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纣王,真如剧中那么残暴吗?商朝的灭亡与他有何关联?

老张聊史 2023-12-14 20:05:54

纣王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年代久远人们对其生平事迹已经是十分模糊了。所以关于商朝的描述,我一般都喜欢用不确定的语气来评价,因为周朝统治的时间太长了,哪怕是周朝人自己恐怕也对商朝的往事知之甚少。而关于纣王的记载,最主要是参考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春秋时期对纣王的评价比较中庸,这很儒家。战国时期对纣王的评价基本都是负面的,比如屈原的诗里面就有说纣王把忠臣剁成肉酱,这点体现了纣王暴戾的一面,虽然不一定真,但也未必就是假。

从近年出土的殷商卜辞看纣王时期人祭依然在进行,只是从武乙时期开始的收拢神权的祭祀改革:削减祭祀名列,到纣王时期祭祀自有商王才能进行,祭祀名列也只剩下了纣王一脉的直系商王(像是他祖父当过商王的兄弟都不在祭祀名列)。这点影响很大殷商的平民在此之前也是拥有祭祀权的,甚至平民的祖先也可以在殷商祭祀名列中的。

殷商是一个靠着祭祀产生信仰团结国人的王朝,此举不仅是商王和贵族的矛盾激化,王畿内服的国人和商王的矛盾也变得无法缓和。殷商的王权和神权的争斗是必然的,武丁时期尚能凭借强大的军事和政治力量压制神权,可武丁之后的商王却无法如此,他们只能选择另一条路“与其强大自己不如削弱别人”但方式单一,也没有考虑到对贵族的安抚,到了纣王时期更是在对外作战上和人职任用上激化了和贵族与殷商国人的矛盾。

纣王热衷于集权,反感于服从有利于贵族利益的规则,而想要增强自己的权力地位,但这样打破了利益分配,统治阶级内部分赃不均,被外敌灭亡掉了,本质上是商朝贵族内部分配和国家对外策略,以及社会矛盾积累又激发造成的,简单来讲就是就算没有纣王,商朝这个制度矛盾程度也不久就要灭亡了,但既然亡在了纣王手里,他肯定在政治军事策略和国家管理等方面也有一定问题。

商朝君臣之间失去了默契,互相之间缺乏信任,以至于关键时刻被人偷家,虽然后期也打着类似反清复明的口号来闹事,但这些人的动机已经不是为了光复商朝,而是另立新王。因为这些叛乱主要是由武王的兄弟们操纵的,最后也被周公旦通通消灭,并且将殷商遗民治的服服帖帖。如果历史没骗人,纣王儿子应该是活了下来,商朝灭亡的时候并没有被周武王人道毁灭。

从帝乙和纣王帝辛开始逐渐弱化对神的崇拜,加强他们个人的权威,从他们的名字就看得出来,商只有这两个名字带帝字。有一种说法是他们破坏了商人的传统,导致离心离德,还真不一定是因为他们残暴,毕竟从现代观点看帝辛纣王祖上都残暴,反而纣王减少了对各种神的祭祀活动,减少了人祭,而且好多纣王的故事都是后人编的。纣王毕竟是亡国之君,残暴不一定,但一定是不得人心的。

商纣王是什么性格,这不好说,而且他在位估计三十年左右,他是个人而不是神或者一个符号,不同时期行为会变的。后期贪图享乐,至少中期开始疏远贵族旧臣、用近臣,在他手上丢了政权,这些是没跑的。无可否认,纣王属于过大于功的末代大王典型。但有一点要注意,在唐制科举之前,能否当大王,百姓说的不算,奴隶说的更不算。只有诸侯贵族说的算,如果发生是诸侯造反,多半是得罪贵族,无论大王做对做错。

0 阅读:43

老张聊史

简介:历史其实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