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斩倭寇宋哲元挥刀扬我国威,以多击少冯治安感叹“虽胜犹耻”

史海撷英 2024-03-06 10:01:24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歌是家喻户晓的几首抗日歌曲之一,这首歌的创作灵感来自抗日初期的喜峰口,在喜峰口战役里,国民党29军的战士们多次击退日本侵略者,让侵略者遭受巨大损失。

当时的日本报纸曾称:“明治天皇改革以来,日军从未遭受到如此大的损失,这是对从未有过的侮辱”。在这场战斗中29军歼敌五千,鼓舞了全国人民,但是29军37师师长冯治安却说:“虽胜犹耻。”

那么究竟是发生了什么让冯治安说出了这句话?喜峰口战役的战斗过程又是怎样的?29军的战士们又是怎么样用大刀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日军呢?

防守喜峰口

民国二十年(1931年),这是让我国千千万万民众都扼腕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炮击东北军北大营,侵占东三省,让东北三千万同胞流离失所。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日军又出兵进犯关内,长城抗战至此正式开始,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第二十九军接到命令开往前线阻击日军,在收到命令之后二十九军军军长宋哲元写下了:“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的誓言。

冯基善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原本是冯玉祥将军治下的西北军。民国十九年(1930年),西北军解体之后,经张学良准允,29军诞生。但由于这支队伍不属于国民军的嫡系队伍,因此在装备方面十分欠缺。军中轻机枪每个连队只能分到两挺,重机枪全军不到百挺,其余都是些土枪和汉阳造,落伍不说,弹药都很难补充。光靠那十几门山炮,根本没法打鬼子。

时值国难当头之际,日军侵略气焰正盛,29军上下同仇敌忾,希望为抗战出一份力。

既然要出力,势必要先将武器短缺问题解决。

在高级将领的建议下,29军决定沿袭西北军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结合西北军中大部分人有武术基础的情况,组建大刀队。29军就地取材,当场支铁匠锅,争取每个兵发到一把大刀。宋哲元将领亲自督导练习,甚至请来了武术世家李尧臣先生为将士们专门设计了简单有效的砍杀动作,唤作“无极刀法”。

很难想象,日后把日军吓得闻风丧胆的大刀队,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诞生的。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日军对中原的侵略逐步增加,先后失守的东北地区和山海关战事挑动着将士们的情绪。3月,热河线失守,日军大举南下进攻,试图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平津地区拿下。

3月8日,29军接到命令,誓死守卫喜峰口。

喜峰口,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清时期这里是关外进贡必经的地方。它连接北平和热河,假如这里失守,那么平津地区直接失去了屏障,中原势必成为日军的天下。

29军负责防守的喜峰口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它是东北通往河北的必经之路,日军同样了解这一情况,在29军到达喜峰口长城附近时日军已经到了长城脚下,29军与日军首场交锋就这么突兀地开始了。

在首场战斗中日军以骑兵为主,加之人数过少,29军战士反应迅速堵住了缺口,让日军这次突袭无功而返,但是这次小规模交锋也让29军军长了解到中日双方在武器上的差距。

3月9日,日军大部队到达喜峰口长城,他们仗着武器上的优势首先占领了喜峰口东北高地这一有利地形,并设好防线。29军王长海团长在了解到情况后迅速下令收回东北高地,不能让日军占据这一地形。

当日傍晚,王长海团长在急行军大半天后到达了东北高地脚下,在后,王长海团长亲自率领部队进行攻击,在经过了一番惨烈的战斗后,终于打退了日军,重新夺回了东北高地。

日军深知东北高地对喜峰口战役的重要,他们很快集结部队在次日下午开始了大规模的反扑,日军利用了火力压制,让29军伤亡惨重,在经过了几小时的战斗后,东北高地得而复失。

大刀队夜袭敌营

在了解到前线情况后,第37师109旅旅长赵登禹认为,双方武器火力差距过大,如果在之后的战斗中仍然保持正面交锋的作战方式,29军将士的伤亡会非常严重,赵登禹稍一思索,决定剑走偏锋。

次日凌晨,赵登禹接到了日军集结主力部队准备总攻,赵登禹下令将部队进行分割,其中4个营在战场正面负责牵制敌人的主要部队,另外两个营趁着天还未亮绕到日军后方偷袭敌人。

这次作战毫无疑问是成功的,埋伏的两个营藏到了隐蔽的位置挖好战壕等待日军,在日军到来后,他们蜂拥冲出与日军进行白刃战,此举将双方的武器差距完全拉平,让日军这次总攻的意图得以被抑制。

赵登禹旅长在对这场战斗进行分析后认为,双方的唯一差距就在武器上,而白刃战毫无疑问可以弥补这种差距,于是他准备继续和日军进行白刃战,这样可以获取到赢得日军的机会。

第29军使用的大刀,经由武术世家李尧臣先生改良之后,增加了许多实战技巧。比如刀身长约米数左右,刀口往外翻,既可以当成刀劈砍,也能当成剑刺杀。相对于步枪上的刺刀来说,这样的刀更容易近身搏击,将敌人直接斩杀。

3月11日,赵登禹旅长认为日军夜间防守薄弱,遂决定在夜间偷袭日军。这次赵登禹旅长集结了4个团的兵力,他让这些战士背上大刀摸向日军方向。

11日3时,29军的大刀队从日军防备薄弱的悬崖方向登上日军防区,赵登禹、佟泽光两位旅长身先士卒手持大刀冲入敌营,这场战斗充分发挥了中国军人在白刃战中的优势,成功歼灭敌军两个联队。

这场战斗歼灭敌军千人,还缴获了大量的装备物资,在物资中甚至还有日军的飞机。这场战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让29军战士的士气高涨,同时激励了全国的抗日热情。全国的广大民众在看到消息之后极其振奋,很多人纷纷前往前线劳军,更是捐钱打造了精钢大刀寄往前线,希望29军战士们能用这些大刀杀死更多的鬼子。

在这次的战斗后,日军伤亡惨重,士气也随之低落,更是闻大刀队色变,甚至会在睡觉时在脖子上套一个铁质项圈,以防止在夜间被砍去了脑袋。

12日拂晓,已经激战一夜的两队人马已经将日军露营地里的敌人杀害大半,但是驻守在老婆山的日军发现了不对劲,看到露营地的火光之后,马上派兵前往增援。

赵登禹部下佟泽光率领的其中一支大刀队半路被前来增援的日军狙击,不得不主动迎战。但是除了大刀队以外的我方主力部队早已经被日军牵连在战地上,其余大刀队也各自为战。三个战地的我方将士们不得不独自为战,就这样激战到13日下午,战事才勉强告一段落。两支大刀队随后收拾战场撤退,由于战事太过紧张,加上人手不足,许多战利品不得不中途扔掉。直到回到营地之后,许多将士们才发现,由于长时间的砍杀动作,大刀几乎全部卷刃,根本无法使用了。

为了砍杀敌人,将刀用到卷刃,可见战事有多么激烈,而将士们又是在何种残忍的情况下应战的。

此次夜袭歼灭敌军500余人,缴获了大炮18门,以及无数的枪支弹药。

喜峰口夜袭之后,日军遭受重创,不再对喜峰口地区进行进攻。喜峰口夜袭大捷,也为国人的抗日热情振奋了士气。为了表彰赵登禹的英勇,直接将其提拔为师长,同时音乐家麦新受到鼓舞,以其为原型创作了歌曲《大刀进行曲》,传唱至今。

虽胜尤败

日军在受到如此打击之后十分恼怒,他们集结了更多的兵力开始攻打喜峰口长城,在这次的战争中日军利用了自己在武器上的优势,以炮火覆盖的方式轰击29军阵地,让战壕都被炸平。

但29军战士不畏敌军炮火,拼死攻击日军阵地,在这场战斗中有一人外号老毛子,当时敌人利用墙孔架设歪把子机枪封锁道路,老毛子便匍匐到墙下伸手抓住发热的枪管将机枪生生拽了过来。

由于29军的拼死抵抗,日军渐渐展现了颓势,喜峰口战役的正面战场态势随之扭转,3月14日,29军占领了喜峰口战场上所有的有利地形,多次打退日军的攻势,让日军的增援部队始终无法突破喜峰口。

然而29军的胜利只是当时的个例,长城防卫战的其他方位并不都像29军一样顺利,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月,日军攻破了由第23军防守的冷口,随后由此进入开始对喜峰口长城进行包抄。

4月7日,日军从喜峰口长城正面以及冷口方向对29军发起猛烈的攻击,29军奋起反击,多次打退日军的攻势,然而此时的29军已经陷入了腹背受敌的态势。

4月11日,日军在火炮的掩护下又一次对29军发起了攻击,在日军的攻击中,29军虽然作战勇猛,但依然损失了喜峰口战场的一部分有利地形,13日,29军已陷入了被孤立的态势中,最终只能含泪撤退。

冯治安

在战后,29军37师师长冯治安感叹:国军以20万的兵力对战4万日军,却仍然只能用大刀和偷袭的方式打败日军,虽然打胜了但却并不是一件多值得被称赞的事儿。

喜峰口夜袭之后,日军并未放弃进攻中原。相反,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日军对长城一带的村落展开了数不尽的报复。

连绵不绝的战事之下,中日双方在实力上非常悬殊。单凭喜峰口一次战役,根本无法撼动最终结局。最后,长城战役以我方战败告终,并且同日方签订了《塘沽停战协定》。这份丧权辱国的协定标志着长城守卫战的失败,间接承认日军在东三省和热河地带合法,直接将河北地区门户大开,北平不保。

冯治安在《华北(长城)抗日实记》中将喜峰口战役中显露的问题一一写了出来。他首先肯定了29军大刀队在喜峰口大捷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他也肯定了29军将士们忠君爱国的决心和英勇善战的能力。但是,对于用大刀杀敌的危害以及人们对其的推崇,冯治安却并不苟同。

虽然大刀在喜峰口大捷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背后暴露出的是我方装备的短缺。热兵器时代,将士们拾起冷兵器杀敌,是无奈之举,并不值得推崇。他还承认了在战事中指挥官的笨拙,射击技术的不良等等,都是导致战事失败的重要原因。而《塘沽停战协定》的签订,是对英勇杀敌的29军将士们的侮辱。

中国将士以大刀对抗日本侵略者的长枪大炮,这是中国人民团结统一,无畏拼搏的象征,这种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了中国人民的骨髓,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才能让国家一直保持长治久安永远昌盛。

虽然喜峰口夜袭日军胜利了,但是在冯治安看来虽胜尤耻。装备上的短缺,指挥上的笨拙,射击技术上的不良,上峰的避战心理,这一切是导致战事失败的原因,也是导致中日对战一直失利的根源所在。

虽然喜峰口夜袭取得了胜利,但是背后暴露的问题不容忽视。不要让短暂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也不要让长期失败的原因被掩盖,这样才能获得长久的胜利。

1 阅读:19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