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裁以军或沦为口头批评?旨在警告以色列不要肆无忌惮

凤凰卫视 2024-05-07 17:10:26

5月6日,哈马斯宣布接受由埃及和卡塔尔提出的加沙停火提议,以色列代表团也会在5月7日抵达开罗完成与哈马斯的谈判。现在来看,以哈冲突已走到了“打与和”的路口,而在是“打”还是“和”的背后,美国都是一个重要角色。

4月底,美国首次宣称,在去年10月哈马斯突袭以色列的“阿克萨洪水行动”之前,以色列军队就在约旦河西岸对巴勒斯坦人犯下严重侵犯人权行为。再早之前,又传出美国或将制裁隶属以色列国防军的“耶胡达胜利营”的消息,这个“胜利营”是什么来头?为什么美国要制裁它?

1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 帕特尔:

“经过仔细的审查,我们发现五个以色列部队对个别严重侵犯人权的事件负有责任,其中四支部队已经有效地纠正了这些违规行为。”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帕特尔口中那支没有纠正错误的部队就是“耶胡达胜利营”,它隶属以色列国防军。

美国指控“耶胡达胜利营”在本轮以哈冲突爆发之前,涉嫌在约旦河西岸侵犯人权,但以色列军方没有追究责任。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耶胡达营’成立后主要在约旦和西岸地区进行布防,不断地侵害巴勒斯坦百姓的利益,比如把人家的房子无缘无故给烧了。”

一个以色列人权组织称,自2010年以来,每5名因伤害巴勒斯坦人或其财产而被定罪的士兵中,就有1名来自“耶胡达胜利营”,这样的犯罪率使他们冠绝整个以色列国防军。

据《以色列时报》报道,美国在4月中下旬曾经考虑制裁“耶胡达胜利营”,包括禁止成员接受任何美方军事援助或训练。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田文林:

“美国事实上是在警告以色列,最好不要在加沙地带,尤其是在拉法地带发动军事行动。”

2

今年5月初,一个个空投的物资包裹在加沙上空徐徐下降,为饥饿的人们带来了食物和希望。

然而与此同时,以军坦克和装甲车已经兵临凯雷姆沙洛姆口岸,以色列与加沙地带东南部的交界处,一切都似乎是为进攻拉法做准备,更猛烈的战争可能随时发生。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本轮以哈冲突战争爆发半年多以来,至少有340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超过77000人受伤,大多数死伤者为妇女和儿童。

以色列一边允许支持物资进入加沙,一边随时准备进攻;美国一方面力撑以色列,另一方面又对以色列进行人道主义谴责,这些行为的背后又有什么考量?

《以色列时报》称,在得悉可能遭美国制裁的消息后,内塔尼亚胡政府“感到震惊”,并且言辞激烈。

内塔尼亚胡更在社交平台表示,当以色列士兵正与“恶魔”作战时,美国对以国防军的一支部队实施制裁是极其荒谬和道德沦丧的,他会带领以政府采取一切手段反对美国制裁。

特拉维夫国家安全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科比•迈克尔:

“以色列作为美国最好、最亲密的盟友,将会受到美国的惩罚,这是以色列不能容忍的。”

为此,以色列战时内阁两位成员甘茨和加兰特都致电布林肯,要求美国不要做出让盟友寒心的举动,但美方未有响应,只是强调了对以色列的支持。

3

这支让以色列官员誓死捍卫的“耶胡达胜利营”,是一支怎样的极端部队呢?

“耶胡达胜利营”是由犹太教极端正统派信徒“哈雷迪”组成的特殊部队。在希伯来语中,“哈雷迪”是指一群信仰极端正统犹太教的犹太人,他们无论去哪里都喜欢戴黑礼帽、穿黑礼服、黑皮鞋,颜色愈深代表信仰愈虔诚。

“哈雷迪”是犹太信仰中最保守的传统派分支,他们致力坚持“犹太教原教旨主义”,对不少数现代化事物、娱乐、科技持保守态度。

同时,不少“哈雷迪”成年男性倾向不投身世俗工作,他们会把时间都花在潜心研读宗教经典上。

就算早在1959年,以色列就实施《兵役法》,实行“全民皆兵、迅速动员”的国防体制,男女都要服兵役,但是“哈雷迪”对于世俗工作或参军仍然是嗤之以鼻。

于是,在1999年,第一支由30名“哈雷迪”士兵组成的部队成立了,也就是这次被美国点名的“耶胡达胜利营”。

依照以色列国防军的编制,以色列人从军时可能出现男女性混合服役的情况。在“哈雷迪”眼中,这是“不洁的败德之军”,因此“耶胡达胜利营”不会招募妇女和非犹太人。

作为以色列军队唯一全男性编制的“耶胡达胜利营”,他们生活作息谨遵犹太教规范,也有更多时间研习犹太教经典《妥拉》。另外,军方为他们提供的口粮也符合犹太洁食标准,以确保他们在服役时身心都是纯洁的,如同他们军队格言“你的军营应当圣洁”。

经过多年发展,“耶胡达胜利营”现已成为拥有约1000名士兵的第97营,隶属于以色列国防军“幼狮旅”,驻守在约旦河西岸。

据其官网信息,“耶胡达胜利营”曾赢得2012年的“卓越行动部署奖”和2014年的“参谋长奖”。

4

其实,美国在今年也曾对以色列实施过制裁,只不过当时制裁的目标主要集中在个人与实体,而非军队。3月中,美国宣布对以色列的3名个人及2个实体进行制裁,理据是他们涉嫌蓄意攻击巴勒斯坦人。

今年4月19日,美国和欧盟就分别宣布制裁涉及以色列极右翼以色列团体、非政府组织以及知名人士,其中就包括本茨·戈普斯坦,他被视为是以色列国家安全部长伊塔马尔·本·格维尔的亲密政治盟友。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田文林:

“美国对以色列的相关人员的制裁,数量非常有限,程度非常轻,基本是禁止发放签证,其实是一种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轻微制裁,它的象征意义还是大于实质意义的。”

美国声称,这次制裁“耶胡达胜利营”的理由和目前的加沙战事无关,而是基于早前的调查结果。那么“耶胡达胜利营”屡屡被美国点名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5

2022年1月,此时的约旦河西岸还不是战场,却已喧嚣四起。清真寺外,众人簇拥着担架送行,担架上被抬着的正是奥马尔•阿萨德,他的死是美国制裁以色列“耶胡达胜利营”的起因。

2022年1月12日凌晨3点,在约旦河西岸吉尔吉利亚的一个临时检查站,以色列士兵以“拒绝配合安全检查”为由拘捕阿萨德。之后阿萨德和其他几名巴勒斯坦人一起被遗弃在一栋废弃的建筑工地。

巴勒斯坦尸检报告称,阿萨德死于心脏病发作,原因是“他所遭受的外部暴力造成的心理紧张”。检查发现他头部有瘀伤,手腕因被捆绑而发红,眼睑因被紧紧蒙住而流血。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这个老人是双重国籍,这是客观事实,老人死在以色列的这个耶湖达营的过境点检查站,这也是客观事实。”

78岁的阿萨德是一名巴勒斯坦裔美国人,曾经在美国生活了四十多年,美国人的身份也让他的死得到美国国务院的关注。

当时以色列军方只是对涉事军官进行处罚,并没有要求任何人承担刑事责任,对此美国表达了谴责,但也没有对“耶胡达胜利营”的士兵和军官采取任何行动。

根据法新社报道,2024年4月13日,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穆加耶尔村庄进行大规模搜捕和袭击行动。以哈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侵犯巴勒斯坦人权行为泛滥。

4月23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布了2023年《各国人权报告》,他对加沙冲突持续引发的人道主义深感不安,并敦促以色列遵守国际法。

期间布林肯表示美国正在按照与其他国家相同的标准,对以色列的侵犯人权指控进行调查。

然而5月1日在最近一次布林肯与内塔尼亚胡会面当中,内塔尼亚胡面对美国的人权指责,依然表示进攻拉法的决定不会改变。

6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挺巴反以示威活动已蔓延至50多所大学。

当地时间4月23日,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一系列法案,包括向乌克兰、以色列和台湾地区提供军事援助,其中对以色列的援助达260亿美元。24日,拜登宣布他签署这些法案。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170亿美元是直接的军事援助,剩下的90亿美元是要在经济上替以色列缓解困难。”

专家分析目前没有适当的追踪系统来监控美国向以色列提供的武器不会到达侵犯人权的“耶胡达胜利营”手上,除此之外以色列仍然可以购买武器送给“耶胡达胜利营”使用。

2024年4月23日,时隔两年后,约旦河西岸阿萨德81岁的妻子仍然希望看到以色列士兵得到正义的审判,但是对美国对以色列的行动并不抱太大期望。

而就在同一天,4月23日,以色列军方表示:“耶胡达胜利营”将继续在加沙北部拜特哈农展开军事行动。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美国还没有明确宣布制裁的时间和方式。美国的制裁,何时才能从嘴上落到实际行动上,真正发挥对以色列的制约效力?

有分析认为,虽然美国表面上批评内塔尼亚胡的做法,但从美国自身利益以及美在中东的整体利益来看,美国从根本上仍会与以色列紧密配合,暗中支持以色列的行动。

制片人:钟金梅

编导:周正豪 李文姬 郭笑宇

编辑:苏炜佳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