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大明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的背后,是满朝大臣的躺平

清河叙事 2024-05-26 06:25:38

正统十四年(1449年),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率数十万明军精锐迎战入侵瓦剌军队,结果在土木堡兵败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

皇上被俘,自此,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自此得到了“大明战神”以及“瓦剌留学生”等称号,人心大乱,歼灭几十万明军精锐的也先饮马北京城。

他认为大明朝会像宋朝一样衣冠南渡,俯首称臣,蒙古会迎来再一次复兴,可是一个人让他的美梦破碎,视为奇货的朱祁镇成为烫手的山芋。

明朝到了生死存亡关头。国不可一日无君,于谦等大臣建议让英宗异母弟弟郕王朱祁钰当皇帝,这个建议也得到了太后的恩准。

随后朝廷迅速召集朝臣商议战守大计,徐有贞等人甚至主张还都南京。经过兵部侍郎于谦等人的据理力争,经过皇太后的首肯,明廷最终决定固守北京。于谦等人结合当时现状,迅速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调兵遣将,固守边防、征调援军,筹备物资。整军备战,巩固京防。

经过一个多月的充分准备,明廷迅速从“土木堡之变”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不仅朝野局势稳定,而且军队士气大振,这为之后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打下了基础。最终朱祁钰坐镇京都,在太保于谦的指挥下,成功抵御住了也先的进攻,延续了大明王朝的继续。

在“土木堡之变”以前,明军一直是以武力为主的国家。武勋派系拥有强大的实力和话语权,因此明军才能多次击败外族。

但是,在土木堡之变中,明朝一直引以为傲的三大营几乎是全军覆没,武勋势力也跟着覆灭,大明王朝从鼎盛逐渐走向了衰败。

事件经过

事起于瓦剌部落派遣使者向明朝进贡马匹,希望得到丰厚的回赐。然而明朝宦官王振吝啬小气,只给了寥寥回赐,导致瓦剌人不满。

于是,瓦剌部族长也先统率部众四路突袭明朝边境。战争一触即发,消息传到京城时,边境重地已是连连失守,瓦拉人一路势如破竹,有一举直捣京师的架势。王振以为失守是士气不足的原因,怂恿22岁的英宗效仿宋真宗那样御驾亲征建立一番伟业。

在王振的鼓动下,明英宗决心亲征,率领50万大军前去迎战。然而,这支50万大军完全是临时拼凑起来的。

并且由于组织不当,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成国公朱勇为大将军,但在王振面前皆膝行而前;户部尚书王佐请帝回军,王振就命其跪在草丛里,直到天黑才能起来。随征的文武大臣却不使参预军政事务,军内自相惊乱。

尚未到达大同,仓促出征带来的后勤问题就出现了,军中已经开始缺粮,士兵饥寒交迫,一路皆有饿死者,还未抵达前线,军队就已怨声载道,毫无战意了。

八月初一,大军抵达大同。也先已经得报,瓦刺兵马假装退避,以诱敌深入。

王振听闻大喜,立刻派兵追击,结果遭到伏击大败而归,无奈之下朱祁镇只好宣布退兵。如果退兵路线是先前计划的那条,那朱祁镇一点麻烦都没有,因为他们本打算从大同经过蔚州,再由内长城的紫荆关回到北京。

可是由于王振担心自己家乡蔚州的庄稼地被明军给踩踏了,所以就改道从原来进军的路线回程了,结果在回程的路上遭到了瓦剌人的围追堵截,20万大军死伤过半。朱祁镇本人也被俘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大混战中,护卫将军樊忠在保护英宗的同时怒喝:“王振老贼,是你这奸佞误国葬送我大明50万将士,汝罪恶滔天,饶你不得,吾为天下诛此贼。”

随后他便使用棰锤死了王振。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英宗后来在回忆这件事情的时候,却说王振是因为自责引刀自刎的。

也先抓到英宗后,派人火速将手书送到京师,上报朝廷。京城里一片恐慌,百官集于朝堂之下,散朝不退。战败的消息络绎不绝,相继传来,人们私相传舌,谣言不断,又陆续有战败的兵卒包着累累创伤回到京城,向他们打听情况,都不知道皇帝的下落。直到噩耗传来,满朝悲恸。

随后的事情就很清楚了,瓦剌乘胜南下,突破紫荆关,大军围攻大明帝都顺天府北京。

时任兵部侍郎于谦采用坚壁清野的策略进行了北京保卫战,在于谦、石亨等人的殊死抵抗下,分别在德胜门、西直门、土城击退瓦剌军,明朝最终打赢了这场“北京保卫战”,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北京城,守护了困境中的明王朝。

尽管土木堡之后的后续处理,大明王朝取得了很不错的结果,在经历大败之后用一场大胜复仇成功。但是却难掩一个雄伟的王朝走向了衰落,土木堡之变对整个明朝,乃至整个中国、东亚历史,都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

造成的损失

土木之变明朝精锐的京师三大营一朝尽丧,诸多随军文臣武将死于军中,一线指挥员更是直接出现了断层,损失不可谓不大。

除此之外,其中的神机营作为那个时代第一支纯火器装备的部队,他们留下的伙计全便宜了瓦剌。诚然后面明朝试图重新打造三大营,但老将全部不在,新人根本扛不起保卫大明的重担。

结语

土木堡之役,站在瓦剌的角度看,无疑是军事大师也先的杰作。而对于大明朝无疑是一次惨败,帝国的主力部队包括六十六名国之干臣在内的巨大损失,宣告大明由盛转衰。

土木堡之变,虽说最为直接的祸首是英宗朱祁镇,但这个锅不能全部他背,因为朱棣,朱高炽,乃至其父亲朱瞻基时期的对外政策都给予了瓦剌发展壮大的机会。

其实朱祁镇北伐的主要缘由还是在于瓦剌壮大后,屡次侵扰大明疆土。若要是瓦剌当时不够强大,没有实力能够侵犯大明,想必朱祁镇也不用北伐。

0 阅读:45

清河叙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