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周仲瑛治糖尿病,我才知道以前白学了!

多特陈的记事本 2025-04-20 05:10:35

在众多医学大家中,国医大师周仲瑛无疑是最令人敬仰的一位。他不仅构建了糖尿病的“三热论”诊疗体系,开发了多款针对糖尿病不同阶段的经典方剂,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法”的代表性传承人。

周老用六十余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独特的中医治疗体系,让无数糖尿病患者重获健康希望。他的医术精湛,更难得的是他始终保持着医者的赤子之心,用智慧和仁心为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

▲周仲瑛

周仲瑛他出生于江苏南通的中医世家,他的父亲是当地比较有名的中医,受到很多人的的爱戴。从小在药香中长大的他,有一次邻居家的张叔跟他父亲说我最近总是很多尿,浑身无力,而且不想吃饭,还想呕吐。结果,父亲马上就煎了一副汤药叫仲瑛拿给张叔。

过了两天后,张叔找到仲瑛和他的父亲登门道谢。仲瑛觉得很神奇,因为他亲眼见证了一剂汤药如何让消渴症(糖尿病)患者摆脱了这个痛苦。在这个少年的心中已然偷偷种下了中医学的种子,这段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中医不是慢郎中,而是能精准调理身体的智慧医学。

1955年他考入南京中医药大学,后面周仲瑛就拜见了张泽生为师傅,深深地扎根于孟河医派,结合自己对医学的独到见解又完美地融合了多个派系的长处,最终形成“病机辨证”的学术体系。

周仲瑛一生推崇《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病条辨》等经典,主张“读经典、做临床”,他强调“经典是中医之根”,要求学生背诵经典条文并应用于临床,确保中医思维的原滋原味。反对“以病套方”,坚持“辨证求机、动态施治”。

▲南京中医药大学

就像治疗糖尿病时,虽然现代医学诊断为同一疾病,但他根据不同时候的症状演变,采用阶梯化方药,体现个体化治疗思想他这种“守正创新”的模式,不仅塑造了他个人的价值体系,更延续了其“薪火相传”的教育理念:他培养的弟子如金妙文、叶放等,成为中医急症、内分泌领域的领军人物;通过整理出版《张泽生临证经验集》等比较有名的著作,系统保存了孟河医派的学术精髓。

就是曾经有一位患病8年的糖尿病患者,刚开始的时候长期依赖胰岛素却导致了血糖不稳,并发症日益严重。周老没有简单降糖,而是通过细心地去辨证,发现了一个真相其"阴虚燥热兼血瘀"的核心病机。他用养阴活血的方剂调理三个月后,患者不仅胰岛素用量减半,连多年的手脚麻木都明显改善。这个案例生动诠释了周老的名言:“治糖尿病要治人,不能只盯着血糖数字。”

▲周老看诊

周老将糖尿病的发展分为"郁、热、虚、损"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身体堵得慌,血糖开始波动,但还没确诊糖尿病。人总觉得胸闷、肚子胀,像有股气在体内憋着,尤其吃完饭后容易打嗝、反酸。

第二阶段火烧火燎,特别容易饿,吃得多但反而变瘦,总觉得口渴,一天能喝好几壶水,嘴里发干甚至发苦。第三阶段浑身没劲儿,走几步就累,稍微活动就心慌气短,手脚冰凉怕冷尤其是在冬天。第四阶段手脚麻木刺痛像蚂蚁爬,皮肤伤口溃烂难以愈合,严重时可能截肢。

对应着现代医学的不同病程,他独创了"三期辨治"法:早期疏肝解郁,中期清热养阴,晚期益肾通络。更难得的是,他特别强调"未病先防",在血糖异常阶段就介入调理。这种防重于治的理念,让许多患者避免了并发症的痛苦。

周仲瑛大师用一生诠释了:真正的好中医,既能恪守传统智慧,又能创新发展。他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治病的药方,更是一颗永怀仁心的行医之道。如今周老虽已离开,但医术却传承了下来,当年我跟着他学习受益匪浅,这些年也帮助了不少糖尿病患者。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