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枝散叶,为王国传承立大功的朱瞻塙:记正统年间的大明赵王家族

楼哥看明史 2023-03-11 19:33:18

前言: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八月十五日,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王瑜双臂向上,做出被悬吊的姿态,口中不断地呼喊着,似乎是在向眼前不存在的人求救。随着声音的渐渐变弱,这位大明王朝正二品的武官停止了呼吸。

死之日,自束两手如高悬者,号呼救解而卒。—《明英宗实录卷五十八》

消息传到河南彰德府,时任赵王朱瞻塙不禁拍手称快。王瑜的死,不由得让他回想起十六年前的场景。那一次死在所谓赵王朱高燧谋逆案屠刀之下的人,可不在少数。那么赵王一案是否有隐情呢?经历了宣德年间的血雨腥风,第二任赵王朱瞻塙在明英宗正统年间又有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赵王朱高燧剧照

疑点重重的赵王谋逆案

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五月,当时还是常山中护卫总旗的王瑜,向朝廷告发一场谋逆大案。称常山中护卫指挥孟贤,纠合羽林前卫指挥彭旭等人,打算举兵造反。具体计划是先用毒药害死永乐皇帝朱棣,再用伪诏废黜皇太子朱高炽,然后推举赵王朱高燧为帝。

常山中护卫是赵王三护卫之一,指挥孟贤则是靖难元勋保定侯孟善的庶长子。然而要策动一场牵连如此之广的政变,参与的重量级人物似乎少了一些。我们不妨来看看其中不合常理之处。

根据《太宗实录》的记载,这一次政变的罪魁祸首指向了朱棣亲信的宦官黄俨、江保等人。黄俨是司礼监太监,早在燕王府时期就跟着朱棣,一直是他身边亲信太监之一。永乐皇帝多次派他去朝鲜国传旨,给了对方极大的压迫感。

赵王朱高燧剧照

不知道是不是从小看着长大的缘故,黄俨和老三赵王的关系特别好,关键是他特别不待见老大皇太子朱高炽。靖难战争时期,黄俨就曾经诬告当时的世子朱高炽和朝廷勾结。朱棣登基,特别是迁都北京之后,黄俨上下运作,一直希望将赵王推为太子。

这一次据说是钦天监官王射成夜观天象,发现“非久当有见主之变”,意思就是永乐皇帝命不久矣,所以黄俨指使孟贤等人密谋政变。

然而整个政变过程却漏洞百出,首先起草伪诏这么重要的事情,居然由兴州后屯卫老军高正来做。赵王府是连一个读书人都找不到了吗?让一个大头兵来写遗诏?其次王瑜作为高正的外甥,好巧不巧就知道了这件事情,然后果断进行了举报。

这件事的结果是什么呢?赵王护卫的中坚力量被清洗一空,而太子出面为弟弟求情,又让他在皇帝面前加分不少。事后关键证人王瑜被提拔为辽海卫正千户,也就是从正七品(总旗)升到了正五品。但是在朱棣驾崩,朱高炽继位之后,王瑜升任从三品的锦衣卫指挥同知,这简直是火箭般的蹿升速度。

升辽海卫千户王瑜为锦衣卫指挥同知,旌其发孟贤等逆谋也。—《明仁宗实录卷四》

朱棣、朱高炽剧照

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十一月,王瑜升都指挥佥事署左军都督佥事,佩漕运印,充左副总兵镇守淮安。英宗继位之后,王瑜实授左军都督佥事,都督漕运如旧。

笔者只是觉得奇怪,一个因为告密才升职的千户,在新皇帝继位后,不到十年时间里就从正五品做到了正二品。既然有这么大的本事,当初在赵王护卫中怎么只是一个小小的总旗?王瑜的身上,到底背负了多少秘密?又有多少人因他而枉死?所以在他临死之前过来追魂索命?

不过自从王瑜告变之后,孟贤被杀,黄俨靠边,赵王也一蹶不振。朱高炽继位后,朱高燧自请上辞二护卫,终于换来一个平稳落地之国彰德府的待遇。而在大侄子宣宗朱瞻基继位后,眼看的二哥汉王朱高煦的下场,赵王上交剩余护卫,终于换得了在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的善终。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朱高燧次子安阳王朱瞻塙进封赵王。

赵王朱高燧剧照

三叔家的继妃传统

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六月二十日,赵简王妃翁氏去世。翁氏是赵简王朱高燧第三任王妃,现任赵王朱瞻塙的生母。

和大哥太子朱高炽、二哥汉王朱高煦不同,朱高燧婚姻中的政治意味特别浓厚。洪武三十五年(公元1402年)十月,都督徐章之女被册为朱高燧的正妃。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四月,朱高燧进封赵王,徐氏也进封赵王妃。

徐章虽然籍籍无名,但他的大舅哥宁远侯何福当时圣眷正浓,是朝廷镇守宁夏的总兵官。然而何福在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八月因罪自尽之后,朱棣立刻在次年三月将徐氏废黜,改立黔国公沐晟之女沐氏为赵王妃。

沐家世镇云南,是朱棣最重要的拉拢对象之一。此前皇帝把女儿嫁给了沐晟的弟弟沐昕,现在也不顾辈分,又让儿子娶了沐晟的女儿。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二月,赵王妃沐氏薨,朱棣特赐谥号“恭惠”。我们需要指出一点,沐氏死后不到三个月就发生了所谓的谋逆案。

明代亲王妃九翟冠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十月,朱高燧二子的生母翁氏被册封为赵王妃。朱高燧累了,只想平平安安地过完一生,再给两个儿子一个嫡子的名分。

而在朱瞻塙进封赵王之后,原来的安阳王妃王氏也进封为赵王妃。不过这位王妃在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四月去世,还是死在了赵王前面。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六月,朝廷遣隆平侯张福为正使,给事中苏霖为副使,持节册封北城兵马指挥邵全之女邵氏为赵王妃。三叔赵王家族,终究还是逃不掉继妃的传统。

朱瞻塙的努力

朱高燧只有两个成年儿子,长子赵世子朱瞻坺还在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不幸早逝。所以朱瞻塙做了赵王之后的压力其实很大,一方面他要维持和朝廷的关系,另一方面则要想方设法开枝散叶。毕竟要是因为没有儿子而让赵国绝在自己手上,那可真成了一个笑话。

少年明英宗剧照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宣宗驾崩后,继位的新天子英宗朱祁镇年仅九岁,不但朝堂上是一个主少国疑的局面,天下各地也并不太平。其中真定卫军士张普祥自号七佛祖师,召集同党杀入磁州城(属彰德府),一时间整个彰德府内人心惶惶,包括赵王朱瞻塙也不得不向朝廷求援。

辛亥,赵王瞻塙奏: “寇入磁州肆焚掠,百户叚永潜结贼首柴旺等,欲据彰德城池为叛。”上复书曰: “先得镇守彰德指挥曹泰等奏此贼情,已遣中官去量调官军相机剿捕。叔宜严加堤备,勿令凶恶得逞其奸也。”—《明英宗实录卷二》

估计赵王收到皇帝的信之后,也只能心中骂娘。王府三护卫都上交了,我拿什么来防备贼寇?好在这场叛乱声势不大,很快就被官军平定,赵王府也恢复了平静。

当年五月,朝廷将赵简王朱高燧当年在北京之时置办的产业:田园六十三所全部入官(没收)。朱瞻塙心疼无比,琢磨着能不能进京见见皇帝求求情。恰巧明宣宗的梓宫将于下月发引入葬景陵,赵王立刻上奏请求“亲送宣宗章皇帝梓宫安厝”。

明宣宗景陵

这回轮到小皇帝朱祁镇翻白眼了,京中还有两位嫡亲的皇叔越王朱瞻墉和朱瞻埏,哪里轮得到赵王这位堂叔出马。再说太皇太后,也就是当年的皇太子妃张氏可一直都对赵简王有看法,你朱瞻塙就别来添乱了。于是英宗客客气气地回信,表示天气炎热,您老好好待在封国就行。

明代亲王绝嗣,可以由旁支袭封,不过前提是要有旁支。像赵简王这样只有一个成年的儿子的话,一旦朱瞻塙无嗣,那就没有旁支可以递补,赵国就要除封。所以朱瞻塙在还是安阳王的时候,就积极投入到开枝散叶的“伟大”事业之中,当时就和王妃王氏有了嫡长子。

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十月,英宗下旨为赵王诸子赐名:长子朱祁镃、次子朱祁鋆、第三子朱祁(釒芮)、第四子朱祁锃、第五子朱祁鋹、第六子朱祁鉾、第七子朱祁​鉷。而到了次年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赵王宫人更是生下一对双胞胎。生儿子本就是件喜事,更何况还是一对双生子,故而连皇帝朱祁镇收到喜讯之后,也特意写信给堂叔表示祝贺。

己卯,书复赵王瞻塙曰: “承喻叔宫中一产二子,此盖祖宗福祐所及,叔积善之庆,宗室蕃衍之徵也,惟善抚之。”—《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十二》

青年明英宗剧照

根据史料判断,这对双生子应该只保住了一个,即日后的赵王第八子平乡王朱祁鏓。当年七月,朝廷遣隆平侯张淳为正使、给事中陈宜为副使,持节册封赵王嫡长子朱祁镃为赵世子、次子朱祁鋆为临漳王、第三子朱祁(釒芮)为汤阴王、第四子朱祁锃为襄邑王。除世子外,其余三位郡王的岁禄均按照《皇明祖训》中首封郡王的标准:岁禄各二千石,米、钞中半兼支。

结语:朱高燧共三子三女,但三子之中世子朱瞻坺早逝(17岁)、第三子更是夭折,只有次子朱瞻塙继承了爵位。而三女之中前两女全都夭折,只有第三女活到了成年,被封为郾城郡主,并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成婚。可惜郡主婚后一年便不幸去世。

换句话说,朱瞻塙虽然有兄妹六人,但健健康康、没灾没病的只有他一人而已,王国传承的千斤重担全在他一人身上。好在这位嗣封赵王不负众望,一口气生了九个儿子(含双胞胎),除了两人夭折外,有七人活到成年。七人之中世子朱祁镃日后袭封赵王,其余六人获封郡王。除汤阴王后裔因罪削爵外,剩余五家郡王几乎都传承到了明末。

作为承上启下的赵王,朱瞻塙不但开枝散叶,保证了赵国的传承。还在他手上弥补了赵藩和朝廷之间的关系,其在土木堡之变后更有惊人之举。这些故事,我们放在以后的文章中再讲。

19 阅读:9319
评论列表
  • 2023-03-14 14:12

    明史里也没有这些传记啊,难道是明史稿里的?

    用户18xxx48 回复: 楼哥看明史
    绝对老大[点赞]
    楼哥看明史 回复:
    《明实录》里面

楼哥看明史

简介:主攻明史,希望能用不同的角度,看不一样的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