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的士业界的死胡同

坚料瑶 2024-05-08 05:30:38

点击关注“坚料志”头像,不错过每条香港大新闻。

的士业界每次在获批加价后,均会立即申请下一次加价,因每次加价批核动辄都要拖过数年,所以不论是政府抑或业界方面的操作也是可以理解。例如对上一次2018年申请加价,要到2022年才获批,当时所有的士起表收费一律加3元。2023年3月再向运输署申请加价,至今约一年即获立法会讨论,要理解的士业界的生态,先要理解加价背后的原理。

先勿论过去的士业界过去寻求加价的原因,例如加价可以改善服务质量、吸引新人入行等等。但今次政府极速回应加价的原因,的士保险价格大幅上涨无疑是核心原因。

近年过去专门为的士提供保险服务的泰加保险,因长年在的士保险业务亏损,最终断保。翻查纪录,泰加保险2021及2022年全年边损累计13亿元,决定断保是合情合理的商务个案。由新保险公司承保后,保费随即大涨,动辄有五成或以上的升幅,甚至有的士司机声称自己保费近9万元一年。

有驾驶经验的都知道,即使的士司机因每日长时间驾驶,价格理论上比一般司机为高是合理,但当价钱去到不合理地高时,就会产生另一个可能性,则是胡乱索偿的问题。保险界立法会议员陈健波曾指出,的士业界胡乱索偿情况长年存在,而且相当普遍。

可以理解的士今次要求加价,原因在于车保价格大涨上升,而当中核心问题,在于索偿理赔金额上。笔者相信过去部分索偿次数遍高的司机,不论是否涉及诈骗成份,高昂的车保价格,已将这批司机自然淘汰。然后则会引伸新一轮问题,在于司机数目持续减少。

吸引新人入行一直是司机业界的核心问题,也是每次司机加价的其中一个原因,若连年加价但都无法吸引新人入行。长远应考虑的问题是市民无法容易找到的士,从而转至其他替代品的机会越来越大,结果容易造成恶性循环,而该循环未来则不能单靠加价去解决。试想想,司机数目不足,然后加价,的士乘客数量减少,司机生计减少,再加价尝试维持生计,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单靠加价处理问题,最终只会走入一个死胡同。

一般情况下,交通工具公营化是其中一个讨论方向,但的士牌照作为投资品,其定位与巴士及地铁截然不同,相似度对比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与房地产市场性质更为相似。也是政府难以亦无法介入的原因,因政府不应亦无法为任何投资品提供保证的回报率,否则投资品的风险将荡然无存。

文:刘信

媒体工作者,学研社成员

*作者文章观点,不代表坚料网立场

0 阅读:0

坚料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