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死后,郭芙为何没投奔杨过?你把郭芙之子的名字读一遍就懂了

耳东品文史 2024-02-22 00:02:53

有人说《神雕侠侣》相比《射雕英雄传》而言差了太多,至于具体差在哪,在笔者看来,或许就在于结局的设定,“十六年后”的剧情部分,郭襄几乎已经取代了小龙女成为女主角一般的存在,可金庸还是强行让小龙女“死而复生”,给了故事一个强行圆满的结局。

其实对于一部分读者而言,尤其是读过前作《射雕英雄传》的读者而言,更想看到的应该是郭杨两家的缘分得到延续,小妮子郭襄就算了,杨过始终只当她是小妹子,而读者真正期盼的,是他与郭芙走到一起。

那在耶律齐死后,郭芙为何没去投奔杨过?

一、耶律齐之死

耶律齐之死该从何说起?至少在《神雕侠侣》原著中,耶律齐还活得好好的,凭什么说他死了?

(芙妹剧照)

甚至就连后来峨眉派传人周芷若提及历代掌门传下的关于“最后一次襄阳大战”的传闻时,也只提到这么一句:“襄阳城破之日,郭大侠夫妇与郭公破虏同时殉难,屠龙刀不知下落。郭祖师当时身在西川,待赶去想要相救父母亲人,却已为时不及。”

似乎也没明确耶律齐战死,但这即是问题所在,郭芙和耶律齐作为郭靖夫妇的长女及长女婿,自然应该被提及才是,怎么可能交代了小儿子郭破虏和小女儿郭襄的大名,却对长女一家只字不提?

只有一种可能,耶律齐和郭芙早已不在人世了,当然,更有可能是耶律齐死了,而郭芙去向不明。

因为耶律齐的人设在《神雕侠侣》中已算得上十分立体,他虽然没有郭靖的本领,却有如郭靖一般的一腔热血。

当年的那场襄阳大战中,他就主动请缨带着数千兵马杀入了敌阵,只是后来的结果正如书中呈现的那般,他被困敌阵,若非郭芙求杨过救他,他早已殒命当场,事实上书中还有个细节,哪怕杨过去救他,他也不愿意走,只说要与兄弟们同生共死,奋战至最后一刻。

(耶律齐剧照)

而且连载版《倚天屠龙记》中还提到丐帮曾抢走了明教石教主手中的圣火令,显然丐帮与明教有过一场恶战,至于开战的理由,或许是耶律齐为了帮郭靖夫妇收集熔铸倚天剑、屠龙刀的材料,毕竟那圣火令就是玄铁所制。

耶律齐有很大的概率是死在某次襄阳大战或是与明教的大战中。

如此一来,也就给了郭芙一个投奔杨过的机会,也让郭杨两家的缘分能得以延续,毕竟当年那场襄阳大战中,杨过冲入战场去救耶律齐时,郭芙也一度犹疑自己究竟是爱齐哥多一些,还是爱杨过多一些,显然,这已足够证明他心中有杨过,他犹疑的那一刻,耶律齐就已经输了。

二、关于杨过的传闻

然而从书中的细节来看,似乎郭芙始终与杨过无缘,尽管金庸并没有让杨过、小龙女在《倚天屠龙记》中再次登场,但江湖中还是有关于他们的传闻的。

(郭芙剧照)

比如故事开篇提到郭襄走南闯北寻找杨过时,就提到这么一句:“郭襄自和杨过、小龙女夫妇在华山绝顶分手后,三年来没得到他二人半点音讯。她常自思念,于是禀明父母,说要出来游山玩水,料想他夫妇当在终南山古墓隐居,便径往古墓求见。墓中出来两名侍女,说道杨过夫妇出外未归,招待郭襄在古墓中住了三天等候。但杨过夫妇未说明归期,郭襄便又出来随意行走。”

可以确定,此时杨过的身边仍只有小龙女为伴。

而后来黄衫女子退场时的一番话则更是证明了杨过的妻子只有小龙女。

毕竟她是这么说的:“黄衫女子微微一笑,说道:‘终南山后,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右手一招,带了随来的八名少女,飘然而去。”

那“神雕侠侣”所指即是杨过与小龙女,若此时杨过身边多了个郭芙,黄衫女这么说自然就不合适了。

(杨过、郭芙剧照)

着实遗憾,杨过始终没能娶到自己的白月光郭芙,而郭芙也没能遵循自己的内心,去投奔杨过。

可让人纳闷的是后来的郭襄成了峨眉派祖师婆婆,郭芙甚至都没去投奔郭襄,这又该作何解释?失去了夫君和父母的郭芙还能投奔谁?

似乎以郭芙的武功水平,再加上她那容易得罪人的脾气,没了这些靠山,她是寸步难行,不过你若是知道她的儿子叫什么,那一切就说得通了。

三、郭芙之子

郭芙的儿子叫什么?

似乎金庸从没写过这么一个角色,其实不然,连载版中,金庸就暗示了她确实有个儿子。

那是连载版《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一回中,俞莲舟看到形迹可疑的丐帮长老时说这么一句:“俞莲舟见他背上负了六只布袋,心想这是丐帮中的六袋弟子,地位已算不低,如何竟干出这种卑污行迳来?何况丐帮素来行事仁义,他们帮主耶律渊如又和大师哥宋远桥是极好的朋友,这事可真奇了。”

那宋青书虽是个斯文败类,但他爹宋远桥却向来是一身正气,能与宋远桥成为至交好友,这位耶律渊如的为人自然也不差。

而从他姓“耶律”,同时又是“丐帮帮主”的人设来看,这人无疑就是耶律齐与郭芙的儿子,他正是从父亲手中接过了丐帮帮主的位置。

(丐帮剧照)

说到这里,郭芙的去向就十分明朗了,耶律齐虽死,她却选择为耶律齐守寡,继而投奔自己的儿子,在丐帮总舵安度余生。

同时这也是为何她妹妹郭襄已经名动天下,她却没有前去峨眉投奔妹妹的原因。

这即是金庸故事的魅力所在,哪怕是书中的一些细节,也足以让读者脑补出有趣的剧情,这样的故事,你怎能不爱。

4 阅读: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