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曾言:“雷公藤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独胜诸药。”
雷公藤一药,其根如藤蔓盘结,形似雷公之槌,故名雷公藤。
此药性猛力专,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之效,对痛风等风湿痹痛之症有显著疗效。

然其毒性峻烈,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仅一线之隔,用之得当,可起沉疴、愈顽疾;用之不当,则恶心呕吐、抽搐昏迷,须臾祸起。
《中药大辞典》中载,雷公藤内服剂量需严格控制在每日1.5~4.5g,且须炮制后入丸散,以减其毒性。
故用雷公藤治病时,需深谙其药性、炮制之法及配伍之道。如配伍甘草、黄芪,可缓其毒而增其效;佐以当归、川芎,则活血之力更盛。

李先生,52岁,主诉痛风反复发作。
自述症状如下:双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痛如刀割,夜间尤甚,难以入眠,伴口干口苦,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观其舌,舌质红,苔黄厚腻。
辩证:湿热痹阻,经络不通。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拟方:雷公藤、苍术、黄柏、薏苡仁、忍冬藤、络石藤、赤芍、丹参、牛膝、秦艽、甘草。

方解:雷公藤初用小剂量,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且可制苍术、黄柏之燥烈。
苍术、黄柏、薏苡仁清热利湿,健脾燥湿,使湿热从下焦而出;忍冬藤、络石藤清热通络,祛风除湿,以疏通经络之瘀滞。

赤芍、丹参活血化瘀,牛膝引药下行,直达病所;秦艽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甘草调和诸药,缓其毒性。
患者按此方服用28剂后,关节肿痛大减,夜间可安睡。后复诊,见仍有余热未清,故加雷公藤粉,继服至诸症皆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