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权离异后带2个孩子,詹才芳牵线,女方自我说服:表示愿意!

从阳化石 2025-04-04 05:07:50

战争年代,军人最对不住的是对亲人的爱!很多人少小离家,与父母兄弟姐妹一别有些都无缘再见。当自己组建新家庭后,因南征北战与妻儿聚少离多。

今天讲述李中权少将的不容易。

李中权是四川达县人,求学时期张爱萍将军曾经担任过他的老师。因为各种原因张爱萍奔赴上海工作,而李中权留在四川参加革命。土地革命时期,他全家9人都参加红军,在军队中这个是不多见的,为革命7位亲人献出生命。

在战争时期,曾经有3段婚姻,都显得不容易。

第一段婚姻是在老家,1935年红军撤离苏区时,妻子带着孩子回到娘家避难。当他踏上征程后,妻子改嫁,留下一个孩子交给叔叔抚养,受尽委屈。但还是还算成才,解放走上领导岗位。

第二段婚姻,是抗战时期在冀中工作时,妻子叫刘桂琴。俩人感情很好,孕育一儿一女,可聚少离多的生活,使得两人感情破裂。1948年离婚。两个孩子跟着他一起生活。此时,李中权是东野9纵政委,在前线忙着打仗,孩子就留在后方,孩子母亲去哈尔滨上学。

老搭档詹才芳觉得他一个人带孩子不方便,而且战斗任务重,再找一个比较好。此时,詹真辉走进他的视野。

詹真辉是知识分子,比李中权小10岁,曾经就读南京中国公学法律系,抗战后期父母都不在了,在1945年来到解放区,参加文工团。部队出关打仗,詹真辉夜跟着文工团挺进东部,参加宣传、演出工作。

在战斗间隙,詹才芳表示给他牵线搭桥,李中权对人家很满意,但人家对他如何不知道,毕竟年龄大人家10岁,也没有人家有文化,而且还带着2个孩子,因此很担心被拒绝。

詹才芳让宣传部、民运部、组织部队等人跟詹真辉做思想工作。詹真辉一开始思想是矛盾的,自己才22岁,也没有结过婚。如果同意就要成为人家的后妈,加上受过高等教育的熏陶,思想上还是希望有爱情,而且还担心别人会有看法。

在组织的思想说服下,加上自己思来想去,最终同意结婚。詹真辉说很佩服李中权,爱听他作报告,是红军又是首长。得知詹真辉同意,李中权与她通电话、写信等。他们给上级打报告结婚,此时天津战役即将打响,在准备打仗的间隙,他们匆匆忙忙举行婚礼,婚礼很简单。

第二天,李中权就出征,詹真辉让他全身心投入作战中,不要惦记他,孩子一定会照顾好。俩人的爱情也一直走下去,直到相伴到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