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了解中国的果然是中国的敌人,BBC向美国解释中国为何不低头

时光捕梦盒 2025-04-18 18:05:58

文 | 时光捕梦盒

编辑 | 时光捕梦盒

“最了解你的未必是你的朋友,但一定是你的对手!”

要说这些年来咱们最大对手,其实不是美国,更不是某些别有用心的群体,而是BBC。

咱同美国好歹切磋中还有合作,BBC则真是怀着锲而不舍的精神,铆足劲尬黑中国。

阴间滤镜自然不必多说,各种堪称“反派登场”的照片,也是层出不穷。

然而谁能想到,特朗普一通关税骚操作,竟然让BBC转了性,转头便成了最大的中吹!

原来,美方还在为中方为何迟迟不肯低头苦恼。

特朗普挥舞“关税对等大棒”,几乎是无往不利,从西方诸国到日本岛国,个个俯首称臣。

都想着怎样预约到特总统的电话,万事好商量。

可美方公布的事实清单,对中方某些商品的关税,最高都加征到了245%,咋还不见中方低头?

岂不知,退一步海阔天空?

BBC却笑了,给出了中方不肯退,也不需要退的理由。

BBC一语道破,中方无需低头

关税政策作为特朗普的拿手好戏,平常时候掏出来,也多是无往不利。

所以恐怕连他都没想到,这一次,竟然会在中方手底下吃那么大的瘪。

就在对等关税开始征收的两天后,咱们12箭齐发,一系列反制措施行云流水,丝毫不给面子。

不过短短两天,美国股市,就有整整5万亿美元的市值灰飞烟灭。

BBC一语道破了美方的不解之处:如果认为中方会服软,然后撤回关税,显然是大错特错的!

从美国的屡次施压不难看出,他们想要看到的,是中国会像80年代的日本,通过限制商品进口,威逼利诱,让咱们签一个换了个皮的“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虽有广场之名,干的却是偷偷摸摸的行当,日本经济在90年代的急转直下,就是最好的例证。

而中方却不需要,因为战略定力就摆在那里。

不说占全世界90%的稀土加工产业,中国在这个产业上的地位,说一句主导一点都不夸张。

随着管制措施一出来,只怕诸多相关美企,就要叫苦不迭了,偏偏美国还拿咱们没办法!

更不用说,中国在高新科技领域,富有深谋远虑的长篇布局。

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早已突破50%,而半导体领域极早就有万亿专项资金投入。

可以说,早在特朗普心血来潮,要用关税威压四海的时候,咱们就已经提前10年,甚至20年破局。

十天的贸易战,背后承载着咱们十年的奋勇,饶你美国神通广大,却是如何应对中方以亿变应万变?

BBC的这些例证,无疑是将冰冷的事实摆在了美国民众面前。

或许他们真得扪心自问一下,美国人上天入地这么多年,看似无所不能,可实际上,中方真的会因为离开了美国,而失去了发展的领土?

说到底,这种思维,还是一个叫霸权主义的幽灵作祟。

然而话又说回来,中方不需要对美方低头,强大的反制和市场基础摆在那里。

可失去了中国,美国失去的,又是否只是超市若有若无的中国商品?

低估中国纠错能力,只会自讨苦吃

国际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很是深入人心:

中国离开了美国市场,依旧是不变的中国,美国失去了中国市场……我不敢想。

这话却是实实在在地点出,中国有着匪夷所思的纠错能力,而他与世界的紧密联系更是让人惊讶。

注意,这里是世界,而非美国。

在美国挑起世界关税风波前,咱们就已经在联手15国,共同建立了RCEP。

这是一种杜绝了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真正能惠及到,每个协定国民众生活中的自由贸易协议。

光这一伏笔,就大大削减了美国的关税施压。

也是拜关税神威所赐,欧盟几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调整了对咱们的贸易战略。

此前他们都是围着美国转的,毕竟世界最大的贸易经济市场在那里,可当有一天,这市场想对他们动粗,那就不好意思了。

你都想从咱们身上分一杯羹了,那咱还跟着你混干啥?

于是时间来到4月10日,欧盟几乎是当机立断,同中方采取了新能源汽车“最低进口价格”机制。

这几乎是赤裸裸的示好:中哥,能不能带咱玩玩?把贸易联系加深一下咋样?

有意思的是,美国人的肆意妄为,不但让咱们的朋友圈拓大拓深,而且还让他们自讨了一顿苦吃。

关税战火蔓延世界,就连美国民众也没能幸免。

观察者网4月13日的报道,更是直言不讳,关税已对美国经济,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从耶鲁大学的预测上来看,服装品价格,短时间恐怕要飙升60%。

真不知你这衣服,是金子做的,还是银子做的?

而各大药企药品的价格也不遑相让,预测爬升12%。

管中窥豹,其余商品的价格,只怕都跟着一税得道,鸡犬升天。

美国的超市已经连续好几日,跟开庙会似的,只见乌泱泱人山人海,都在抢购可怜的物资。

至于什么增速,就业率,消费指数,各大机构,几乎是清一色的唱衰。

中国的纠错能力惊为天人,美国人或许要考虑考虑,美国是否也有如此强大的纠错能力。

否则吃到的“苦头”,只怕很多年都难以忘记。

韬光养晦,才是真正的“中国密码”

特朗普无理取闹式的关税神功,不少网友调侃为“神经”,这当然不是在骂人,而是这个政策带来的影响,实在是很困惑人的。

一开始得到消息,不少国家自然是手忙脚乱,无以适从,然而美国最想看到的还是中国焦头烂额。

然而“焦头”不了一点,咱们淡定回应,对美关税也跟着上调。

来到125%的大关后,便懒得再跟他们玩这种数字游戏,因为这个税率,涨到后面已经是没有意义了的。

而咱们之所以有恃无恐,首因还是在于这么多年的韬光养晦。

比起美国为了眼前利益,擅自举起单边主义的大旗,咱们早已将目光从十几年前,跳到十几年后。

反制的手段从商品关税,开始拓展到了非关税措施,譬如那稀土,正是咱们这些年打拼下来,一块足以威慑四方的定海神针。

偏偏这样的定海神针还不止一根!

服务贸易领域咱们也在大显神威,旅游、金融咨询等等,美国多年来都保持着巨大的贸易顺差。

倘若这个地方也给他反制掉,哪怕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也要感受到莫大的“切肤之痛”了。

当特朗普非要一意孤行时,其实就已经有不少人预料到了必然的结局,那就是不但白忙活一场,还苦了不少美国企业和民众。

北京日报客户端4月18日的报道,就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美联储主席面对美国的关税政策,直接忍无可忍道,若是关税政策全部落地,不但民众要承担部分关税,而且还会有疯狂的通胀问题。

对美联储主席这个位置而言,这的确称得上最严厉的警告。

中国的韬光养晦是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也是许多国家无法理解的地方“中国密码”——美国和一些堪称庞然大物的西方,为何如此恐惧中国。

个个千方百计的想制裁咱们。

因为底气所在,因为不惧任何风雨的大国底蕴!

结尾

BBC的报道一语中的,咱们不想打,但绝不害怕打,更能跟你打!果然最了解你的人,往往都是你的对手,希望美国能从这一课中,学到只有交流合作,才是造福全世界民众的王道之策。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来源:【观察者网】【台海网】【北京日报客户端】【第一财经】【千龙网】【金融界】【和讯网】【新浪财经】【现代物流报】

113 阅读:72481
评论列表
  • 2025-04-19 01:27

    你想多了,人家就是想打击你,限制你的发展,除了热战以外的所有手段都会用

    用户12xxx32 回复:
    老美的手段对全球其他国家都适用,但中国不行!人口,科技,农业!他能领先的少的可怜,拿什么打压
    标题狗一律拉黑 回复:
    去要求一个比自己厉害的人给自己当小弟合适吗
  • 2025-04-19 16:12

    怎么说呢,2024中国出口美国5100亿美元货物,进口美国1700亿美元货物,如果互不往来,用屁股想都知道我们亏损额是他们三倍左右!天天在说美国少了我们会怎样怎样,从不说我们少了美国,损失有多大!我们能撑的住,是因为我们负债不高,能撑得了,不是对我们伤害不大!

    辉煌 回复:
    贸易战,受伤的不可能仅仅是单方,但不应战,你仅能永远的苦力打螺丝。
    點捌小熊猫 回复:
    按你说的咱反着来想想,如果美国得用5100亿美金那么大的蛋糕才能喂饱,没有中国这个厨子谁能做5100亿那么大的蛋糕?更何况他还给其它厨子设置那么高的门槛?中国做那么大的蛋糕美国不吃了,你的意思是其他人也不吃了?你说说蛋糕分出去容易点还是找个能做大蛋糕的人容易点?
  • 2025-04-19 02:36

    一语中的

  • 2025-04-19 10:27

    BBC之所以能像正常人一样说话了,是因为美国国际开发署断了它的饲料。

  • 2025-04-19 11:27

    特朗普打电话回家对老婆说“今晚我要请参众议员们回家吃饭,为了表示我对抗中国增加中国商品税率的态度。你把家里所有的中国商品都收起来,千万不能让参众议员们看到我们家有中国商品!”不一会儿,特朗普在参众议员的陪同下回到了家。发现家里门也没了,窗也没了,帘也没了,房里的家具,家电,装饰品全都没了。特朗普大怒“老婆!咋回事?遇上抢劫的了?”他老婆从卧室里一丝不挂羞羞的走出来“按照您的吩咐,一件中国商品都没有了!”

  • 钰南 14
    2025-04-19 07:59

    不知道你像吹啥!空话连篇还无逻辑和事实!

  • 海豚 12
    2025-04-19 10:06

    炒房客总是喜欢说房价下跌就代表房地产不行了,就影响经济了什么的,简直就是谬论,房价低是投资炒房赚钱不行了,而不是房地产不行了,你贷款买个车跌价了,是不是汽车行业就不行了?房价低反而对房地产是利好,只是对炒房客不利。房价低会有更多人买得起房,房子只会卖的更多,很多人买房后就会装修购置家私家电等,对于房地产产业链反而是大大的利好。不管哪个城市,房子都是越来越多,叠加人口出生大幅暴跌,只会越来越难卖,越来越不值钱。房子是商品,卖不出去喊破天都没用,越到后面剩下还没买房的往往越没钱,购买力越弱,房价持续走低是肯定的。房价低才能真正释放消费力,对实体经济才是真正的利好。现在房价还是非常虚高的,房子实际建造成本是非常低的,销售价应该在3000元左右一平为合理,大城市5000元左右一平,利润已经很大。大家注意,当你去看房的时候中介还会制造这套房有很多人抢的假象,哄骗你快点下定,江湖套路深啊。就像很多一手新楼盘请的很多房托去凑热闹营造火热假象是一个道理。现在把钱变成房容易,但是要把房变回钱可就难了。

  • y303 9
    2025-04-19 07:03

    这篇作文是什么鬼,乱七八糟,东拼西凑!连人称都没定义好,一会BbC,一会咱家,一会那三方。通篇哪里有说BBc这个敌人懂我们哪里了?骗子!

  • 2025-04-19 07:01

    写了那么多废话

  • 2025-04-19 09:21

    空洞无物的文章。

  • 2025-04-19 06:21

    伟大领袖早就说过:“美帝是最不讲理的。如果哪一天跟你讲理了,说明他拿我们没办法了。”

  • 2025-04-19 18:30

    中国可以靠内需非洲再不行还有印度

  • 2025-04-20 22:41

    作者太恶心了

  • 2025-04-26 09:53

    面对恶霸,中国人从来不会屈服,只有坚决斗争,在斗争中不断成长,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这是中国人的精神所在,也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

  • 2025-04-27 18:13

    对付日本成功了,主要是日本地方小,资源稀缺。基础薄弱

  • 2025-04-19 05:58

    200年历史的国家不懂的什么叫厚积薄发,银河号后中国就默默的研发北斗,台海危机后就制定了军事现代化方案,轰炸南联盟大使馆后美国就是中国的假想敌了……,他们不懂得什么叫低调,我们教教他们。

  • 2025-04-20 23:59

    玩生存者游戏,要么一开始就不跟,要么跟到底,跟到一半缩回去不跟了,表演给谁看

  • 2025-04-19 01:25

    身正不怕影斜!脚正不怕鞋歪!

  • 2025-04-20 06:27

    满篇废话!这和韬光养晦有半毛钱关系啊?!

  • 2025-04-24 09:33

    美国对中国交流合作不敢想。这只是一部分人的美好愿望。回顾历史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就一直在打压诋毁和企图想控制。和平演变和摧毁中国,从未间断。新中国确实是在一直冒着美国的炮火在前进。中国始终需要考虑的是在不需要美国和防御美国任何可能的破坏打压的情况下如何坚定持续快速的向前发展。直至超过他们。

  • 2025-04-19 11:53

    建国以后,中国人就敢爱敢恨了,膝盖就弯不下去了

  • 2025-04-19 11:47

    其实就是中国不怎么需要美国了

  • 2025-04-19 14:55

    哪管风吹浪打信似闲庭信步!

  • 2025-04-19 12:04

    睁开眼睛看世界

  • 2025-04-24 20:07

    主要是中国十几亿人可以内循环,小日本可不行

  • 2025-04-25 18:58

    胡言乱语

  • 2025-04-26 17:26

    卷生卷死给你美国佬打工,现在换个思路,外贸不行了,国家努力发展内需,毕竟人民富起来了,就是一个广大的市场。

  • 2025-04-26 10:32

    哪个中国高材生在BBC上班,写得出这么多汉字,工资高吗

  • 2025-04-29 08:03

    哈哈哈,无招胜有招,😄不得已而为之的

  • 2025-04-19 06:56

    英国佬不惜用鸦片战争,八国联军用坚船利炮都要打通中国通商,为的是什么?现在美帝想自绝于人民?

  • 2025-04-19 05:38

    你,,,它妈滴。。。你,,,连条内裤都是我做的。你,,,跟我说个球。

  • 2025-04-19 14:40

    根据我个人有限的认知:普通商品加税50%,基本玩不了了。但有些东西125%关税下,依然会进口,即便国内有替代方案,比如医药医疗器械,比如以前进口价100,卖300-500,现在➕125%的关税,成本价225,卖500-600,比起国内采购价50卖80,进口药品和设备利润率依然高于国内采购。对这种应物品该加税到500%才够用

  • 2025-04-19 14:50

    小编编的BBC文章

时光捕梦盒

简介:打开时光的捕梦盒,释放那些沉睡的奇妙梦想。