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四野一名师长的冒险决定,打乱白崇禧30万大军部署

追梦的年 2024-05-21 22:17:06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战斗力最强的那批精锐基本损失殆尽,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全国解放只是时间问题。

但,桂系白崇禧只看数量不看质量,他认为国军还有上百万之众,凭此实力可割据半壁江山。

所以他多次拒绝善意,即使我党提出可让他继续带兵、延迟广西土改,他都表示要在战场上解决问题。既然如此,也就只有开打了。

当时我各大野战军都有对应的作战任务,负责解放中南的是第四野战军。最初我方谨慎、桂系傲慢,结果武汉张轸起义、长沙陈明仁起义,白崇禧就只能一路撤退。

他还是想再挣扎一下,联络广东余汉谋、湘西宋希濂准备构筑湘粤防线。目的是将四野放在衡宝之外,保护他的老巢广西。

长沙解放后,四野南下的速度明显加快,一路遇到的敌人基本一触即溃,很多时候只是刚听到枪声,国军就作鸟兽状散。

这大大出乎双方的意料,也让我军产生了一定的轻敌情绪,一些部队临机决断,冲出的距离远远超出了预定的部署。

这一把把尖刀,往白崇禧部署的衡宝防线上插,令他既痛又惊。随即他调动了近30万部队防御,准备找解放军的弱点,先吃掉几支部队。

见敌如此安排,林总急命各部先停止前进,准备让第二梯队迅速跟上取得人数优势,同时又让49军直插衡宝后方,来一个两面夹击,争取将桂系一网打尽。

但是,在这关键时刻,林总发现怎么都联系不上45军135师了。整整一个师啊,难道被敌人吃了?林总在指挥部里非常着急,下令一定想办法跟135师恢复联络。

3天后,135师的电台终于有了回音,可林总还没高兴几分钟,一看到电文内容又是一愣,135师竟闯进了敌人窝里。

原来早几天前135师的电台遇到故障,没能接收到指挥部停止前进的命令,就仍按原地计划,大胆追着穷寇,这一追就跟主力形成脱节。

等费劲修好电台回电时,135师已误打误撞冲过敌人防线,抵达灵宫殿地区一带,这已属于敌人的后方,周遭不断有国军在调动,一旦被发现,敌人就会围过来,那135师凶多吉少。

师长丁盛得知自身处境后,也有些恍然,不过作为百战之将,他很快就冷静下来。目前要走肯定是走不了的,这么多人往后退,肯定会被咬住,那不如将错就错,来个中心开花!

丁盛将自己的想法上报野司,林总表示同意,让他趁敌人没反应过来时给予一记重拳,搅乱其部署。同时,林总也让主力南下,跟135师打出好的配合效果。

在丁盛思索具体作战方向时,白崇禧也发现灵宫殿地区突然多出一支共军。但是他太过自傲,认为自己的防线严密,即便有渗透进来的也只是小分队,所以仅调了一个营去灵宫殿,其余部队仍守在主防线上。

这一个营本以为周遭都是友军,歼灭一支渗透小分队那是手到擒来的事,然而接触之后,135师没费什么劲就将来袭之敌击溃。

敌军的出现,也让丁盛意识到不能再多作停留,随即将部队分成两路,一路往山里面走,一路沿山脚前进,这样可以互相倚靠支援,到万分危急时至少也还有些人能冲出去。

他们先向洪桥进发,然后持续转战,有大部队来就撤,仅少量人来就吃,将白崇禧的衡宝战线后方搅得天翻地覆,还顺势打掉好几支后勤运输队。

白崇禧是想把135师彻底歼灭的,但四野已从正面开始进攻,他根本抽不出人来,就眼睁睁看着丁盛发挥。

至1949年10月7日时,国民党的联合防线宣告破碎,四野主力往白崇禧的指挥部猛攻。再打下去,决然讨不着好,白崇禧就收缩兵力,准备回广西大本营坚守。

他一动,林总就猜到其所想,丁盛也马上接到命令,要在敌撤退的必经之路上不惜一切代价阻拦。135师确实能打,孤军深入还能保持极强的战斗力,把桂系的王牌第七军死死拖住了。

紧接而来的四野主力赶到战场后与135师配合,将桂系主力包围,此时国军看出大势已去,纷纷器械投降,桂军的主力被歼灭大部,残余惶惶躲入广西,再难掀起风浪。

衡宝战役与海南岛战役、西南战役并称为渡江之后的三大战役,拿下衡宝,我军在中南地区就取得了决定性优势。

丁盛凭借亮眼的操作,为解放大业立下赫赫功劳,也由此获得了个外号——丁大胆。此后丁盛开始备受关注,1954年中央将44军、45军合并成54军时,周总理点名让丁盛出任军长。

本来还在南昌学习的丁盛,立即前往广州报到,几个月后又率部入朝。他抵达前线时,正好赶上抗美援朝的尾声,不过同样交出一份满分的答卷。

丁盛率领54军在金城战役奋战15天,与敌大小战斗254次,毙、伤敌7662人,这一战可以说是为停战而打的,丁盛有如此成绩也为停战争取了不小的筹码!

双方停战后,54军奉命驻扎在朝鲜,一边帮助当地恢复生产,一边防备南边卷土重来,到1958年谈好志愿军撤军事宜后,54军才回到国内。

虽然后面这几年一直没打仗,但丁盛也没有懈怠,仍然努力钻研军事理论、做好军备训练,所以他在入藏平叛和对印自卫反击两件大事上,依然无比亮眼。

尤其是瓦弄战役,印军有2000人,被丁盛率部歼灭1200余人,敌第7旅旅长如果不是拼命跑上了飞机,也会成为54军的俘虏。

经此一战,印军对54军产生了深深的恐惧,后来几次演习都将54军当成假想敌。

拥有这么多战功,丁盛的职务自然节节攀升,先是担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后在1969年又升为司令员。当时军区内部有四个副司令员,本来最有希望接任的是开国中将詹才芳。

论资历,詹才芳1933年当红军军政委时,丁盛才是通信班长,论对工作的熟悉程度,詹才芳1955年就开始担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丁盛则是1964年才到广州军区。

不管怎么看,詹才芳都比丁盛更有机会。然而最终的结果出来,花还是落在了丁盛家,这有些超乎寻常的任命,可见中央对丁盛的器重。

所以,成功真是机会和能力缺一不可的,如果没有衡宝战役的优越表现,丁盛或许就跟其他师长那样按部就班发展,远不会有后面的成就;

但如果他没有能力将这一战打好,那不被挨批就不错了,更别提什么成为全军闻名的“丁大胆”。两手都抓得住,才是硬道理啊!

1 阅读: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