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芭蕾到“空中芭蕾”
在北京出生的马进自小跟随家人学习芭蕾舞。芭蕾舞在她眼中优雅舒展,十分优美。在看似松弛的动作中,需要精确的肌肉控制,协调身体力量。 或许是跳水与芭蕾的相似之处为马进带来了新的橄榄枝。当时,北京跳水队教练任少芬到学校挑选苗子,看中了身体条件优秀的马进。她回忆说:“家里觉得练体育对身体好,就同意我去学跳水。” 从排练室到跳水池,马进起初并不适应从芭蕾到“空中芭蕾”的变化。“最初的感觉是害怕,那时候人很瘦小,跳台又高,跳水池里的水也非常凉,还有消毒的气味,这些都让我觉得恐惧。”马进说。 训练的日子并不轻松,时常要挑战体能极限,出早操也十分考验小队员的毅力。“虽然当下觉得难熬,但是这种经历磨练了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了我要战胜一切事物的决心,也影响了我以后的性格。”马进说。
初抵墨西哥
2003年,马进随首批中国援助墨西哥体育教练团前往墨西哥,开始异国执教生涯。 离开生活了30多年的家乡,远赴大洋彼岸的陌生国家,马进对于生活中的这种变化欣然接受。 “我看过墨西哥的影视作品,对那里的热情奔放印象深刻。所以当我得知要去墨西哥的时候,没有什么担心,反而十分想要迎接挑战,去体验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她说。 但现实与影视剧不同,刚抵达墨西哥的马进发现,当地情况与想象中并不相同。最初,她被安排到墨西哥北部城市蒙特雷工作。“那里的气候四季分明,有点像北京。”马进回忆,在那里,她发现虽然墨西哥跳水曾取得佳绩,但整体训练环境堪称艰苦。 “训练设备简陋,跳台、跳板老化,没有保护带,训练场地也很紧张。”马进说,这种背景下,墨西哥运动员基本技术训练不到位,即使身体条件优越,也难以完全发挥优势。 硬件条件外,语言也是不小的挑战。虽然临行前,教练团进行了短暂的西班牙语培训,但仍然难以与当地人自如交流。 面对挑战,马进十分乐观。语言沟通不畅,就通过肢体动作交流;训练习惯不同,就根据情况灵活调整计划。工作之余,还常与当地朋友共聚小叙。“对我来说,一切都充满未知,每天都在接触新东西,虽然辛苦,但生活十分充实,心情也很愉快。”她说。竞技体育以成绩说话
扎实的执教经历和灵活的训练策略让马进的工作很快就见到成效。 在蒙特雷执教1年多后,墨西哥跳水队在2004年世界青年锦标赛上收获多枚奖牌。2005年,马进带队的跳水队又取得了当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墨西哥代表团的唯一一块金牌。 此后,马进与团队被调至首都墨西哥城,又先后带队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罗马世锦赛等国际赛事,取得优异成绩。 “2009年罗马世锦赛,我带教的埃斯皮诺萨夺冠,这是我工作中的一座里程碑。”马进回忆,埃斯皮诺萨夺冠后,时任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龙特地致电,向团队表示祝贺。 取得新突破后,马进为团队争取了更专业的训练设备和场地,成绩也水涨船高。2011年泛美运动会,墨西哥队包揽跳水项目全部8枚金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墨西哥跳水队在女子双人十米台项目拿到银牌,实现了该项目在奥运会上的突破。
2012年底,墨西哥政府授予马进“阿兹特克雄鹰勋章”。受访者供图
2012年底,为表彰马进为两国体育文化交流所作贡献,墨西哥政府授予其“阿兹特克雄鹰勋章”。这是墨西哥政府向外国人授予的最高荣誉,马进也成为获此荣誉的中国体育第一人。 荣誉之路并非坦途。即使赴墨执教至今,马进已经带领运动员获得近300枚国际赛事奖牌,但她坦言,自己也曾遭遇质疑。 早年间,曾有一位记者在报道中发出疑问:“中国教练给墨西哥带来了什么?”马进表示,竞技体育以成绩说话,因此当时她并未正面回复,但后来的一切成绩,都以事实回答了这个问题。 同样的,在赛前被问及比赛目标时,马进也从不夸口。她说,虽然成绩是竞技体育中无法回避的议题,但她从不在赛前制定所谓目标。“我们有信心,只是不宣之于口,尊重竞技体育的未知性,希望大家可以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如今,争议早以平息,回首20多年来的援墨执教生涯,马进用“欣慰”和“幸运”两个词概括。“欣慰工作收获了成绩与认可,也很幸运能体验这份特别的人生经历。”她说。取得信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回应外界的质疑固然需要厚积薄发的时机,取得运动员的信任则需要润物细无声的细心浸润。 “训练也讲究因材施教,所以我没有把中国的训练方法照搬到墨西哥。”马进表示,她根据不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做出了不同的训练计划,在执行过程中,也会根据队员情况随时调整。 每天训练开始前,马进会观察运动员的状态,决定训练科目。“不能让他们觉得训练难以接受。”马进表示,跳水是一项需要勇气的运动,有时在训练中,通过一个表情,她就能察觉到运动员的恐惧。 这种恐惧需要逐渐引导克服。马进表示,对于曾经失误的动作,有时运动员在跳台上犹豫1个小时也不敢再次尝试。“这就需要通过各种训练方法,修正技术,让运动员在一次次训练过程中确信,听教练指导,就不会‘拍’。” 技术上得到认可,感情上赢得信任,在这样日拱一卒的训练下,马进的付出也得到运动员的回应。 2007年墨尔本世锦赛女子十米台决赛,马进带教的首批墨西哥运动员埃斯皮诺萨在第一跳出现失误,随后在跳台上泪流不止。 当时,马进不知道她流泪的原因,只是继续指导她完成后续比赛。赛后,马进询问得知,埃斯皮诺萨是在担心,如果比赛中发挥不好,可能会影响马进在墨西哥的去留。 “她心里不舍,不想失去我。”明白过来的马进下定决心,要对得起队员的信任和依赖。“我一定要给她练出来,给她一个好结果。”马进这样安慰埃斯皮诺萨,也这样告诉自己。 在她们的努力下,埃斯皮诺萨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双人十米跳台项目收获奖牌,实现了墨西哥该项目奥运会上的突破。2009年罗马世锦赛,埃斯皮诺萨更是打破中国队“双保险”,获得女子十米跳台项目冠军。
运动员们的“中国妈妈”
赛场之外,马进也在运动员身上倾注颇多心血。 从在墨西哥带教的第一批运动员开始,马进就格外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放学回家时间晚,就发信息确认他们安全到家;有时运动员生病,看病吃药,煮粥照料,事必躬亲;运动员节假日回家探亲时,马进还曾为他们买机票、接送机。 “真是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马进说,在这样的相处下,加之姓氏谐音,运动员们自然而然就会叫她“妈妈”,这样的称呼也延续至今。 墨西哥跳水新星奥斯马尔自13岁起跟随马进训练。在他看来,这并不是容易争取到的机会。
马进与帕切科,在马进指导下,帕切科参加过4届奥运会。受访者供图
多年来,一代代运动员就这样在马进的带领和陪伴下成长起来,又薪火相传。墨西哥首位男子跳水世界冠军帕切科曾师从马进,如今他已经成为墨西哥全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专注墨西哥体育事业发展。 “他从运动员成长为这个行业的决策者、管理者,带领墨西哥体育事业发展进步,这让我有一种‘授人以渔’的成就感,我没有辜负祖国的期望。”如今已是中国援助墨西哥教练团团长的马进表示,她将坚守岗位,带动更多年轻运动员加入跳水运动,继续助推中墨体育文化交流深入发展。
2025年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温莎站,塞拉亚·埃尔南德斯/奥斯马尔在男子双人三米板项目摘银。受访者供图
记者:门睿
责编:马海燕
制图:劣青英
拍了60年,记录时代是他的追求
“海产大王”炼成记
“95后”侨二代将中文书店开到了巴塞罗那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