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军委军事战略方针的转变,人民解放军的主要作战对象从俄军转变为美军,我军一些原有的战术、战法,显然已不能适应未来的战争环境和作战要求。
当沈阳军区把“机动攻防作战课题研究”的任务交给115师,要求他们出成果,并争取参加总参组织的交流汇编活动时,黄豫生感到这是一项艰巨任务。
为了圆满完成“机动攻防作战课题研究”的任务,115师领导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班子,集中精力,进行深入探讨。在课题研究中,把作战对象搞透,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多方搜集美军有关资料,作战纲要,战斗条令,战术教范和经典战例。同时学习熟悉我军编制装备,武器性能,战术原则和发展方向,真正做到知己知彼。

在研究探讨的过程中,115师得到了沈司军训部和大连陆军学院战术教研室的指导帮助。军区分管首长亲自听取汇报,适时作出指示。形成初步方案后,组织不同兵种的分队指挥员讨论研究,进行图上推演、验证,增强可行性、适用性。经反复推敲论证实验,确定机动进攻作战的战术指导思想为“全纵深立体攻击”,机动防御作战的指导思想为“前轻后重。轻兵守点,重兵反击”。以摩托化步兵师为载体,形成了“机动进攻作战”和“机动防御作战”两套理论性和操作性兼具的纲要。
1995年10月在总参举办的兰州“9510”活动上,115师做了书面发言和展示。而后基本内容被新一代战斗条令和合同战术教程吸收采纳。
后来,115师的课题研究成果被原文“移植”到了某机械化师,并且作为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此,执笔的参谋还当面向某副军长表达了强烈不满。

1996年年末,沈阳军区在海城举办四级军事主官集训期间,39集团军组织本军参加集训的人员参观了116师347团7连开展的“立足现有装备打赢高科技条件下局部战争”活动现场。
王建民军长定义为“以劣胜优三两招”。进而发展成为一场轰轰烈烈的科技大练兵活动。
然而上上下下也有不同认识,认为这样做是偏离了新版“训练大纲”,不按纲施训,扰乱了训练计划,等等。
黄豫生和115师领导认为,科技练兵顺应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适应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需要,大方向是正确的。积极支持和响应,迅速在全师行动起来,初步见到了成效。
随后,集团军在115师召开现场会议进行推广。师宣传科副科长吴康禄在墙上书写了“科技大练兵,一切为打赢”的标语。
来115师视察的吴铨叙副总参谋长看到后点赞。于是这个口号就出现在了总参的文件上,并响遍全军。
345团团长李跃站立点高,思想敏锐,行动快,在全团迅速掀起了群众性的科技练兵热潮。他们研究出以夜间光点瞄准器、便携式行军灶为代表的一大批简便实用的革新器材,摸索出官兵分编分训的组训模式。1997年团建成局域网,在信息化建设上迈出了一步。
炮兵团研究的152加农榴弹炮集火空炸打巡航导弹理论,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高炮团研究的动态散度适配射击理论及其配套的激光靶,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
1998年9月,总参在39集团军举办“辽阳集训”,向全军推行科技练兵活动。115师首长、机关演示了网上想定作业。总参谋长傅全有给予充分肯定。


辽阳集训,傅全有总参谋长在作业室
听取黄豫生的汇报
在长期坚持从严从难训练部队基础上开展的科技练兵,最大的成果是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在39集团军作训处,同期任职的参谋中有5人(孙永生、韩光明、朱志刚、赵善桐、付东亮)出自345团。一些优秀干部在其他师、旅、团领导班子中担任军政主官或副职。
军改后新组建的79集团军,同期6个合成旅中,有3个旅的旅长出自115师(韩向春、韩光明、赵善桐)。
师先后被总参表彰为“军事训练先进师”和“军事训练一级师”。
这正是——
科技大练兵,一切为打赢,
平时多流汗,战场逞英雄。
文章来自公众号新志荐文,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