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带着DeepSeek来看病,医学生天塌了?多地叫停医护类专业,是何趋势?

宁波宏途讲高考 2025-03-01 17:19:07

近日,一则很有意思的新闻引发网友关注。一位医学博主发布视频称:“天都塌了!病人DeepSeek后质疑我的治疗方案,气得我自己又查了一遍指南,才发现指南更新了……”截至25日14时,该帖获得15.4万的点赞,近3万条评论。

图源网络

而类似的新闻还不止一例。北京某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分享了一段使用DeepSeek辅助诊断复杂脑瘤患者的经历。他认为,DeepSeek在处理深入医学问题上的水平堪比省级三甲医院专家,患者可以信赖其提供的信息。

一直以来,临床医学专业都备受考生家长青睐,连续多年霸榜高考专业热搜榜。那么,AI“入侵”医学领域,是否会给医学生带来威胁?

本图由 DeepSeek 指导生成

AI解构专业知识

医学生也当随时代“进化”

在某些层面,AI确实展现了巨大的潜力,甚至能取代医务工作者,给出专业的诊疗意见。再联想到湖南严禁互联网医院用AI开处方,这多少也说明,可能有些医务工作者相当倚重AI,以至于成了一个问题。

当然,现阶段就说AI能取代专业的医生肯定不现实。诊疗所依赖的经验和检查,AI都是无法现实的,比如AI怎么可能触碰患者的身体呢?所以,一些医院虽然引进了AI,但仍停留在看片、整理记录的层面,远远达不到“天塌了”的阶段。

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2022年发布的《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中,也有多处对人工智能使用的限制规定。其中包括“医师接诊前需进行实名认证,确保由本人提供诊疗服务。其他人员、人工智能软件等不得冒用、替代医师本人提供诊疗服务”,此外,“处方应由接诊医师本人开具,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AI确实在相当层面解构了“专业知识”。人们过去相信像医务工作者这样的知识群体,拥有着难以为外人道的、高深的专业知识。但AI客观上将之祛魅,还原成最原始的样子——信息,只要掌握足够多的信息,那么就可以构建出专业知识,进行专业的判断。这也说明,所有自我标榜的专业知识,都有可能在AI面前现出原型——当掌握的信息够多,专业知识就不再有壁垒,所有的神秘感都会灰飞烟灭。

AI带来的或许是一场知识的革命,它解构了专业知识,但也倒逼人去重新定义专业知识。传统的“记诵之学”、信息获取在AI面前已经不再有优势。

因此,医学生也应当随时代“进化”,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适应新技术和新工具,从单纯的知识掌握者转变为知识的运用者和创新者,以适配专业知识零门槛的未来语境。

医护类岗位学历门槛升级

医护专业限招、减招

实际上,医护类岗位学历门槛已经呈现出逐步升级的态势,可见行业对医学生的要求已然正在提高。

前段时间,江苏、山西、河北、辽宁等地在其教育厅印发的《关于做好2025年职业教育拟招生专业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到:2025年高职专科学校原则上不新增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点,从严控制中医类专业点审批。

高职临床医学类专业被限制增设已有预兆。

早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就已经明确提出,要提升医学专业学历教育层次,根据行业需求,严格控制高职(专科)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

2020年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调,要严格控制高职(专科)临床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稳步发展本科临床医学类、中医学类专业教育,适度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

本科医学类专业增设也有类似动向。

2024年初发布的《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要求,非医学类高校不新设医药卫生类国控、省控专业。

对于已经开设的本科医学类专业,有知名医学专家建议也要限招、减招。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是评价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在2024年4月召开的“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院士指出,2020-2023年国家执业医师与助理医师考试通过率不到60%。医学教育质量低,同时又浪费了有限资源。因此他建议限制招生数量,避免分散教育资源,同时加强医生的专业教育。

2024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李海潮也曾谈到,近10年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一直徘徊在不到70%的低位,不同院校之间通过率从30%~90%不等。对于培养周期长、成本高的临床医学教育而言,低通过率意味着巨大的资源浪费,而且培养质量不高成为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对医师资格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3年低于50%的高校予以减招,对住培结业理论考核通过率连续2年排名全国后5%位次的专业基地予以减招。

■■■

在AI展现出巨大潜力、医护类岗位学历门槛升级的背景下,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已经迎来变局。但作为医学生,其实不必过度焦虑,AI虽然强大,但无法完全替代医生的临床判断和人文关怀,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仍是核心。

而作为高考生,医护类专业仍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医护行业需求依旧很大,职业前景依旧广阔,但面对时代的进步,医护类岗位对综合能力的要求必然会提高,如果要选择相关专业,一定要做好长期学习的准备。

注:本文来源于浙江高考帮整理自中国青年报、光明论、麦可思研究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