.2%得房率,二排座椅支持180°旋转及550mm滑轨,场景扩展性强,不过理想L9的“冰箱彩电大沙发”贴合家庭需求,而腾势N9的零重力座椅和全系标配小桌板则强调豪华感。
品牌认知度方面,领克定位“运动潮牌”,缺乏理想L9的“家庭场景”标签或问界M9的华为生态背书,高端市场认可度还需提升。而腾势N9依托比亚迪技术背书,品牌溢价略胜一筹。此外,领克900主打年轻科技用户,需与新势力争夺注重性价比的群体;理想L9和问界M9则凭借精准定位占据稳定市场份额。
领克900以“技术普惠”策略冲击市场,凭借价格、操控及硬件堆料形成错位竞争力,但其品牌溢价和智驾成熟度仍需时间验证。短期内可能吸引预算有限但追求科技感的用户,但面对理想L9和问界M9的生态护城河,突围难度较大。若能在交付后优化智驾体验并强化品牌叙事,有望在高端SUV市场分得一杯羹。最终让我们期待一下上市后的价格吧。
想了解更多汽车行业信息,请关注小意不晕车。喜欢本文请点赞评论支持一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