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枯草苦寒散结强,清热解毒脂肪瘤忘。痰瘀互结得化解,肿块渐消人欢畅。”
这四句吟咏的便是中药材——夏枯草。
夏枯草苦,辛,寒,归肝、胆经,不仅能清热散结,还能消肿解毒,是治疗脂肪瘤的一味佳药。
《神农本草经》中誉其:“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癥,散瘿结气,脚肿湿痹。”

夏枯草+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肿; 夏枯草+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夏枯草+三棱、莪术——破血行气,消癥散结。
近日一位患者前来就诊,主诉身上多处脂肪瘤,影响美观且时有不适。

症状列举如下:
1.皮下肿块,大小不一,触之柔软,可推动;2.肿块无痛感,但时有胀满感;
3.局部皮肤颜色正常,无红肿热痛;4.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证属:痰瘀互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痰:痰湿内生,聚而成块,形成脂肪瘤;2.瘀:气血瘀滞,痰瘀互结,肿块难消。
治宜:清热化痰,散结消肿。
处方:夏枯草、浙贝母、连翘、三棱、莪术、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

夏枯草、浙贝母、连翘清热化痰,散结消肿,直击脂肪瘤之痰瘀互结;
三棱、莪术破血行气,消癥散结,与夏枯草相伍,增强散结消肿之力;
陈皮、半夏、茯苓健脾燥湿,化痰散结,断绝生痰之源;
炙甘草调和诸药,顾护脾胃,防止攻伐太过。

患者服用一个疗程后,脂肪瘤逐渐缩小,胀满感减轻。
继续巩固治疗,肿块进一步消退,随访至今未见新发或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