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怒指”王近山架子不小,王近山无奈:是陈赓旅长害了我啊

谈谈旧历史 2024-03-16 20:02:47

前言:

抗日战争时期,129师的副师长徐向前来到前线视察。他此次视察还背负着一个任务,就是敲打722团的副团长王近山。这天中午,徐向前来到了772团阵地,王近山正带着大家挖建防御工事,一锄头下去泥土飞扬。

王近山看到有人走来,放下锄头抹了一把汗跑来向徐向前敬礼。徐向前看到王近山却板起了脸,他指了指王近山后面紧跟着的七八个警卫员,嘲讽到王近山官职不大,官威不小,怎么有那么多警卫员跟着。

要知道像徐向前这样的副师长身边的警卫员也才三四个,王近山这个规模完全超出了标准。王近山面露苦涩,“这都是陈赓旅长‘害’得我啊。”不等徐向前说什么,他继续诉苦这几个人都是陈庚旅长派来的,并要求这几个人随时随地都要跟着他。

王近山犯了什么错,要让陈庚旅长如此大动干戈,他和陈庚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王近山的传奇人生

光看外表,王近山简直是一个书生样子。他皮肤比较白,看着文质彬彬,手无缚鸡之力,谁能想到这样一个看似柔弱的人竟然有着“王疯子”的外号。

王近山作战向来勇猛著称,他的女儿在回忆父亲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王近山在战场上那不管不顾的疯狂,可以说王近山为了胜利不顾一切,甚至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

王近山本是一个小山村的放牛娃,终日与牛为伴,在一次放牛途中,他认识了红军的一名军长。军长看他小小年纪就出来干活很是心疼,王近山当时营养不良,瘦的皮包骨头,军长看他还算机灵,便把他送进了红军队伍,17岁的王近山于是成为了红军的一员。

在加入红军之前,王近山一直过着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日子,生活很是枯燥。红军队伍里有很多人与王近山年龄相仿,在同龄人的带动下王近山也恢复了作为一名孩子的活泼好动。1932年,王近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立誓余生都要为共产主义奋斗。

王近山说到做到,在部队当中每次作战都像不要命一样冲锋陷阵,因此收获了一个“王疯子”的绰号。

1932年国民党大军围剿鄂豫皖根据地,我军面对突袭准备不足,很快弹药就用尽了。王近山为了不让国军得逞直接上前与其贴身肉搏,他抱住一个国民党兵直接滚下山崖,想要与对方同归于尽。

王近山这股冲劲感染了队友,在他的带动下,大家都拼了命的与敌军搏斗,拿下了战争的胜利。战斗结束后,战友们在山下赶紧搜寻,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找到昏迷不醒的王近山。

王近山此时身体多处摔伤,浑身都没有一块好肉,头上更是有一条二三十厘米长的伤口,深可见骨,好在王近山命大,及时抢救才保住了性命,他的头部也永远留下了一条光荣的伤疤。

实际上当时的王近山已经凭借着优异的表现当上了红军部队的连长,作为一名“指战员”,他的职责更多的是指导士兵们冲锋陷阵,自己完全没必要如此拼命。

可是在关键时刻,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冲了出去,可是凭借他这股冲劲,王近山才能一步步从普通战士做到团长,在1936年,他甚至已经担任了红31军第93师师长,那时的他只有21岁。

王近山能走到这一步也不完全靠的是他的果敢无畏,作为一名指挥员,王近山完美的完成了他的本职工作,在制定战术上很有建树,依靠战术打了很多次漂亮仗。

1943年10月,日军和国民党部队同时向我军发起袭击,日军对太岳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国民党部队则在陕甘宁地区展开了第三次反共高潮,意图趁我军脱身乏力时将我军剿灭。

王近山接到指示保卫陕甘宁,当时的他手上能够灵活调动的部队只有一个团的兵力,为了完成组织上交给他的任务,王近山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俗话说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王近山要部下伪装成逃难在此的流民,在脸上抹上黑泥,直接进入了日军的势力范围。

王近山的部队就这么大摇大摆地来到了韩略村,这里可是此次日军的重点关注地区,早就被日军划入了他们的势力范围,常常有日军在此训练巡逻。

按理说王近山他们应该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可王近山爬到山头一看,又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他要在此设下设伏,将后续赶来的日军一网打尽。

王近山的判断是准确的,他们刚埋伏好没多久,一队日军就驾车向着韩略村驶来。王近山紧密关注着他们的动态,一点点对其进行包围。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战士们鱼贯而出,日军完全没有想到王近山如此大胆,被打了个猝不及防,仅仅三小时的时间内王近山就把这支日军部队全歼,这一百余日寇中只有三人侥幸逃脱。

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据后续了解日寇的这支部队可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小队,而是一支军官参观团,有100多名都是中队长以上的军官,王近山这一场战斗使日军损失一百多名军官,功劳很大。

毛主席更是称他为我军的“第二代军事家”,要全军向他看齐,以他为榜样。

敲打王近山,改坏毛病

王近山哪儿哪儿都好,就是性子太急作战太猛。陈庚知道他是一个可造之材,这才派了七八名警卫员紧紧跟随他,就是要王近山分身乏术,不能随意冲锋。

很显然王近山并没有领会到陈庚的良苦用心,王近山对着徐向前直诉苦,说这几个警卫员名义上是在保护他,但是打起仗来完全就是绊脚石,干扰了他的速度,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陈赓。

徐向前看王近山丝毫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来了脾气,再次提醒他是不是哪里犯了错误才让陈庚如此治你。

王近山委屈极了,他自己老老实实本本分分一直在前线作战,步步紧跟组织,哪里会犯错误呢?

徐向前看王近山实在是糊涂,只能自己向王近山坦白陈庚旅长的一片良苦用心。徐向前向王近山解释了缘由,过去的他只是一个小小指挥员,带头冲锋可以起到表率作用,可以鼓舞士气。可现在不一样了,他是团长,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战士的行动,大家都向你学习,你也应该更加谨慎。

徐向前对王近山讲,一个位置有一个位置的职责与任务,现在他的身份是副团长,主要任务发生了变化。如果再像之前那样随意冲锋,战士们不明就里跟着你一起下了战场,子弹无眼,万一让大家中枪了怎么办,如果你自己中枪了,那部队谁来指挥,谁来带领大家完成任务?

王近山傻了,他完全没有想到这里面陈庚旅长的良苦用心。在此之前,陈庚旅长已经跟他提过很多次要他做事再谨慎些,不要随意带人冲锋。

此次给他身边安排六七个人,打仗的时候都要形影不离贴身防卫的原因他也隐隐约约明白,但是就是不想承认,认为这是陈庚不理解自己,直到他人点清了缘由,王近山心中才升起一股羞愧。

陈庚将王近山视为不可多得的人才,知道他的潜力远不止现在显示出来的那些。陈庚认为王近山是一名难得的战将,无论任务有多困难,只要王近山答应他就会做到,因此王近山也成为陈庚的重点培养对象,陈庚第一个要改变他的,就是他这急冲冲的脾气性格。

因此陈赓才出了这个主意,专门从旅里的警卫连里挑了几个人对他进行专门保护。陈庚特意嘱咐这几名警卫员,不要听王近山的指挥,只要他打仗要冲锋了,就立即拉住他,坚决不让能让他往前冲。

这几名警卫员完成了陈庚交给他们的任务,多次在王近山准备冲锋时死死按住了他,这让王近山很是窝火,甚至与他们动了手。即便如此,几名警卫员还是认认真真地执行着命令,丝毫不把王近山的威胁放在眼里。

直到这次徐向前前来,王近山才认识到战场指挥员的重要性,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在接下来的作战中,王近山很快改掉了这个“毛病”,成长飞速。

为人厚实,待人诚恳

王近山的魅力不止于他在战场上的果断,在日常生活中他也赢得了很多人的好感。在朝鲜战场上,王近山与司机不幸被敌军发现,是司机老朱冒着风险凭借多年经验驾车带王近山脱离了风险。

王近山对此很是感激,承诺要帮助老朱治疗他的不孕不育,老朱知道自己的病灶严重,虽然很是感激但还是笑着拒绝了他。

于是王近山承诺,等到朝鲜战争结束后他会让生下的第一个孩子叫老朱父亲,给老朱养老送终。等到王近山回国后,妻子生下了第五个女儿,王近山信守承诺将其送给老朱抚养,女儿也因此有了两个疼爱自己的父亲,生活的很是幸福。

王近山工作后也很关心百姓民生,有一年果园大丰收,可是苹果的运输却出了大问题。眼见百姓辛辛苦苦一年的成果就要烂在地里,王近山咬牙豁出面子前往北京寻求帮助,联系了老部长,在老部长的介绍下认识了农垦部部长的王震。成功帮助百姓解决了问题。

王近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他一直以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为追求,在战争结束后继续在服务百姓的一线工作着,受到了百姓的爱戴,是当之无愧的好将军。

2 阅读:1396

谈谈旧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