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品(TOPPING)的成长史,是国产音频品牌从实验室指标走向精准音乐回放的缩影。这些年以“参数屠榜”形象横空出世,解码、功放等产品的测试数据常引发论坛争议——有人戏称其“冷如示波器”,也有人惊叹“数据即真理”。但鲜少有人深入的去把玩他家产品并做出更深层次的思考,拓品的产品听的多了你就会发现“科学指标”只是表象,他家每台产品的底层逻辑始终是“用工科男思维解构音乐,再用理性重构感性”。今天要聊的MA4也是在此思维指导下诞生的,是“拓品思维”目前的集大成者:一台追求绝对“中立”且“精准”的监听音箱,最重要的是它不怎么挑空间环境,这你受得了吗?

MA4的箱体毫无张扬之处,哑光涂层与圆润倒角还是会有一丝德系监听克制美学的意思。但细究之下,似乎暗藏玄机:经过严格声学仿真设计的二阶圆角障板,理论上可以大幅削减箱体边缘的衍射效应,优化频响的平滑度。高音单元部分采用了Opti-Wave波导技术,通过更复杂且精密的声学计算大幅提升了高音单元与重低音单元的衔接流畅性,相位失真也可以做到更好的水准。结合官方特别设计的极低分频点(1.3kHz),有效的提升了更宽频段的极低失真表现。

为了配合Opti-Wave技术,MA4的倒相管也被刻意做成了前置。不过有别于传统前置倒相管的监听音箱,MA4对倒相管内部结构与吸音材料做出了革新,大幅度的降低了传统前置倒相管容易遇到的共振问题。尤其是1kHz附近的共振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衰减,这让MA4在中频部分的失真进一步降低,在增强低频量感的同时保证了更优异的中低、低频的清晰度与准确性。

以上只是拓品为强化MA4更精准声音传递以及优化其近场聆听指向性的部分设计。在箱体内部拓品以CEA-2034为基础,使用KLIPPEL的NFS近场扫描系统对全空间进行测量,持续优化频响、全频失真以及离轴特性。然后再结合针对性的软硬件设计来实现MA4相当优异的近场聆听体验与让人咋舌的离轴播放能力。MA4从立项到上市历时多年,小道消息不断。据传言早期原型机也曾考虑过搭载复杂的DSP数字处理模块,但最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ADDA损耗,还是最终选择了最靠谱的纯模拟路线。这其中,拓品引以为傲的Class D放大技术被进一步优化改进,并对高音与重低音单元分别以50W+25W的双功放来进行独立驱动,以确保最充沛且低失真、低噪音、高动态的表现。经过优化的这套D类功放的总谐波失真根据官方数据是低于0.005%的,是的,拓品传统数零技能。

从硬件设计来看,毫无疑问拓品MA4监听音箱是一对更适合中近场聆听使用的监听音箱。那它的声音表现具体如何呢?九段在最近两个月对其进行了详细的主观测试,通过悬浮脚架将MA4放置在书桌上或是在听音室中通过黑武士落地脚架承托,前端是Accuphase DP750 SACD机做转盘,dCS Bartók解码,Accuphase C2900前级。MA4的电源接口为八字型,原配线材为国标版本,为了接入我的美标插座我统一更换为AQ的旗舰8字电源,需要提前说明。

测试《Blade Runner 2049》原声,MA4在近场聆听状态下展现出与其体积不符的掌控力。电子合成器的脉冲低频下潜至极低状态仍保持清晰的纹理,能量集中而不涣散,瞬态凌厉压迫感有限。对比长期桌面使用的真力8040B,MA4的低频更强调线条感,量感稍逊但质感相对鲜活。背板Sensitivity +24dBu,High Trim 0dB档位,MA4下鼓皮的震颤细节反而更清晰,瞬态与弹性是明确的。当适当增加聆听距离后,纵向声场相对更开,但其他方面表现有所弱化。

用《Adele 30》演唱会版测试MA4的人声表现,它的中频结像如同将歌者请进房间:唇齿摩擦的沙沙声、换气时的轻微颤抖皆触手可及。与纽曼KH120A相比,MA4的人声密度相仿,但少了德系监听的“天鹅绒滤镜”——当Adele唱到《Easy On Me》副歌时,KH120A会柔化嗓音中的撕裂感,而MA4则将其原封不动呈现。这种“赤裸”的真实,或许会让录音瑕疵无所遁形,却也让优秀作品的情感冲击力倍增,喜欢与否就要看个人喜好了。当然,对于专业用户来说无疑这算是一个优势,接近KH120A的表现也再次印证这对小尺寸箱子的性价比之高。

小提琴独奏《四季·夏》第三乐章中,MA4的高频延伸如月光倾泻,琴弓与弦线的摩擦颗粒清晰可辨,却无刺耳毛边。对比KH120A,MA4的极高频(12kHz以上)量感稍减(High Trim -2dB,这个档位的听感我个人更喜欢),但细腻度更胜一筹——三角铁的泛音不是戛然而止,而是如烟尘般缓缓消散。这种调校显然考虑到了长期聆听的耐听度,也印证了拓品对“准确≠枯燥”的理解:监听箱不该是音乐的情感滤网,而应是透明的传声管道。不过跟大多同价位HIFI音箱不同,MA4的高频与极高频要干练很多,不会有过分的泛音,更不会主动去制造所谓的“空灵”,这一点需要大家知晓。

作为近场监听,MA4的离轴响应是同价位监听音箱里优势明显的,九段认为这一表现也是MA4最大的特点。在1.5米宽的电脑桌面上,当听者头部大水平偏移后,声场宽度的收缩非常有限,前后移动头部的感受相仿。通过dCS Bartók直连Mac Studio播放《敦刻尔克》空战场面,喷火式发动机的轰鸣与无线电通话的清晰度达成完美平衡——多数进阶价位监听箱在此类动态场景中会出现6-8dB的中频掩蔽效应,而MA4凭借其全频段一致性设计交出了更清晰的答卷。
虽然MA4再次展现了拓品“惨无人道”的性价比,但其并非完美,物理法则终究无法颠覆。在《星际穿越》管风琴乐段的重放中,MA4低频的有效下潜与KH120A存在可闻的差距。此外,当播放一些极端信号时,箱体侧板会出现微弱的振动,九段建议用户搭配ISOAcoustics等悬浮支架使用可以较好的规避这一问题。不过考虑到其不到大部分同类产品一半的售价,这些妥协是在理性预期之内的。

写在最后,关于“科学HiFi”的一点想法
就像开篇说的,MA4确实把拓品那股子"科学HiFi"劲儿玩到了新高度。它的厉害之处不光在于参数吊打同级,更透着国内新锐厂牌对监听本质的理解:好设备不该当声音的美图秀秀,而是要做忠实的传声筒。这对箱子既不学纽曼、真力那些德系老炮给声音裹层天鹅绒,也懒得像某些网红箱靠音染赚耳朵便宜,它就死磕一件事——把自己“活成”监听音箱中的“透明玻璃”。拓品这种对中立的偏执就像音频界的“节食主义者",虽说不是人人都爱这口性冷淡风,但咱得承认——正是这群较真儿的工程师,硬是在三千档守住了“高保真"的底线。现在你去海鲜市场淘二手,那些动不动吹自己“监听味"的洋货还敢随便开价大几千的,怕是得先问问MA4同不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