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民国海军实力到底有多强?1949年2月26日重庆号起义

萨沙讲史堂 2024-02-25 22:20:46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解放战争时期民国海军实力到底有多强?1949年2月26日:国军最大巡洋舰“重庆”号25日在上海宣布起义,26日抵达山东烟台港。

解放战争中,国军海军实力究竟有多强?

没什么了不起。

众所周知,自从清末北洋水师覆灭以后的半个世纪内,中国海军实力都非常弱小。

为啥?

海军是吞金兽,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是难以维持的。

以北洋水师为例,建立这支海军就让满清花费了高达3000万两白银。

要知道,甲午战争前的 1893年,国家财政盈余创造了历史纪录,高达760万两。

即便如此,建立一支北洋水师要花费国家长达4年多的财政盈余,实在可怕。

从庚子事变以后,中国历届政府都是严重财政赤字。清末的1903年,财政赤字高达3000万两。这么严重的财政赤字,连最基本的官吏、军队的工资都难以维持,还谈什么建造海军。

抗战之前,中国海军仅有宁海号、平海号这两艘比较先进的轻型巡洋舰,建造于30年代,排水量不过2000吨,

还有诸如排水量仅为1000多吨的逸仙号轻巡洋舰,也是建造于30年代,其余基本都是陈旧不堪的老式军舰。

面对强大的日本联合舰队,这几艘军舰不可能有什么作为。

在1937年,宁海号、平海号、逸仙号先后被日军击沉或者自行沉船。

抗战中,随着海岸线的丧失,海军仅剩少量炮舰在内河与内湖布雷,阻挠日军利用河道将船舰、军队及补给深入中国内部。

抗战胜利时,海军名义上有2个舰队,实际上舰艇加起来只有15艘小艇,排水量总共才7249吨。

此时侵华日军全部投降,国军因此缴获了一些日军军舰。不过,这些军舰性能平平,吨位也很小,比较有名的是“长治号”“安东号”炮舰。

长治号是日军“宇治”号炮舰,日本在1941年完成建造。宇治号排水量不过1300吨,是一种浅水炮舰。它装备3门120毫米火炮(可以高射防空),1门40毫米机关炮和8门25毫米机关炮。

它的最大航速为20节,续航能力3000多海里。

同远洋军舰不同,宇治号是用于内河上的炮舰,所以是平底设计,吃水仅有2米多。

这种军舰多在内河和近海行驶,必要时候也可以在远洋航行,但抗风浪能力很差,存在一定风险。

日本投降时,长江上共有5艘类似的炮舰,其中4艘逃走。只有长治号来不及逃,被美国舰队拦截,随后转交给中国海军。

区区1300吨的排水量,在大国海军看来就算是蚊子船。对于实力虚弱的中国海军来说,“宇治”号就是罕见的大型军舰了,舰上官兵就有150多人。

1949年9月,解放军先后占领南京和上海,国军官兵明白大势已去。此时长治号主要士兵基本都是福建籍,而军官则多是中央系,双方本来就有深刻的矛盾。

9月18日,在地下党策划下,长治号上的40多名福建籍水兵发动起义。舰长胡敬端、副舰长孔祥栋等人从这些水兵进行了激烈枪战,最后死伤殆尽,长治号被起义士兵控制。

长治号转向驶入上海港口,蒋介石得知此事极为恼怒,命令必须将其炸沉。

长治号经历了2次轰炸,军舰损失严重,水兵也伤亡较大。到了这种地步,长治号只能选择自沉在长江中,避免被国军战机炸沉。直到1950年2月,该舰才被打捞上来,改名为"南昌”舰,直到1979年退役。

长治号起义的经历,就是战争老电影《海魂》的内容!

除了长治号以外,比较大的军舰就是“安东号”。

安东号原名安宅号,是真正意义的上的炮舰,排水量仅有700多吨,航速16节。

它也是浅水炮舰,吃水只有2米多,装备2门76毫米火炮,6挺13毫米高射机枪,4挺7.7毫米重机枪。

安东号在日本是一种巡逻炮舰,主要在近海和内河日常巡逻。

我们可以看到,安东号的火力不强,仅有2门76毫米火炮,其余都是机枪。

对于巡逻炮舰来说,这样的火力已经足够。它可不是要求同敌人主力舰队作战,主要是对付敌人的小型船只,间谍船甚至快艇。当然,它不需要太多的防空能力,因为用处不大。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发生后,安东号被堵在安徽长江江段。由于无法向台湾撤退,安东号选择在南京燕子矶江面参加海防第二舰队起义,成为解放军的军舰。

9月,国军战机沿着长江搜寻长治号期间,误把安东号当作目标,将其炸沉。

除了这两艘炮舰以外,吨位比较大的就只剩下“咸宁”号。

有趣的是,这是一艘意大利人建造的扫雷舰,1927年服役,属于“阿兹欧”级扫雷舰。

这种排水量仅仅600多吨的扫雷舰,是意大利专门用于海外殖民地的军舰。

它的最大航速为15节,装备2门76毫米火炮,10门25毫米机关炮。

这是一艘浅水炮舰,吃水只有2米多。意大利人将其编入意大利远东海军支队,主要在以上海为基地的长江流域活动,保护意大利侨民的利益。

抗战爆发后,因为意大利是轴心国,咸宁号没有受到日军的攻击,一直停泊在上海。

直到1943年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尼里政府垮台,新政府才密令咸宁号自行沉没,避免被日军俘虏。时间很快到了1944年,受到中美联合空军的猛烈轰炸,日军沿海运输船损失严重,急需要护航军舰。无奈之下,日军将兴津号打捞出水,增装了大量防空高炮,随便编入护航舰队。

说来咸宁号的运气不错,从1944年5月开始服役,前后护航一年时间,遭遇多次近距离轰炸,竟然没有被炸沉。

1949年国军全面撤退时,将咸宁号撤退到了台湾。该舰在台湾服役到1956年,这才退出现役。

除了这三艘军舰以外,其余接受日本投降的军舰基本都是二三百吨的小炮舰,只能用于近海和内河的日常巡逻。

比如“隅田”号浅水炮舰,排水量300吨,制造于1940年。这艘炮舰仅有1挺13毫米机枪和2挺7.7毫米机枪,最大航速17节,性能相当差劲,不值得一提。

对于中国海军实力的薄弱,美国是很清楚的。

二战期间,中美签署了租借法案。

根据租借法案,中国海军得到了美国援助的8艘驱逐舰,1946年7月14日被命名为:太康、太平、永胜、永顺、永定、永宁、永兴、永泰。

以蒋介石长期当作坐舰的太康号为例,本来是美国海军二战建造的“埃瓦茨”级护航驱逐舰。

该舰在1943年建造成功,姊妹舰就是太平号。

太康号的排水量为1400吨,航速21节。这是一艘远洋驱逐舰,续航能力高达4000多海里。它装备6门76毫米火炮,2门40毫米机关炮,9门20毫米机关炮。

就性能上来说,太康号、太平号比国军最强的长治号,还要厉害一些。

得到这8艘驱逐舰后,国军海军实力才有一定的增强,具备海上作战能力了。

而太康号和太平号,也一直是国军海军的主力舰。

在1965年八六海战中,年迈的太康号仍然上阵,却因机械故障,只能坐视猎潜舰“剑门”号和“章江”号被解放军击沉。由于国军海军缺少军舰,直到1975年太康号才被改为靶舰,在一次演习中被击沉。

相比太康号,它的姐妹舰太平号就惨多了。

说起来,太平号名气非常大。在1946年,太平号和中业号坦克登陆舰进驻南沙群岛,宣布了我国南海主权。国民政府将南沙中唯一有淡水资源的大岛黄山岛,改名为太平岛,以纪念太平号在南沙的壮举。

1949年10月,太平号曾经参加了金门战役,击毁了大量登陆渔船,将登岛9000多解放军陷入绝境。

1954年11月,太平号在浙江舟山群岛遭到解放军4艘鱼雷艇伏击,被多枚鱼雷击中沉没。

在解放战争进行期间,美国又援助给国军海军2艘驱逐舰、24艘扫雷艇、28艘猎潜艇、193艘登陆艇。

英国同样也有所表示,将1艘轻型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赠送给国军海军。

这艘轻型巡洋舰,就是今天的主角重庆号了。

重庆号是英国皇家海军30年代建造的“曙光女神号”轻型巡洋舰。

它的排水量为5200吨,最大航速32节,装备6门152毫米火炮,8门102毫米高炮,8门40毫米机关炮,还有6个鱼雷发射管。

同上面提到的那些炮舰不同,重庆号具有一定的装甲防御能力。它的侧面装甲有57毫米,主炮塔装甲是25毫米,甲板也有25毫米装甲。

这艘远洋军舰,续航能力高达1万2000海里。

因为是轻型巡洋舰,重庆号的官兵比较多,高达500人。

这艘巡洋舰本来是英国的功勋舰,二战期间一共击沉轴心国十多艘军舰以及20多艘商船。

那么,英国人为什么将重庆号送给我们?当然也不是白送的。

抗战期间,中国曾有6艘海关船只在香港停靠。当时香港政府急需船只,就征用了这6艘海关船。1941年日军攻打香港,这6艘船全部损失掉了。

战后英国政府表示愿意赔偿损失,就将重庆号赠送给中国。

对于英国来说,战后已经无力维持这么大规模的海军,重庆号本来也是要退役的,还不如拿来送人。

重庆号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军海军最大的军舰。

实际上,重庆号在解放战争中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该舰在1948年8月才到达中国,仅仅参加了三大战役的辽沈战役。

期间,蒋介石曾经乘坐重庆号,赶赴东北督战。而此时重庆号官兵都知道国军大势已去,回国时路过香港时就有20多名水兵一去不回,到该舰起义之前先后逃走200多人。要知道,重庆号上官兵一共只有500人,等于逃走了一半。

当时重庆号已经有地下党潜伏,舰长邓兆祥也开始动摇。在蒋介石上舰以后,重庆号官兵表现出现懒散和不满。

蒋介石对重庆号的情况也很不满,在日记中写道:“我在过去数十年中,曾驻节各型军舰甚多,觉其都很整齐清洁,但此次驻节‘重庆’军舰期间,觉得到处都不清洁,以我驻的司令厅而言,办公桌、箱柜内、卧室睡垫下,到处都是灰尘,而特别令人不解的,厕所马桶旁有一立式扶手,显系备大风浪时手握支撑用的,但其专供握手的把手竟被拆除,这舰上似有很多问题,务要注意改善。”

重庆号在1949年2月25日起义,舰长邓兆祥虽并非起义发动者,然而最终也表示同意。

为了躲避轰炸,重庆号驶往解放军控制的烟台港,随后又驶往东北的葫芦岛港。

国军空军并没有放过它,在3月19日出动9架轰炸机将其炸成重伤。重庆号连中3枚炸弹,损毁严重,被迫选择自行沉没。

1951年,重庆号被打捞出水,因伤势严重已经没有修复的价值,改为水上仓库,后来又改造为海上宿舍船。

除了以上的军舰以外,国军海军还通过抽签,得到了34艘日本赔偿军舰。

1947年6月,中国代表参加了盟军第一次抽签仪式。

海军上校马德建的手气还算可以,抽中了6艘驱逐舰、6艘护卫舰、12艘护航舰、6艘布雷舰、2艘运输舰以及2艘猎潜艇。

这些军舰都是日本联合舰队残留的玩意,表面上吨位还不错,大多不堪使用。

以吨位最大的汾阳号驱逐舰为例,这是日本二战时期的“秋月级”驱逐舰。

汾阳号在1945年1月才开始服役,排水量为2700吨。

此时日军已经日薄西山,距离崩溃不远了。汾阳号只装备了一些高射炮,作为本土移动防空舰,连主炮都没有安装。

到了8月投降后,日军把状况不错的汾阳号彻底拆除了武器,作为一艘复员输送舰使用。

国军抽中的汾阳号,实际上是没有武器的一艘运输船。它是战争后期建造的军舰,很多地方都是粗制滥造,刚用了2年已经很多问题。更要命的是,中国海军缺乏相关零件,无法进行维修,该舰由此失去了作用,一直没有服役。

也许看到国军海军力量过于薄弱,美国海军将自己抽到的雪风号,转交给中国人。雪风号是二战著名的扫把星军舰,国军海军将其命名为丹阳号。

这艘排水量2000吨的驱逐舰,很快成为国军海军的主力舰。它装备的2门127毫米主炮,2门100毫米火炮,8门25机关炮,也称得上火力强大。

大家可以看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军海军,实力是相当薄弱的。然而解放军海军实力为0,国军海军仍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

由此可见,海军对于一个大国的重要性,即便只有几艘驱逐舰,也有着巨大的军事和经济意义。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