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光辉革命岁月,体悟革命精神——“学史践行,赓续初心”实践队参观德州市革命烈士陵园

许不令 2024-01-25 12:03:47

齐鲁大地,一片蕴含着红色文化的革命热土。这里的革命斗争历史波澜壮阔,功勋卓著,这里保留着极为丰富的革命遗址,这里记载着一个个震撼人心的革命传奇故事。就让我们一起来打卡这些红色地标,回望光辉革命岁月,近距离感悟革命精神。为深刻探寻红色文化,践队于2024年1月25日来到了德州市革命烈士陵园。

德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88年,前身为原德州市(现德城区)烈士陵园,2004年迁于现址(德城区虎仓路8号)。园内共安葬着83位有名烈士和350余位无名烈士。1990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命名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2007年被省委组织部命名为“山东省党员教育基地”。

初见陵园是一个可容纳近万人的50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纪念广场的绿化环境很好,随处可见树木草丛。郁郁葱葱,让人倍感清爽。广场上的雕塑高大而雄壮,栩栩如生展现了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场面,他们一个个英勇无畏奋力向前。烈士墓群坐落在一片绿茵内,静静的矗立在那里给人一种安静肃穆的气氛。随后我们便看到了海拔46米高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们在碑前默哀一分钟,向英烈表示敬意和缅怀。接下来我们去到了革命先烈的陵墓区,陵墓区分为有名烈士墓区和无名烈士墓区,有名烈士墓区安葬着83名革命英烈的尸骨,无名烈士园安葬着由全市11个县(市、区)迁来的350余位无名散葬烈士。并且烈士英名录墙镌刻着全市11个县(市、区)的19525位各个时期牺牲的英烈的名字。

最后我们便进入了人民英雄纪念馆,人民英雄纪念馆内分为四个展厅,一展厅为“历史不会忘记”,表述德州人民自1840年以来反帝反封建斗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史的展览;在这里解说员向我们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冀鲁边区的早期革命者——马振华。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自1934年起,马振华任中共津南特委特派员,在他的宣传鼓动和精心组织下,一个个党支部建立起来,被敌人破坏的党组织又重新恢复和发展壮大起来。1940年的一天,马振华的爱人为躲避敌人迫害和谋求生路,带着孩子逃荒讨饭来到宁津县东部一个村庄。恰巧,马振华在这个村庄视察工作,他抱起孩子亲了又亲,随后摸着孩子的头说:“快和你娘要饭去吧!过了饭时,就不好要了。”孩子跟着母亲默默地走了。同志们都埋怨他不该这样无情,马振华却说:“这样的群众太多了,只有国家富强了,大伙儿才能丰衣足食。”直到今天,这个故事仍在宁津广为流传。1940年9月11日晚,马振华到宁津县柴胡店区薛庄召开秘密会议,不料被柴胡店据点的敌探侦知。敌人纠集了日伪军300余人趁夜包围了薛庄。发现被围后,马振华与数十位革命同志一道同敌人展开激战。终因寡不敌众,马振华等11名同志壮烈牺牲。马振华革命者的故事令我们动容,革命精神是一种崇高而伟大的品质,它代表了勇气、奉献和为了追求社会正义和不懈努力的精神。二展厅为烈士英名和德州主要战争、重大事件;三展厅为德州民工支前,表述德州75万民工奔赴20多个省市用扁担、手推车支援前线,为中国的解放立下的丰功伟绩;四展厅为国防教育展厅,展出各种新式武器模型、图表、照片等,向参观瞻仰者展示国家强大、军威雄壮的成果。历史与现在虽然大不相同,但他们都被伟大的革命精神所共同领导,共同成就美好的未来。

“古郡德州,九达天衢,往昔争锋兵祸频仍,近代革命几经鏖战,两万优秀儿女捐躯报国”。先辈们的功绩将铭记于心,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和炙热的革命激情感染着每一代人,我们将接下传承的火炬,继续将它发扬光大。

作者:刘俊琳

队伍:“学史践行,赓续初心”实践队

指导老师:纪玉超

0 阅读:1

许不令

简介:先进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