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电动车销量榜,咱们中国品牌集体“哑火”,这怎么回事?赛力斯一个月才卖3辆,蔚来、零跑、领克也差不多,这数据看着是不是有点扎心?比亚迪虽然卖了2000多辆,但也才排第十一,这成绩,是不是有点出乎意料?
春节假期,出口减少,这确实影响了销量,但仅仅是这一个原因?显然不全是。欧盟那边的政策转向,才是更重要的原因。欧盟给咱们新能源车加了税,而且税率还不低,最高能到45.3%!这跟特斯拉才17.8%的税率比起来,差距是不是有点大?这差别待遇,让人不得不琢磨琢磨背后的原因。
这税率一高,咱们车企在欧洲的日子当然就难过了。你想啊,成本提高了,价格自然也得上涨,消费者买单的意愿当然就降低了。这对于那些本来在欧洲市场就刚站稳脚跟的中国品牌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欧盟这么做,难道仅仅是为了增加税收?当然不止这么简单!这背后,少不了政治和经济博弈的影子。欧盟想保住自己的新能源车企业,不想让中国车企抢了他们的市场,这很正常,毕竟谁也不想看着自己的产业被别人超越。 而且欧洲不少新能源车厂都面临着停产甚至倒闭的风险,为了选票,政客们当然得想办法应对。
但是,欧盟的做法真的有效吗?未必!你想啊,很多中国新能源车企背后都有欧洲的投资,零跑有法国Stellantis的股份,小鹏有大众的股份,欧盟这么做,岂不是砸了自己的脚?这就像自己给自己上了一道紧箍咒,最终只会两败俱伤。
当然,这也不是说咱们就只能坐以待毙。比亚迪在匈牙利建厂,蔚来在德国建换电站,小鹏和零跑也在跟欧洲巨头合作,这些举动,其实都在给欧洲带来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
所以啊,这中欧之间的博弈,还将继续下去。但贸易保护主义这招,玩得太过火,最终只会害人害己。开放合作才是正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共赢。 这条路或许很长,很曲折,但只要咱们坚持下去,一定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这考验的是咱们中国车企的勇气和智慧,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