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进京后,突然对秘书说:你们知道我什么问题,就向中央揭发

今人说古 2025-05-01 23:48:52

1972年12月25日,许世友奉命来到北京,中央和中央文革分别派出代表与之谈话,提出三个分量很重、相当敏感的问题:一,你信上写的“犯错误的人”是谁;二,信为什么会出现在毛家湾;三,你们三大军区司令写的信的内容为什么大同小异。

事情起源于70年庐山会议,形势扑朔迷离,风向变来变去。南京军区司令许世友、济南军区司令杨得志和福州军区司令韩先楚,以为张春桥等人要被“处理”了;向来讨厌这些政治新星的三人,便写了封信表态支持。

当时无关紧要的表态信,因“九一三”变成一封可能把许、杨、韩三人打下深渊的“罪证”。从后来者的上帝视角看,他们信的内容是没问题的,起码没诬陷好人。

但是70年庐山会议的风云和71年的“九一三”,搅得局势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信也就变得重要起来,令许、杨、韩三位做了十多年大军区司令的人都难以招架。

许世友是怎么也没想到,查“九一三”的问题,怎么会查到自己头上。由于时过境迁两年零三个月,许世友对当时写那封信的详细情况记不太清楚了,中央就让其秘书帮忙回忆。

第一个问题,许世友给出的答案是“陈伯达”;第二个问题,他说这得问中办厅;第三个问题,他说这得问“老韩和老杨”——韩、杨二人赞同许世友的想法,跟着一块写的。

后来中央代表找到许世友的秘书李文卿进行单独谈话,还是追问那三个问题的具体情况,并说这信101还拿着当宝贝。这事是真是假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起到的效果:“九一三”的恶劣影响众所周知,谁也不愿挨边受牵连。

李文卿没有因此胡言乱语攀咬谁,坚持实话实说,讲自己知道的情况。一位领导告诉攀咬,你是许司令信任的办公室主任,你劝他把情况如实报告中央嘛。

李文卿壮着胆子反驳,直言这话不对,说这是上面的事,自己一个秘书怎么好讲;还说这位领导是许司令信任的老部下,他去劝更有作用。这位领导没有责怪什么,但后来挨了张春桥等人的整。

后来不知怎么,李文卿被王洪文这位大人物盯上了,点名指责他这个小秘书,竟然敢帮许世友“说假话”、“欺骗中央”。

许世友一开始想着这事不难解决,自己又没做亏心事,再怎么查也没事,等水落石出了自然结束,更何况毛主席还在呢。可是当他发现自己和秘书李文卿,被中央代表找到反复谈话,终于感到事态的严重性。

许世友安慰李文卿,毛主席健在,参加大会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也在,事情很快就搞清楚了。话虽这样说,但遭受的精神压力一点都减小不了,反倒越来越大了。

当时许世友66岁了,加上平时嗜酒如命,身体说不上健康,一下病倒了。他病倒了却不愿住院,最后是周总理指示时任301医院的院长——过去是南京军区后勤部政委的刘轩亭出面劝说,他才住进医院接受治疗的。

缓过来的许世友,指示李文卿代自己向毛主席写检讨。他病得不行、恐怕自身难保了,还耐心宽慰李文卿等身边工作人员:“你们不要怕,有什么问题我一人承担,我向毛主席作检讨。一人做事一人当,我不会连累你们的。”

这话让李文卿等人差点潸然泪下,许司令在这么困难的处境还有情有义。停顿了一下,许世友接着说:“你们知道我有什么问题,就向中央揭发。”没人说话,李文卿想着自己知道的都说了,有什么问题能揭发?

信的事很快就过去了,许世友、杨得志和韩先楚都安然无恙,毕竟没问题就是没问题。而李文卿被许世友放下部队“闯”(许世友的原话)去了。

倒不是其他原因,而是许世友想着一直干行政和秘书工作,不好发展。许世友对自己的秘书基本都这样安排,李文卿不是特例。

李文卿闯出来了,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晋升上将军衔。他于2009年6月14日离世,享年80岁。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