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老师自从生了娃之后就没闲过一天,小的时候就不说了,光是夜奶这一关就不好过。
可没想到宝宝两岁断奶以后还是那么难带,家里什么东西都拆拆打打,纸巾撕的一地都是,电视机坏了,电脑屏幕也坏了……
然后居然还有同事跟她说:你就赶紧偷着乐吧,这是生了个天才宝宝呀!

我想说,天不天才的不知道,小心脏已经有点受不了。
而实际上,心脏受不受得了是一回事,老话说"3岁看老"确实是有科学依据的。哈佛大学追踪700名儿童25年发现:0-3岁出现这3种"讨人嫌"表现的宝宝,长大后智商普遍超同龄人15%以上。
因为宝宝的这些讨人嫌的表现其实都是大脑在疯狂发育。
是哪3个讨人嫌的表现呢?
第1个,化身破坏王,乱扔东西
宝宝小的时候,家里就像个垃/圾堆,乱就算了,宝宝还像个小恶魔。
刚收拾好又全推倒;
玩具丢的一屋子都是;
把饭碗扣在地上;
把文件都剪碎了;
绿豆和大米混在一块;
把纸巾抽得满天飞时……
即便你重复跟他说这个不能做,宝宝依然把这些话当耳旁风。

但你知道吗?
其实宝宝正在经历空间认知爆发期。
比如说丢东西这个动作都不是乱来,大脑需要同步计算抛物线轨迹、物体材质声响、家长反应这3重变量。
如果宝宝每天重复500次扔和捡的动作,顶叶神经元连接速度能提升3倍之多。
所以,不用太在意宝宝的这个坏习惯,有时还应该纵容一下宝宝,当然,也要正确引导宝宝。
爸爸妈妈可以准备一个大点的收纳筐,在家陪宝宝一起把海洋球、毛绒公仔等不尖锐也不太重的东西扔到筐里,这样既能最大程度的保护家里的物品,还能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

第2个,化身小话痨
我带娃的时候就不爱说话,心太累。
我姐带娃的时候一直在说话,她家娃就像个小话唠,没人陪的时候都能自言自语,甚至对着空气都能说半小时!
好吧,其实我也知道我做的不对。
因为这是宝宝语言爆发期+想象力觉醒的双重信号。
每一次当宝宝在那里自言自语时,每一次当宝宝在那里无限想象时,他的大脑颞叶和额叶都在建立超级链接。
所以,有研究发现:2岁时常自言自语的孩子,4岁时词汇量比同龄人多2.3倍,逻辑推理能力更是碾压式领先。
还在闲宝宝吵吗?
快放弃吧,并且还得鼓励宝宝多说话多想象。
比如说看见一样东西,多问问宝宝,这是什么,有什么用,要是宝宝不懂可以适当引导。
又或者特意说错,引导宝宝发现并纠正等等。

第3个,化身"小强迫症/患/者"
有些宝宝是无孔不入,牛奶孔,插座孔,鼻孔,都喜欢抠。
我一个朋友的宝宝特别喜欢抠鼻孔,还连续两次把珠子塞到鼻孔里,第二次去医院的时候,护士全部都认得他了。
要打他吗?
那可不行,那是宝宝触觉敏感期+探索精神MAX的表现。
宝宝喜欢吮吸手指,喜欢抠洞洞,这都是有原因。
宝宝手指上的感觉特别敏感,他通过手指获取的信息量是成人的7倍。
别小看宝宝的每一次抠洞洞,那是宝宝正在建立精细动作与大脑皮层的映射关系。
当宝宝的触觉神经发育更好,宝宝以后的专注力也会更好呢。
所以多给宝宝一些搞破坏的机会,多给宝宝的小手做一些捉迷藏的小游戏,比如说在纸箱里放上不同的物品,然后把纸箱合上,只留一个小洞让宝宝去摸索并且认出这些东西。
当然,平时和宝宝交流时可以用夸张的语调和表情,多鼓励宝宝动手,适当让宝宝多吃一些坚果类的食物,也能刺激宝宝大脑的发育。

0到6岁的宝宝大脑发育是非常快的,尤其是三岁之前是宝宝大脑发育的高峰期。
爸爸妈妈可以通过以上所说的方式刺激宝宝大脑发育,如果做不到锦上添花,那也不能给宝宝拖后腿。
比如说这3个行为,它们正在毁掉宝宝的潜力,家长千万别做:
1. 过度代劳。
孩子像个祖宗,不管是穿衣吃饭还是说话,宝宝只需要一个眼神,父母就能代劳,可是这些行为都会剥夺宝宝神经元发育的机会。
所以宝宝说话晚,宝宝翻身迟,宝不会爬,宝宝精细动作不到位?
宝宝都没有机会去做,能怪宝宝吗!
多让宝宝尝试才对。

2.不诚心的夸奖
我们经常会犯一个错误,就是当宝宝做对一件事或者做好一件事时,我们只会干巴巴的来一句:宝宝真棒!
这句话太虚了!
如果真的想诚心夸奖宝宝,那就详细一点,比如说:
宝宝今天自己吃饭了,真棒;
宝宝今天摔跤没有哭,真不错;
宝宝今天帮妈妈倒水了,真厉害。
夸奖也得到位,让宝宝知道自己哪里棒才行。
3.过早认字
太早让宝宝认字也是错误的,如果让两岁以内的宝宝强行认字,会抑制想象力区域发展,还有可能会导致宝宝对认字这一行为特别反感。
真没必要。
而且,就算是宝宝其他的能力,如果家长过早干预也会影响该能力的发育。
即便我们经常说到的早教,那也是引导式的,得是宝宝乐意的,有兴趣的才行。

【写在最后】
每个宝宝都是小天才,他们有自带的技能,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不是"强教",而是"唤醒""激活"。
那么问题来了,你家宝宝占了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